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理想壓場,「華爲系」啞火了?

電動湃 2024-05-09 10:35:35

4月,鴻蒙智行全系交付2.96萬輛,“蟬聯”新勢力品牌月銷量冠軍。

不過與前3個月連續奪冠的問界車系相比,4月的冠軍寶座,則是要靠全系華爲軍團來合力拿下。

而且,理想、小米雙夾擊,華爲系可以頂住壓力嗎?

問界車系的交付量,已經被理想反超了。

今年1-3月,問界全系累計交付8.58萬輛。

其中,問界更是連續3個月問鼎了新勢力交付量冠軍。

反之同期理想MEGA開局不順,且曆經全系調整配置序列,以及降價2-3萬元,理想的市場勢能難免遭到了挫傷。

如此一來,使得問界一時風頭無兩。

但隨著理想L6的到來,還有小米使出潑天流量以後,問界的氣勢又被壓了下來。

4月18日,理想推出了售24.98萬元、定價最入門的L6,正式進入30萬元以下市場。

很快,理想使出第二彈攻勢,官宣全系降價2-3萬元,以迎接北京車展的“絞肉機大賽”。

而在車展開幕以後,很快又進入到了“雷軍的流量時刻”。

在裏一層外一層的人海當中,雷軍喊出了他的雄心壯志——

「6月交付破萬,全年交付10萬輛,用15-20年成爲全球前5名車企。」

就在雷軍不斷走穴拜訪各大佬展台之際,「余承東的缺席」,無疑將流量舞台都讓給了雷軍和小米汽車。

事實上,余承東有去到北京車展,只是沒有作公開活動。

其中,余承東缺席享界S9的首次公開亮相,多少讓該車的關注度黯然失色。

更重要的是,車展同期發生的問界M7追尾事故,一時成爲了城中熱事。

而該事故當中要點,不在于其智駕表現,因爲官方已聲明出事車輛是Plus版(非智駕版)。

「車門在碰撞後,沒有在第一時間解鎖」,這才是被外界诟病的核心點。

官方回應稱,事故車輛以115km/h的高速發生追尾碰撞,導致前機艙及乘員艙內電源線及信號線被瞬間切斷。

因此,門把手控制器無法收到彈出信號,施救人員需要破窗實施營救。

此外,乘客們均沒系上安全帶,也是導致傷亡的另一主因。

如此說法,可以平息掉外界的質疑聲嗎?

余承東不公開露面,外加問界M7事故,反之理想和小米則是在發力反撲。

這一來一往的交鋒回合,個中結果都體現在了4月交付量成績上——

「問界車系丟冠,理想終結了前3個月連續被問界壓住一頭的遭遇。」

其中,4月問界M7交付量環比跌幅超過一半,全月交付量回歸至1萬輛出頭。

而就在1月,該數字可是超過了3萬輛。

此外,當月智界S7交付4546輛,不及小米SU7的7058輛。

相對好的是,問界M9交付了1.34萬輛,累計大定超7萬輛。

這款被余承東形容爲“創造了全球高端車奇迹”的産品,已然在50萬級市場上建立起了一道不容忽視的實力屏障。

不過從趨勢表現來看,「問界乃至整個鴻蒙智行,仍未完全走出負面。」

五一假日期間,鴻蒙智行累計大定量破1.1萬輛。

同期,理想則給出了3倍于「華爲系」的數據(理想的大定數據,存在7提案猶豫期)。

其中,理想L6在1天內實現大定量破萬,上市至今累計大定量超過4.1萬輛。

此前李想預測,「理想L6在20-30萬級SUV市場裏,老二肯定是能保住。」

「關鍵看,L6能否沖擊到Model Y的老大位置。」

這一回,李想的“神預測”之術有點眉目了。

相比之下,剛煥新的問界M5,似乎要遜色不少。

在5月1日發布的戰報裏,官方只提到「新款問界M5上市24小時累計大定4031台。」

參照五一期間整個「華爲系」才剛破萬的大定數,預計新款問界M5依舊沒有成爲銷量擔當。

此外,二次上市的智界S7,或許是因爲降價幅度不如去年M7的大,暫未呈現出如去年問界M7一般的爆火。

4546輛的交付量,不及小米SU7上市首月的7058輛戰績。

而主動交代「大定量已提前用盡今年産能」的小米SU7,接下來的表現,看似亦不會輸于智界S7。

在曆經了一個季度的“遙遙領先”以後,如今「華爲系集體啞火」,不得不重視起來了。

華爲系的啞火,一部分原因在于余承東的“噤聲”。

在北京車展期間做主角的華爲代表,是去年宣布獨立的車BU。

作爲車BU CEO的靳玉志,發布了全新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華爲乾崑。

他提到,預計到今年底,將累計有50萬輛車搭載乾崑智駕。

其中,將有7家車企的多個品牌采用乾崑解決方案:

東風旗下的岚圖和猛士、長安旗下的深藍和阿維塔、廣汽傳祺、北汽旗下的極狐和享界、賽力斯問界、奇瑞智界和江淮傲界。

在車BU展出“全家福”的同時,余承東低調參展、只做了專訪活動的安排,頗有些不同尋常。

有聲音認爲,這樣的低調,是因爲受到問界M7事故的影響。

但從之後傳出的人事調整來看,這更多似是早已安排好的計劃。

4月30日,華爲內部發布人事調整文件,宣布余承東將卸任華爲終端BG CEO一職,仍保留終端BG董事長職位。

從2011年開始擔任華爲終端BG CEO以來,余承東在此崗位上已經接近13年。

盡管余承東的卸任掀起了不少聯想,但其在車展上的低調露面,也說明了他並非離開華爲。

“轉向幕後造車工作”的安排,似乎更加說得通。

實際上,余承東的工作調整是有一些蛛絲馬迹可尋。

此前外界已經報道,華爲內部對他作出了規限——“只要提遙遙領先就罰錢。”

盡管余對此作出了否認,但在新款智界S7發布會上,他的確全程沒提“遙遙領先”。

「變得低調的余承東」,多少讓人有點看不慣。

此舉是否跟人事調整有關系,個中答案不言而喻。

之所以余承東要轉向幕後,離不開華爲系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銷售挑戰。

4月理想交付量反超問界,小米SU7從銷量和聲量上,均對智界S7呈現出了壓倒式勝利。

同時,余承東掌管的智選車業務,還要爲北汽的享界、江淮的傲界忙著做擴員工作。

余承東分身乏術,已然是一大問題點。

此外,參照智界S7的二次上市、尹同躍首次爲智界站台,以及車BU亮相全部合作車企的動作。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似乎更是華爲高層想要傳遞出來的信號。

可以預想到,效仿雷軍專注造車、適當放下些手機業務的余承東,需要變得更加聚焦。

同時,猜測華爲對其工作的新期許是,不只有問界一家做得好,其余各“界”的夥伴們也要跟上來。

值得一提的是,單是針對問界一家,此前余承東就說過,要在2026年做到年銷量100萬輛。

而如果他還要對智界、享界、傲界的結果負責,那麽他肩上所背負的銷量壓力,可想而知會有多大。

因此,適當作出些取舍是不可避免的。

在傳出工作調整消息以後,很快網上就有聲音猜測,將來余承東有可能不再出席發布會。

有沒有余承東的發布會效果,從在車展首發的享界S9即可見一斑。

這樣一款對標奧迪A8、奔馳S級、寶馬7系的高階産品,似乎完全淹沒在了雷軍和小米的超高人氣當中。

照此形勢,“華米之爭”或將出現一面倒的情況。

不過,鑒于余承東要對鴻蒙智行銷量負責的職責,他本人是否真可能完全不出席新車發布會,該可能性實屬不高。

余承東再次的公開亮相,會在什麽時候,相信只是時間問題。

而目前急需他解決的難題就有2個——

1、問界M7僅用了3個月時間,就從月銷3萬輛的高度,跌到了1萬輛出頭,即便4月降價2萬元亦沒有止住頹勢。

如此勢頭外加追尾事故的負面沖擊,後續問界M7該如何破局?

2、智界S7的起勢能否得到強化,這對于回擊小米SU7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智界S7的表現,對于其跨界SUV版本的智界S9來說,也是不容有失的一環。

作爲又一款瞄准了Model Y的産品,就在智界S9推出之前,主打親民定位的蔚來樂道將率先發難。

可見,擺在余承東面前的難題不少。

待解決好了問題以後,相信很快他就將重回大衆視野了。

去年,華爲車BU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8.1%。

雖然這對于華爲全部業務營收的7042億元來說,汽車板塊的占比依舊偏小。

但基于今年鴻蒙智行開始上量,且目標在2年後劍指過百萬銷量目標,未來其擴張速度不容小觑。

再者,此前余承東表示,今年一季度智選車業務已經扭虧爲盈。

他預計,今年全年亦有望做到首次盈利。

有見及此,平衡好各界的關系、同步彼此間的增長步伐,自然成爲了余承東的工作重點。

因此對于華爲系來說,可以預想到其後續表現——啞火不會持續,大炮終將歸來。

0 阅读:401
评论列表
  • 2024-05-09 15:25

    營銷者的勝利,就是國産品牌的末日。不做技術的品牌,只是一個全球科技的納稅者。如果小米技術能研發,我會支持小米,如果華爲能技術研發,我會支持華爲。

    專業噴子 回覆:
    你眼裏只有小米華爲,格局太低。我都是直接上交國家造航母飛機
  • 2024-05-09 21:06

    月交付周周下降的新車看不起月交付幾萬的車。問題是先做到月交付遞增也有說服力啊。

    A5008 回覆:
    快啞火了
  • 2024-05-09 19:47

    一出好戲就華爲問界,一出事故就消失不見,甩鍋遙遙領先![點贊][點贊][點贊]

    綠皮火車與糖 回覆:
    不是,綠你的又不是華爲,甩什麽鍋了?
    真人比頭像帥 回覆: 綠皮火車與糖
    喲喲喲,無法反駁就氣急敗壞了亂咬人了![哈哈笑][哈哈笑][哈哈笑]
  • 2024-05-10 06:59

    能阻礙問界的就只有産能[得瑟]從廣氣借調六百人還是太少了[笑著哭]

  • 2024-05-10 08:00

    關鍵是人家理想小米互相扶持,相互捧場,不像華爲單打獨鬥,內爭外鬥

  • 2024-05-10 06:23

    自從問界出事以來,大嘴變櫻桃小嘴了

電動湃

簡介:新能源車消費指南,續航你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