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岚的“三只狐狸”,暗示了三種人性

布衣粗食 2024-02-22 15:51:54

有人說:“別相信人品,要相信人性。”

可是,如何才能看清人性呢?

清代大學士紀曉岚在《閱微草堂筆記》裏,寫了三只狐狸,看似稀奇古怪,實則反應了人性的某些方面。

太多的人,像狐狸一樣狡猾,極力維護自己的人品,卻遲早要露出自己的尾巴。認真分析一番,對于我們的社交,是不無裨益的。

01

貪:人心不足蛇吞象。

從前,在滄州的海邊,有一只貪色的狐狸。

有一天,它發現一個十幾歲的白白淨淨的牧童,躺在草地上,就悄然靠近,然後汲取其精氣。

牧童感覺有東西在觸動自己,卻什麽也看不見,于是非常害怕。

更可怕的是,牧童隔三差五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如噩夢一般。

當地有個先生,猜測到這是狐狸所爲,就讓牧童家藏一條獵狗,等牧童觸動到什麽,就放出獵狗。

果然,獵狗發現了狐狸的影子。

狐狸惡狠狠地說:“沒想到,牧童也是負心漢。”

先生聞訊趕來,罵狐狸:“你白天與人山盟海誓,夜裏又戀上了別人......不反思自己的行爲,卻索要愛情?”

狐狸紅著臉說:“吾今乃始知吾癡。”

很多的小說、電視劇裏,都有狐狸,他們化作美貌的女子,假裝戀愛,然後欺騙感情,帶走金錢,甚至霸占別人的房子,拆散人家的婚姻......若不能拆穿,惡行就不會停止。

當我們什麽都沒有的時候,能夠有飽飯吃,就很滿足了;當我們獨孤的時候,遇到一個喜歡的人,就欣喜了。

可是我們吃飽喝足,有了愛情之後,卻做出了令人可恥的事情——索要富貴,一腳踏兩船等。

《遇上皇》寫道:“官高後不心甘,祿重也自貪婪。”

高官厚祿都無法讓一個人停止貪婪,這樣的人性,需要看清。

說白了,別人和你打交道,是會帶著功利心的,總得貪圖什麽,否則就失去了社交的吸引力。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看起來很殘酷,其實也是社交法則。只是,你想要在追逐利益的時候,適可而止,也要懂得拒絕別人的無休止的索取。

02

怒: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在一座破廟裏,很老的狐狸,打扮成年輕的姑娘。

一個江西的舉人,在破廟裏歇息,被狐狸的外表吸引了。

過了一陣子,舉人發現狐狸的真容——原本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妪。

就在舉人拒絕和狐狸交往的時候,狐狸氣急敗壞地跳上屋頂,用瓦片擊打舉人。

最後,舉人到處躲避,才保全自己。

人,天生就有情緒:喜、怒、哀、懼等。

能夠克制情緒的人,都會表現出好的人品。可是,在某些時候,情緒仍舊會冒出來,難以百分百控制住。

情緒到了極致,那就要做惡事了。膽子也特別大,頭腦一蒙,就什麽也顧不上了。

比方說,我們看到一些得了路怒症的司機,在幾秒鍾裏,就會做出違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漢書》有言:“爭恨小故,不忍憤怒者,謂之忿兵,兵忿者敗。”

情緒是最沒有用的東西,可以讓自己失敗,也可以讓一個團體失敗。我們需要意識到這一點,更需要看清別人的情緒,采取下一步的行動。

當遇到情緒爆發的人,你不要反駁,那樣會讓其更加憤怒,從而做出“狗急跳牆”之類的事情,傷害到你。

你應該安靜地走開,讓別人的情緒,無法落到你身上;假如你笑著應對,那麽別人的情緒,就像落在了隔音板上。

當你自己有情緒的時候,就多想一想“沖動的後果”,對自己發出忠告。

記住,所有的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

丟掉情緒,心平氣和說話,同時躲避別人的情緒,才是最高明的處事態度。

03

詐:事出反常必有妖。

在山東,一只狐狸媽媽,逮住了一位村民家的女兒。

村民不甘示弱,逮住了狐狸媽媽的孩子——小狐狸。還說:“你把女兒還給我,我把小狐狸還給你,我們做個交易。”

狐狸媽媽說:“好啊。”

當村民把小狐狸還給狐狸媽媽之後,狐狸媽媽卻不願意放走村民的女兒,還說:“人類互相欺騙,你就別怪我不講誠信了。”

村民很無奈,悄悄拿了毒藥給女兒,並讓女兒將毒藥放入狐狸媽媽的水杯裏。

古人雲:“兵不厭詐。”

狡詐的套路,似乎隨時可見,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不良商家在用。

比方說,商家組織一群老人聽課,然後送一些小禮物。老人們很開心,順理成章就大筆花錢,買來一些無用的保健品等。

還比方說,一些口蜜腹劍的人,讓你聽著很開心,卻在受到損失之後,很傷心。

有句諺語說:“卑鄙與狡詐的開始,就是友誼的終結。”

狡詐的行動,是不會長久的,後果也一定不會讓你滿意。

做人要實誠,任何事情,都能善始善終。就算事情做得不圓滿,也問心無愧。遇到任何反常的事情,就冷靜下來,看清套路,別被套進去了。

04

狐狸是狡猾的,人性也是。

人生路上,不得不和人打交道,唯有提高自己的修爲,識別人性的特點,避開人性的惡毒。

凡事多長一個心眼,透過現象看本質。

對你笑的人,也許是求你辦事,不是友善;拿錢給你的人,是想從中獲利,不是施舍;請你吃飯的人,一邊敘舊,一邊算計你......若是什麽都得不到,人家就惱羞成怒了。

《孟子·告子上》裏寫道:“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人性原本沒有善惡的,就像流水本來不區分東西方向一樣。

只是哪裏有低窪,水流向哪裏;哪裏有利益,人就走到哪裏。

願你能洞穿世事,也能一笑而過。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1 阅读:66

布衣粗食

簡介: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