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00後玩面塑倆月出師複刻海外文物

猛犸視頻 2024-03-20 12:06:15

大象新聞記者 董大炜 趙全堂

上熱搜、成網紅、參加《2024中國詩詞大會》,00後李書闖的大學生活有點精彩。

做面塑、票戲劇、畫插畫、做設計,愛好和專業兩不誤。李書闖就像他做的面塑作品一樣,有點料!

四大天王送他上熱搜 僅從師兩個月

李書闖是河南大學歐亞國際學院的學生,今年大四。早在2022年,李書闖的面塑作品“四大天王”就上了熱搜。當時他僅僅系統學習面塑兩個月。李書闖從小就喜歡面塑,小時候也會用零用錢買了橡皮泥捏著玩。上了大學,時間比高中要寬裕,他打算把這個愛好往專業方面發展一下。只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效果並不好,自己摸索著捏的造型總是不滿意。他打算拜師學藝。

李書闖四大天王作品

可是去哪兒拜師呢?他身邊並沒有從事面塑的人物。這可難不倒在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00後。李書闖在抖音快手各大平台篩選了一遍,從作品中篩選出他心儀的老師。通過私信聯系上了老師,家裏人卻不支持。媽媽說:“你還要上學,還要學這,你到底想學啥?”李書闖卯著勁兒,說:“你要是不支持,我就自己打工掙學費!”誰知打工的第一天,媽媽就把他叫了回來。媽媽一是想看看他學習的決心,再一個也是讓他體會下賺錢的不容易,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在大二的暑假,爸爸帶著李書闖去廣州拜“蕭派面塑”的創始人蕭占行爲師。暑假兩個月僅僅是入門,更多的是日常不斷揣摩、練習、創作。

做面塑是個很費功夫的手藝。開學要上課,哪有整塊時間做面塑?做一件作品快的話也得一兩周,更何況李書闖還是個新手。李書闖就把課余的碎片時間利用起來,早上起床先下床去捏一個頭,下課之後再用鐵絲去做一個骨架;今天捏個手,明天做個兵器,就這樣一直堅持做下去,一個月就做成了活靈活現的“四大天王”。

好多靈感都是咱河南老家給的

隨著面塑技藝越來越熟練,從單一的模仿到創新創作,靈感是必不可少的因子。這難不倒李書闖。他覺得身邊的很多事物都像跳動的精靈一樣,隨時在啓發著他的神經,給他帶來靈感。

小時候,奶奶每天做飯的時候都會用收音機放豫劇聽。聽著聽著,小書闖也會跟著哼哼幾句。久而久之,就愛上了戲劇。河南大學祥符劇院每周日都會有活動,李書闖和愛好戲曲的同學們時不時地還會扮上票一段。在戲曲中,他認識到更多的曆史人物和傳統元素。他把這些都運用到面塑中去。楊宗保、穆桂英、趙子龍、關雲長、西楚霸王,都從李書闖的手裏變成一個個有骨有神的人物。李書闖還曾經女扮男裝扮過貴妃醉酒。他說扮戲之後讓他對人物的肢體語言有了更真切的了解,做出的貴妃也更加傳神。

除此之外,戲曲還給了他更多的啓示。在捏一個人物之前,李書闖會先想象這個人物在什麽場景中,會有什麽表現。他說:“每個人物後面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了故事就有了情緒,就有了靈魂。”他塑造的壽星一改穩重長者的形象,背著一枝蟠桃,舉著酒葫蘆,一副隨風奔跑的飄逸感。李書闖解釋說,他設定的壽星,是剛剛赴瑤池的蟠桃會,是個開心的老頑童。而另一個壽星,頭上還簪了一朵花。河大所在的開封是宋朝的國都,宋朝男士有簪花的風俗。他就把這個元素運用到了面塑裏。

李書闖壽星作品

00後對非遺的認知有點不一樣

“創新,創新!我就是結合自己的想法,結合就是現代人的審美,去做一些比較現代一點的傳統作品。”對于傳統面塑,李書闖在學習傳承的同時,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他大學是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他感覺這與面塑之間是相通的。平時做平面設計,他會跟非遺去結合;做面塑的時候,也會參考現代平面設計作品的設計靈感。第一套比較傳統的四大天王上了熱搜,他就想如果以現代卡通的視角,四大天王會是什麽樣子的?于是就有了Q版四大天王。

現在很多流失海外的文物受到大家的關注,李書闖又萌發了用面塑複刻的念頭。他複刻了大英博物館的水月觀音。“我加了自己的想法,稍微修改了一點點。以後還會有更多嘗試。”

臨近畢業,李書闖忙著做畢業設計。他把戲曲、面塑、國潮插畫、文創産品做了一個結合。除了關公、項羽、楊宗保等一系列的面塑作品外。還有衍生的APP、筆記本、手提袋、手機殼、包裝盒等文創周邊。

把非遺面塑傳播的更遠更廣

不能白白成了“網紅”,得利用“網紅”的身份把非遺面塑傳播出去。周末的時候,他會去當志願者進社區、進博物館,教小學生做面塑。他說:“就是想讓他們去多多地了解我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非遺要從娃娃抓起。”

最近令他自豪的一件事是,他帶著面塑作品“五爪金龍”一起登上了《2024中國詩詞大會》,讓現場嘉賓近距離感受了非遺面塑的魅力。

收獲了很多,李書闖覺得他在非遺面塑的道路上還是個小學生,他才剛剛起步。今後他會繼續深造,也會汲取中西方優秀文化元素,爭取把面塑發揮出更青春的活力。他的路正長,而前途是多麽的可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