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在美的巴列維“王儲”,爲複辟投入以色列的懷抱

螢火宇宙 2024-03-09 22:06:36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3月9日發文稱,當數百萬人走上街頭譴責以色列對加沙的殘酷襲、譴責以色列導致數萬巴勒斯坦人死亡、要求正義與和平時,卻湧現出一支令人驚訝的群體。

文章稱,在支持以色列的集會上,這些人揮舞著古老的伊朗舊國旗和以色列國旗,高聲支持對以色列,“盛贊”以色列領導人內塔尼亞胡”。

這些人聲稱,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者是伊朗政府的代理人。

這些人是誰?

這些人是伊朗反對派人士。

准確說,這些人是伊朗反對派中的“複辟派”。

這些人是伊朗巴列維王朝最後一位王儲——禮薩·巴列維 (Reza Pahlavi,現年64歲,上圖左。上圖右是他老婆) 的支持者。

巴列維王朝在1979年伊朗革命中被推翻後,禮薩流亡海外,現在居住在美國弗吉尼亞州。

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堅定地站在美國的陣營。

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與以色列的關系雖然複雜但以友好爲主。

當時,禮薩的父親——巴列維王朝最後一任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試圖平衡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之間的關系:在能源、安全和地區穩定方面,伊朗與以色列保持合作;同時偶爾表現出對巴勒斯坦建國事業的支持。

而現在,禮薩爲了複辟,摒棄了平衡之術,一股腦地投入以色列的懷抱。

2023年4月,禮薩與妻子雅斯敏·巴列維(Yasmine Etemad-Amini,現年55歲)“應邀訪問”了以色列。

那一行,他們受到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的熱烈歡迎與款待。以色列當局給予他們“王儲和王儲妃”的待遇。

他們在以色列情報部長吉拉·加姆利爾(Gila Gamliel,現年50歲)的陪同下,遊覽了以色列。

那一行,他們去了大屠殺紀念館、去了特拉維夫海水淡化廠。

那一行,他們去了猶太教遺迹“哭牆”祈禱,卻避開了伊斯蘭教聖地之一的阿克薩清真寺。

那一刻,禮薩·巴列維應該忘記了他自己說過的話:他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穆斯林”,對自己的穆斯林信仰“深深依戀”。

那一行,奠定了禮薩·巴列維與以色列之間的合作,正式重啓。

在以色列,禮薩夫婦見了“保衛民主基金會”(FDD)的負責人馬克·杜博維茨(Mark Dubowitz),此後,禮薩備受美國親以色列媒體和團體推崇。

FDD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華盛頓披著“智庫”的外衣但登記在冊的遊說團體。這是一個親以色列、反對伊朗的機構,其CEO馬克·杜博維茨在2020年被伊朗政府列入制裁名單。

按照以色列智庫“耶路撒冷公共事務中心”的說法,以色列政府邀請“王儲”禮薩·巴列維傳達了幾條信息。

第一,以色列認可禮薩·巴列維領導伊朗人推翻伊朗當前政府的統治。

第二,以色列承認禮薩·巴列維爲伊朗反對派的主要領導人。

第三,以色列政府官員對這些信息達成了廣泛的共識。

禮薩的妻子雅斯敏盡管出生在伊朗,但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前,她就隨家人移民到了美國。1986年,禮薩與雅斯敏在美結婚。

相比禮薩對以色列的熱情,雅斯敏有過之而不及。

除了公開在社交媒體表達對以色列的支持,去年11月雅斯敏還參加了在華盛頓特區進行的支持以色列的集會。

集會上,她情緒高昂地揮舞著以色列國旗以及伊朗巴列王朝時期的舊國旗。

自這輪以巴沖突爆發以來,伊朗反對派中的“複辟派”——支持巴列維複辟的人——在網絡上、在歐洲、在美國展現了支持以色列的詭異的高漲情緒,仿佛看到了“巴列維王國”複活之最佳時機。

他們踴躍參加或組織支持以色列的集會,對屠夫般的以色列表現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支持。

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親巴列維的遊說團體——所謂的“伊朗全國民主聯盟”甚至還試圖恐嚇那些支持巴勒斯坦的伊朗活動人士,聲稱他們是“巴勒斯坦恐怖組織的支持者”。

顯然,在對待以色列的態度上,伊朗複辟派們與伊朗大衆截然不同。

這輪巴以沖突期間,伊朗民衆數次舉行聲援巴勒斯坦的集會,動辄上萬人,支持者們不僅局限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還有伊朗其他城市的支持者。

支持巴勒斯坦的伊朗民衆高呼“巴勒斯坦不孤單”,他們高舉巴勒斯坦旗幟與伊朗現在的國旗,支持受壓迫的加沙人民,尤其是兒童。

實際上,在現在的伊朗,存在著數個不同的反對派別,比如,上文提到的複辟派是一股,還有一股共和派。

這兩股反對派,在對待自己國家伊朗、對待加沙戰爭的態度上也截然不同。

這個共和派中,最爲人所知的應當是在202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伊朗反對派女士納爾吉斯·穆罕默迪(Narges Mohammadi)。

這位“女權”活動人士在伊朗反對派“共和”派中威望頗高,與伊朗政府對著幹。穆罕默迪是歐美國家的寵兒之一,就如同前不久在俄羅斯監獄中突然死于血栓的阿曆克謝·納瓦爾尼一樣。

他們,備受西方世界的寵愛。

穆罕默迪在伊朗反對派中的影響以及西方勢力的支持,讓禮薩以及巴列維王朝複辟支持者們心情大爲不爽。

他們認爲巴列維才是所有伊朗人真正的“領袖”,他們堅信“禮薩·巴列維國王”才能代表伊朗人民。

自稱“王儲妃”的雅斯敏質疑穆罕默迪是指“伊朗共和政府的傀儡”,因爲穆罕默迪可以在獄中接受好萊塢女星兼活動人士安吉麗娜·朱莉的采訪。

2023年11月22日,朱莉在英國《泰晤士報》上發表了她采訪穆罕默迪的文章。

按照朱莉的說法,她沒有與穆罕默迪直接見面,而是通過她的家人在電話中傳達朱莉的問題。這個采訪,比較簡短。

說回來。

穆罕默迪和其他伊朗反對派中的“共和派”主張在伊朗進行改革,但不主張外界對伊朗的制裁,他們認爲那樣將損害伊朗的經濟。

加沙戰爭肆虐之時,獄中的穆罕默迪呼籲停火,譴責那些企圖利用加沙危機作爲對伊朗發動戰爭的聲音。

至少表面上,這些觀點都與禮薩領導的複辟派,不一樣。

你可以理解成,這是伊朗反對派之間的爭鬥。穆罕默迪代表的共和派與禮薩領導的複辟派,他們誰都瞧不上誰。

但,這更像是他們背後支持者們的對決。

穆罕默迪等人的做法很像美國左翼民主黨的風格,而禮薩等人更像美國右翼共和黨和以色列右翼政黨的風格。

或許,穆罕默迪有心變革,將她的國家變成西方的模樣。不過,禮薩·巴列維是真心想複辟,重奪權力和財富的寶座。

巴列維王朝坍塌後,流亡的禮薩依靠巴列維家族積攢下來的財富生活。

據稱,禮薩的父親1980年在埃及去世時,巴列維家族資産達到20億美元,換成今天的貨幣價值,至少70多億美元。

巴列維家族當時有60多位王子和公主,但禮薩是長子。更何況1980年10月31日,20歲生日當天,流亡在埃及的禮薩宣布自己是“伊朗的新國王”,自稱“禮薩二世”。

這一行爲在政治上雖然沒有什麽實質意義,但至少可以讓他順理成章繼承家族巨額財富。

據稱,禮薩揮金如土,到2023年年底,他的資産預計就剩500萬美元。

據POLITICO此前的報道,禮薩唯一的全職工作就是“就伊朗問題發表公開言論”,可以理解成伊朗時事評論員。

顯然,這份工作與王位有著天壤之別。

禮薩一直沒有放棄“複辟”的計劃。重回王位、重奪權力、重新掌控財富的誘惑力太大了,即便傷到伊朗民衆的利益,也在所不辭。

比如,公開資料顯示,1980年代初,美國中情局與以色列內閣本打算支持巴列維王朝複辟,計劃在伊朗國內搞政變。

只不過,1983年時任以色列總理貝京辭職後,以色列新一屆政府不贊成以色列卷入進去,政變的事兒也就不了了之了。

1986年,禮薩聲稱他已經成了“流亡政府”。

禮薩希望伊朗的所有反對派運動團結在他這位末代王儲的領導下,姑且稱之爲“伊朗流亡王儲之君主制複辟大業”。

這些年,禮薩與他的支持者們企圖通過伊朗以外的海外勢力和力量完成他們的“大業”。

這些年,禮薩與他的支持者們力挺美國對伊朗采取強硬的態度,包括加強幹涉手段和嚴厲的制裁。

這些年,禮薩與他的支持者們力挺以色列,將以色列視爲他們“複辟”事業的重要夥伴。

用《半島電視台》那篇文章中的一句話結尾:禮薩與他的複辟支持者們,根本不在乎他們的立場對伊朗國內以及中東地區的影響。

1 阅读:284

螢火宇宙

簡介:來螢火宇宙,看世界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