朱棣油炸鐵铉,將景清剝皮,這是真實曆史?還是後人黑他?

汗青史籍 2022-05-09 15:03:20
綜述

公元1402年,偌大的濟南城已經沒有之前的繁榮,在這之前,濟南城是抵抗叛軍的前線,是皇帝建文帝心中的朝廷的堅城要塞。只要有此城,朝廷還能調集軍隊,還有最後的一戰之力。

此時,城中主要的長官是鐵铉,此人在朱元璋時期,就已經盛名在外,是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政治遺産之一。

他也不負朝廷的重望,和盛庸一起,二人擋了朱棣足足三個月之久。

眼見此城不下,朱棣也是相當著急。只有攻破了濟南城,他才可以緩緩引大軍南下,一步一步蠶食掉朝廷的軍隊。無奈此城數攻不下,如果給了朝廷時間,自己的計劃能不能順利執行,會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多次考慮之下,朱棣幹脆行了一招險棋:繞開濟南城,直攻朝廷命脈南京。只要打下了南京,濟南城就失去了希望。成爲孤城的濟南城,就再也談不上什麽危險可言了。

只是,自己手上的軍隊一定得快,如果慢了,等鐵铉反應過來,自己這步棋就會成爲威脅自己後勤線的命門,屆時,萬事皆休。幸好,最後朱棣成功了。

繞開濟南城以後,朱棣遇到的軍隊無一不是望風而逃。在這種情況下,他成功將局勢翻盤,打到了南京城,登上了皇帝的位置。

作爲一個心胸不算寬廣的人,朱棣自然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爲建文帝效力的人。首先主持削藩的方孝儒、黃子澄二人自然是不用說,朱棣打下建康城之後,二人不僅身死,家族、朋友也受到了牽連。

那麽,在濟南阻擋朱棣三個月之久的鐵铉、盛庸、又是什麽樣的結局呢?

鐵铉

根據民間流傳的故事,鐵铉被朱棣抓住以後,被押送到南京城,之後慘遭油炸。而盛庸此人,則是多年之後慘遭誣陷,最後自殺身亡。

這二人之外,還有一個人的結局也值得一提。這個人,就是建文帝時期的禦史大夫景清。在民間傳說裏面,景清被朱棣剝下人皮,折磨致死。

關于鐵铉、景清二人的死法,還是頗有一些爭議的。這二人之死,真的如此之慘嗎?

鐵铉這個人,雖然是朱棣眼中的大敵,但是其忠勇報國的核心思想,讓其死後,仍然可以在《明史》裏面位列一席之地。

在《鐵铉傳》裏面,對于鐵铉的死有明確的記載。鐵铉最後被押送到南京的時候,仍然把自己當作建文帝的臣子,在見到朱棣的時候,他仍然是謾罵不止。

朱棣雖然是叛逆者,但是他仍然是朱元璋的兒子,是正兒八經的大明諸侯王。在此之前,哪裏有人敢這樣當著他的面,用最低俗的言辭去這樣罵他?

鐵铉、朱棣二人都是在政壇上混迹多年的人物,怎麽會不了解對方的心思。鐵铉知道,自己沒有被當場殺死,而是被押送到京城,就代表了朱棣想要利用自己收服人心。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也就認了,畢竟,朱棣是朱元璋的親兒子,不管怎麽說,這江山還是朱家的天下,自己即使叛變了,也不算是背叛老朱家。自己爲朱允炆守了這麽久的濟南,也算是盡忠盡職了。

但是,鐵铉的性格注定了,他不會選擇背叛朱允炆。如果他是這樣的人,濟南早就淪陷了。

因此,鐵铉在面見朱棣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好了自己的結局:用謾罵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朱棣的不認可,申明自己不合作的態度。

既然是這樣,朱棣也就不再留情了。對于他而言,鐵铉的命只是留著用來收服人心的。既然這個人不配合,自己也就不再留他一命了。

當然,朱棣對待鐵铉,沒有用對待方孝儒的方式去對待他。

方孝儒這個人,動的是皇族所有人的蛋糕。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名號,自然要對方孝儒下最重的毒手。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支持朱棣的人心服口服。

但是鐵铉就不一樣了,他固然是朱允炆的忠臣,是自己的敵人,但只要是沾了一個“忠”,就注定會在曆史上留下的自己的名字。從《鐵铉傳》上面,也可以看出來朱棣的態度。

面對這樣的人,朱棣怎麽可能會將其下油鍋呢?這不是白白給別人留下話柄嗎?自己這麽殺忠臣,會讓那些忠于老朱家的人怎麽想?

因此,史書上面,記載鐵铉的死法是磔刑,也就是將人四肢分離,是對待叛逆一罪的通用刑罰。

景清

而景清這個人犯下的罪就不太一樣了,景清是方孝儒的好友。一開始,朱棣攻破南京之後放過了景清,沒有將其殺死。

但是,景清目睹主上失蹤,好友慘死的悲劇之後,心懷憤怒,帶著兵器上朝,想要刺殺朱棣。簡單來說,就是旗幟鮮明地站在了方孝儒的一邊。

這樣的人,不判處和方孝儒一樣的刑罰,那是不是不能服衆呢?因此,景清在死前遭受酷刑的說法,真實性應該是有的。這也比較符合朱棣這個人的性格。

結語

當然,到了今天,朱棣、景清、鐵铉這些人,都已經成了曆史的塵埃,無論是叛逆、忠臣,都只是爲中華的文明史添上一筆注腳罷了。

不過,鐵铉、景清二人的故事,也一步一步被民間改編,成爲了中華傳統精神的一部分。對于此二人,也當有足夠的尊敬。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