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侵入南斯拉夫時僅僅十一天就將南斯拉夫全部占領

史海撷英 2024-04-16 17:13:47

1941年3月,隨著納粹德國劍指南歐,巴爾幹各國也迎來了命運抉擇,是選擇主動融入法西斯陣營,還是選擇加入同盟國?

面對著德軍強大的軍事實力,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選擇加入軸心國陣營,而當時積極反抗的希臘正與意大利陷入焦灼。此時,唯有南斯拉夫王國還在堅持反納粹。

1941年3月25日,在希特勒的壓力下,南斯拉夫攝政王保羅親王與德國達成協議,原則上同意加入軸心國陣營。但保羅親王的決議遭到了南斯拉夫國內部分軍方將領的反對。

爲了防止保羅親王與德國媾和,3月27日,軍方將領發動了軍事政變,他們廢除了保羅親王攝政王的地位,將政權移交給年僅18歲的國王彼得二世。

在軍方將領的脅迫下,彼得二世只能宣布停止與德國的一切談判,並拒絕簽署德國主導的同盟條約。南斯拉夫王國的態度被第一時間送到了希特勒的面前。此時,正准備進攻蘇聯的德軍不得不停止往東線征兵的計劃,抽調一部分兵力前往巴爾幹半島,徹底消滅巴爾幹的抵抗力量。

雖然在後世提到巴爾幹戰爭的時候,許多人都認爲德軍的主要目標是支援意大利,但實際上德軍進攻巴爾幹半島也有自己的軍事目標。

當時德國機械部隊需要的石油能源,除了依靠從煤炭提煉之外,80%都需要從國外進口。1941年之前,雖然承擔了60%的石油進口,而剩下的20%中,大部分都來自巴爾幹的羅馬尼亞王國。

1939年之前,英法爲了遏制德國軍隊發展,通過資本的方式壟斷羅馬尼亞的石油産區,導致德國石油供應嚴重不足,這也是1939年時候,希特勒願意和蘇聯簽署互不侵犯條約的重要原因。

德國甯願用先進的機械設備,也要從蘇聯換來石油能源。大戰爆發後,隨著德軍連續占領多個國家,羅馬尼亞國王在德軍的情況下將國內的油田全部收回國有,然後將石油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德國。

但是隨著意大利在希臘戰役的失敗,巴爾幹半島又陷入混亂的危險。1941年5月,在德國的壓力下,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和克羅地亞紛紛倒入軸心國陣營。但是在英國的支持下,希臘竟然想要反攻意大利,讓希特勒深感不安。

意大利能不能打贏希臘並不重要,但德國不能容忍英國繼續支持希臘。因爲一旦蘇德戰爭爆發,來自蘇聯的石油供應必定會被切斷,到時候羅馬尼亞就會成爲德國唯一的石油來源地。如果放任英軍在希臘穩住戰線,英國空軍隨時都可以轟炸羅馬尼亞油田,切斷德軍機械部隊的能源供應,到時候整個德軍就會被拖入戰爭的泥潭。

本來德軍的目標是等到蘇德戰爭結束後,才正式出兵入侵巴爾幹半島,但是意大利在希臘戰役中的表現實在太不理想,而且在如此危急的時刻,南斯拉夫竟然也拒絕和德國簽署條約,這代表著南斯拉夫想要倒入盟軍陣營。

本來就對希臘深感不安的希特勒自然不會容忍南斯拉夫。既然談判無法解決矛盾,那就開戰吧。

關于德軍的強大之處,這裏就不過多贅述了,反正參考法國政府的速度,德軍侵略部隊打南斯拉夫肯定很簡單。那麽,敢和希特勒叫板的南斯拉夫,軍隊的實力到底怎麽樣呢?答,並不怎麽樣。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南斯拉夫軍隊的話,只能說慘不忍睹。

對于自家軍隊的實力,南斯拉夫方面也是有預料的。本來按照他們的計劃,只要南斯拉夫軍隊能夠擋住德軍一段時間,那麽英軍就能從希臘方面反攻,牽制住德軍的主力。

1941年4月6日,納粹德國正式對南斯拉夫開戰。開戰第一天,德軍集結300多架戰鬥機,徹底摧毀了南斯拉夫空軍和防空主力,失去空軍和防空火力支持的南斯拉夫陸軍,只能依靠塹壕勉強反擊。

然而,隨著德軍轟炸的持續,南斯拉夫軍隊的通訊系統被摧毀,後方指揮部與前線徹底失去了聯系。在沒有指揮的情況下,南斯拉夫軍隊迅速陷入了混亂之中。

更要命的是,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南斯拉夫國內爆發了兵變。4月10日開戰四天後,在一部分親德官員的鼓動下,駐守在克羅地亞地區的軍隊宣布獨立,並主動開放邊境,邀請德軍進入。內憂外患之下,南斯拉夫軍隊防線徹底崩潰。與此同時,希臘方面的聯軍也遭受重創,英軍根本沒有牽制德軍主力的能力。

4月17日,眼看大勢已去,南斯拉夫軍隊開始陸續投降。同一天,國王彼得二世和政府要員逃亡希臘,之後流亡到倫敦。

從4月6日正式開戰到4月17日國王出逃,南斯拉夫軍隊整整堅持了11天。如果按照法國軍隊的表現來看,南斯拉夫的表現也非常不錯了。但事實卻是,德軍在整個巴爾幹戰爭中總傷亡不過5500多人,其中大部分傷亡都來自希臘戰場,南斯拉夫軍隊給德軍造成的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1941年4月6日,德國及其盟國共出動80多個師(其中德國32個師、意大利40個師,剩下的爲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加武裝部隊),在2000架飛機和2000多輛坦克掩護下大舉入侵南斯拉夫王國。面對軸心國的大舉入侵,當時擁有120萬大軍的南斯拉夫進行了英勇的抵抗,然而遺憾的是僅僅過了11天,南軍便在軸心國軍隊的淩厲攻勢下全線崩潰。4月12日,德軍先頭部隊——屬于黨衛軍帝國師的摩托偵察分隊7人最早順利進入貝爾格萊德(南斯拉夫王國首都),升起納粹德國國旗。4月17日南軍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天南斯拉夫全境也被軸心國軍隊占領。此戰納粹德軍僅以傷亡558人的代價,即輕松獲勝,南軍被俘35萬人,陣亡數千人。

那麽1941年南斯拉夫擁有120萬軍隊,爲何僅11天就被軸心國軍隊擊敗?

第一、南斯拉夫軍隊不僅裝備陳舊,而且坦克、飛機數量也遠遠少于入侵的軸心國軍隊。

南斯拉夫軍隊雖然有120萬軍隊,但軍隊裝備停留在一戰水平。

南斯拉夫王國的前身是塞爾維亞王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塞爾維亞國王彼得一世吞並了黑山王國和匈牙利部分領土後,成立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名爲南斯拉夫王國。

聽起來,南斯拉夫好像是個武德充沛的王國,可事實並不是如此。南斯拉夫王國成立的背後離不開英法等國的支持。

南斯拉夫軍隊的戰鬥力估計也就比非洲小列強埃塞俄比亞強一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那個機械部隊異軍突起的年代,南斯拉夫陸軍的主戰武器竟然是19世紀的槍械,有些部隊甚至還在使用燧發槍,而陸軍主力的炮兵部隊還在使用馬匹拉動的老式火炮,缺乏反坦克炮及高射炮,步兵沒有足夠的自動武器,沒有摩托化單位。全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就是110輛法國雷諾17坦克,只有2個共有110輛坦克的坦克營以及416架歐洲各國淘汰下來的一戰老飛機。

總之,名義上南斯拉夫雖有28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32個獨立旅,總兵力力達到了驚人的120萬人,但考慮到正式戰鬥力,南斯拉夫根本就沒有與德軍正面對抗的部隊。

南斯拉夫空軍總共有416架飛機,大多數是老舊飛機,雖然有幾十架先進的BF—109戰鬥機,但它們來自敵對的納粹德國,並且納粹德國掐斷了這些飛機的零件供應。這些原因使得南斯拉夫空軍完全不能抵擋軸心國2000多架飛機(包括當時最先進戰機)的進攻,根本無法配合南斯拉夫陸軍作戰。

第二、軸心國入侵前,南斯拉夫王國內部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因推行錯誤民族政策,導致其與國內他民族矛盾重重,而南斯拉夫軍隊又是由各個民族組成的,民族不和導致南軍內部缺乏凝聚力,就像一盤散沙,這必然使南軍的整體戰鬥力大打折扣。

從一戰結束至二戰前夕,曆屆南斯拉夫政府的主要內閣組成班子皆被塞爾維亞族所把持。他們采取歧視性民族政策,推行“大塞爾維亞主義”,拒絕承認馬其頓、黑山、穆斯林和阿爾巴尼亞等民族的存在,采用極權統治。

南斯拉夫塞族主導的政府對各少數民族采取差別性稅收政策;給軍隊中的塞族人以偏袒的提拔待遇;強迫克羅地亞人接受斯拉夫文字,禁止馬其頓人在學校教育中使用自己的語言,關閉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設立的所有公立學校,並從中驅逐約45000名阿爾巴尼亞族人,沒收他們的土地,移交給60000名塞族人。軸心國入侵前的南斯拉夫王國,實際上無異于一個“民族監獄”,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特別是塞爾維亞、克羅地亞這兩大民族間的摩擦和沖突時有發生。

在軸心國在1941年4月6日開始入侵時南斯拉夫王國後,因積壓已久的塞、克民族間矛盾,導致在克羅地亞與軸心國作戰的南斯拉夫王國第4軍團及第7軍團發生克羅地亞人兵變,他們拒絕抵抗德國人,導致此地區南軍的防禦在4月10日瓦解,並在同一天,一個新成立的克羅地亞政府在薩格勒布歡迎德軍開入。

第三、面對軸心國的入侵,南斯拉夫王國內部不論是政府高官還是軍方高級軍官,都對戰爭前途持悲觀態度,普遍情緒低落,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對南軍的整體抵抗意志産生消極影響。

南斯拉夫王國攝政王保羅親王(當時國王爲年輕的彼得二世,此人後來政變趕走親納粹德國的攝政王彼得親王,反對軸心國,遭到希特勒的報複入侵)早在戰爭爆發前,就曾憂心忡忡地對英國領導人說過:“南斯拉夫在受到侵略後將進行抵抗,但只可能堅持14天,而後便要遭到蹂躏,還要犧牲200萬人民”。南斯拉夫的高級軍官,對德國坦克部隊的威力和西線戰爭(指1940年5月德國入侵法國、比利時等國的戰爭,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戰敗投降,此役法英等國組成的盟軍共傷亡350000人,1900000人被俘)的成就恐懼萬分,近乎談虎色變。

上述這三個原因加上納粹德國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作戰經驗豐富,另外納粹德國還得到了軸心國集團其他國家的大力支持,而南斯拉夫王國卻是孤軍奮戰,這些正是南斯拉夫王國擁有120萬大軍卻在短短11天被軸心國軍隊擊敗的原因所在。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