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VisionPro預售超過20萬台:外設還是替代品?

司庫財經 2024-03-01 14:48:42

作者/慶福編輯/嘉嘉

日前,蘋果發布首款混合現實頭顯産品Vision Pro,該産品是技術最先進的可穿戴設備,消費者可通過眼球注視選擇APP,通過手勢捏合拖動實現APP的打開和頁面滑動。

對于Vision Pro,蘋果給予了厚望,將其定位爲跨時代的産品,庫克表示:“正如Mac將我們帶入個人計算時代,iPhone將我們帶入移動計算時代,Vision Pro將會把我們帶入空間計算時代。”但Vision Pro是否能像Mac、iPhone一樣重新定義一個行業,司庫財經認爲,這不在于Vision Pro頭顯産品本身,而在于周邊的環境支撐。

【1】兩大硬傷,蘋果Vision Pro顛覆不了行業

在Vision Pro首發現場,庫克將其定位爲" 空間計算設備 ",並表示這是“明天的技術”,堅信這款産品能夠掀起頭顯等智能穿戴設備的新變革。

在整個硬件配備上,Vision Pro配置豪華,搭載了桌面級的 Apple M2 芯片以及 R1 芯片,配備高通透 Micro-OLED 顯示屏,畫面像素爲 2300 萬,內置 1 個 LiDAR(激光雷達)、2 顆深度相機、2 組傳感器,可追蹤用戶的眼球動作,可拍攝深度照片和 3D 視頻,6 個麥克風,用戶可以使用手勢、眼睛或者語音操作控制。

(圖源:互聯網)

對于Vision Pro來說,最大的問題不在于硬件的配置,而在于消費者對Vision Pro的定位:是手機、電腦、平板的外設産品,還是一種替代品。從目前網上流露出來的拆箱視頻來看,在佩戴舒適度、應用場景支持這兩方面限制Vision Pro在消費端的普及。

首先是佩戴舒適性,Vision Pro(含電池)重量爲1003克,兩斤的重量長期佩戴對頸部負擔較大,有海外博主發布的佩戴視頻顯示,Vision Pro佩戴半個小時就會産生疲憊感,即便是采用雙頭帶佩戴,仍然不能緩解佩戴所産生的不適感,這就導致Vision Pro不會像手機、電腦一樣,成爲人們生活中剛需、高頻的生活必需品。

其次缺少現象級應用,Vision Pro主要應用于消費層面,最大的場景是辦公與娛樂,如下棋、打字等功能,數據顯示:目前支持Vision Pro的應用主要是100多萬個iOS/iPadOS的移植應用,但是這些應用沒有一個殺手級應用能在C端形成爆款,從而推動消費者購買。

目前購買Vision Pro的消費者集中在數碼極客和科技愛好者,不論是佩戴的舒適性還是整個生態應用的支持,Vision Pro更像是蘋果對未來的探索,而不會像iPhone那樣將整個社會拉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2】頭顯智能:一直夢想,一路坎坷

其實不論是2012年谷歌推出的谷歌眼鏡,還是2016年的AR、VR元年,甚至是2021年的元宇宙概念,可穿戴智能設備,資本、互聯網等巨頭一次又一次試圖將其推向C端消費,但一次又一次的無疾而終。其失敗的原因不在于公司、不在于産品,而是整個生態環境。

最早被大衆消費者認知的頭顯産品是谷歌在2012年推出的Google Project Glass,Google Project Glass是“拓展現實”産品,具備同智能手機同樣的功能,如拍照、通話、社交分享、聽音樂等功能,其便捷性可炫酷興吸引全球目光,被視爲能夠取代智能手機。

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1500美元的單價和極度缺少應用開發程序的BUG,使得Google Project Glass更像是面對科技發燒友的産品,始終無法向消費層面普及,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圖源:互聯網)

而在四年後的2016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全球科技的大爆發,芯片性能提高、4G/5G的普遍應用……互聯網企業紛紛發布AR、VR等智能穿戴設備,國外有微軟、索尼、HTC等,國內有暴風影音、抖音、中國移動等公司相繼推出智能穿戴業務,推出相關産品。

但從整個使用場景來看,AR、VR等頭顯設備在消費端基本停留在打遊戲、看電影這兩個主流場景,並且會因網速傳輸滯後等問題,給消費者帶來眩暈感等使用問題,與最初“取代手機”、“成爲日常高頻産品”的初衷相差甚遠。

語音精准控制、眼球識別標注、屏幕信息顯示……曾經每個人希望能夠像托尼那樣,一個頭盔或是眼鏡讓我們變成鋼鐵俠,炫酷便捷,讓電子設備成爲身體的一部分。但如今不論是AR、VR這類智能穿戴設備,還是華爲、小米發布的智能眼鏡,因穿戴的舒適性、生態支撐系統等問題,只能成爲遊戲機、手機的外圍配件。

END

0 阅读:15

司庫財經

簡介:聚焦數字經濟,讀懂商業邏輯,打造新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