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人們對李淵的評價那麽低?李世民:我的雕蟲小技迷惑了你們

尋根拜祖 2024-03-23 13:57:50

李淵活得窩囊,死得憋屈,明明是九五之尊,卻被兒子搶班奪權,明明是開國之君,卻被認爲“兒打江山爹坐殿”,明明文武全才,卻被認爲是廢柴。

但其實那都是不懂曆史、盲從曆史者的看法,如果用心研究過那段曆史,就會發現李淵雖然不是特別偉大,但也無愧于大唐開國皇帝的稱號。

爲什麽後人會有這些誤讀呢?因爲我們看到的曆史,就是有人想讓我們的假象,至于這個人是誰,您應該猜得到。

李淵出身于關隴門閥家族隴西李氏,他的爺爺李虎就是“西魏八柱國”之一。

李淵的父親李昺雖然名氣不大,但也絕對是個厲害人物,他的“唐國公”身份嚴格來說並不是繼承的,而是自己打拼來的。

由于李昺去世太早,李淵年僅九歲就承襲了“唐國公”的爵位,得到了一份免費的飯票。

門閥集團雖然有世襲的特權,但必須逐代遞降,李淵本該像他父親那樣,只能降格爲“郡公”,他爲何還能是“國公”呢?

因爲隋文帝是他姨父,獨孤伽羅是他姨媽。

由于李淵從小就是個沒爹的孩子,他母親又是個暴脾氣,所以獨孤伽羅對這個外甥多有照顧。有姨媽這個大傘蓋罩著,李淵的青少年時期一帆風順,他十幾歲就當了千牛備身,給姨父當貼身侍從和護衛。

成年後,李淵在中央和地方都任過職,職位不算高,太守級別。那時候的李淵就是個富家公子哥,喜歡喝酒、舞蹈、音樂,喜歡交友,男女都交,一副遊戲人生的超然態度。

那時候人們似乎看不出李淵有什麽值得炫耀的地方,除了身份高貴外。就連他表弟隋炀帝也不大看得起他,甚至諷刺他是個“阿婆面”,用那句經典台詞說就是:“長得沒有男子漢氣概,越看越像老太太。”

所以,當“桃李子”的谶言傳出來時,沒人懷疑此人是李淵,結果害得李金才、李敏叔侄當了“替罪羊”,被隋炀帝咔嚓了。

後來隋炀帝征高句麗、平定楊玄感之亂、鎮壓農民起義時,對李淵越來越重用。從那時候起,李淵開始掌握兵權,有了割據的資本。

直到這個時候,年逾五旬的李淵才開始露出獠牙。

原來,這一切都是裝的,早在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麗(大業八年)時,宇文士及就曾經鼓動李淵起兵爭天下。後來李淵身邊的豪傑越來越多,表面上,李淵跟他們是“風月客”、“酒肉友”的關系,其實這些人都是野心勃勃的家夥。

比如武士彟(武則天他爹)、裴寂、劉文靜、殷開山、劉弘基、長孫順德,這些人要麽跟李淵是世交,要麽是姻親,要麽是老部下。

大約從大業十一年開始,這些人就圍繞在李淵身邊,開始謀劃起兵的事宜,李淵甚至在長安長期設置了間諜。但公開場合,李淵還在表演大隋忠臣的角色,給人一副“阿婆面”的慈祥模樣。

直到大業十四年,李淵利用突厥進犯的機會,在太原正式舉兵。但李淵很狡猾,他的旗號是“反隋炀帝不反大隋”,即便攻破長安後,他依舊很低調地將楊侑推上皇位,而不是取大隋而代之。

看出李淵的特點沒?此人極其善于僞裝,懂得低調隱忍,哪怕被人譏諷。靠著這層保護色,李淵一直在默默准備,利用家族的關系,以及他多年積累的官場人脈關系。

這麽有大智慧的一個人,你敢說他無能?你敢說他“兒打江山爹坐殿”?

好吧,就說說那個愚弄曆史的人物吧,沒錯,他就是李世民,我們看到的曆史,就是他想讓我們看到的假象。

請別跟我說:不相信史書相信誰?你的觀點比曆史還可靠?

請注意,我的所有觀點都來自于曆史,沒有一條自己的編造。因爲曆史即便被打扮得不見原貌,但如果仔細扣一扣,還是能從原文中窺見真相的,只是你得會讀,得用心分析。

比如,關于李世民聯合裴寂給李淵設“仙人跳”,斷了李淵的退路,從而迫使他不得不起兵。因爲這件事,李世民獲得了“首謀之功”。

這就是個謊言,無恥的謊言!

其一,這段加載《舊唐書》根本就沒有。

其二,李淵蓄謀起兵已經暗中進行了三四年,跟小屁孩李世民沒辦毛錢關系。

其三,裴寂用晉陽宮宮女招待客人是常事,李淵不可能因爲這麽點事就被嚇得起兵,用腳丫子想一想,起兵這麽大事能靠這玩意兒啓動?

其四,李世民那麽牛逼,爲何非要拉窩囊的老爹入夥?自己幹不就行了嗎?

其五,那段時間的李世民除了這麽一件靠不住的記載外,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東西。也不奇怪,他才18歲,能做什麽?很顯然,這是李世民故意剮蹭、搶奪老爸的功勞。

再比如,有人總是閉著眼睛說瞎話:天下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沒有李世民就沒有大唐,李世民才是真正的開國之君。

我承認李世民確實是個偉大的帝王,但很可惜,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李世民究竟偉大在哪裏?卻用不堪的手法,無腦的盲從去神化他。

我想表達三個觀點:

其一,李世民是因爲李淵兒子的身份才有機會發揮才華,他是在李淵的扶植下慢慢成長起來的,而不是天生的軍神來幫助李淵的,請別搞錯主次。

我不知道那些“太宗迷”們有沒有研究過李世民的成長史。如果研究過,就應該知道他一開始只是個小白,先給大哥打醬油,後來獨立領軍吃了敗仗,再後來終于開竅了,一戰封神。

可見,李世民不是神,他也是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但是請想一下,是誰給了他這個機會?如果他不是李淵的兒子,誰會將軍權交給一個十幾歲的毛孩子?誰會在他慘敗的情況下依然繼續信任他?

李淵的思路很簡單,實權一定要掌握在李家人手上,所以他的布局是這樣的:李建成控制朝廷中樞,李世民、李元吉哥倆掌握兵權,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李世民一次挫折後迅速成長起來,而李元吉有點提不起來,所以逼得李淵又不得不將侄子李孝恭、李瑗推向前台。

事實上史書有點黑化李元吉,那時候李元吉太小了,才14歲,怎麽跟18歲的二哥相比?

李淵這麽做也是迫不得已,他知道門閥集團的厲害,根本不敢將兵權授予他人。比如李靖,千年一遇的軍事家,也出身于隴西李氏,李淵敢給他兵權嗎?別說李淵,後來李世民都一直防他,防到死爲止。

我們只能這麽說,李淵有李世民這麽個兒子是他的幸運,但不能說沒有李世民就沒有李淵的天下。

其二,李世民確實很有軍事才能,也爲大唐統一天下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他絕不是個無法替代的人物。

將大唐的天下說成是李世民打下來的,看似有道理,其實站不住腳,這一點看看秦嶺以南的統一就很清楚了。

李世民的足迹在關東和關中,江南、江淮、秦嶺以南,他從來就沒去過,那是誰打下來的?李孝恭和李靖的組合。

因爲李元吉提不起來,李淵又不敢獨立使用李靖,便讓侄子李孝恭掌兵權,實際指揮權交給李靖,二人合作拿下了半個中國。

有人說,江南那地方沒什麽了不起,沒牛人,誰去都行。呵呵,要不你試試?李靖此人絕對是超一流的軍事家,千年一遇,李世民跟他比絕對不是一個檔次的。他所有的仗堪稱出神入化,無論多難,他都能化繁爲簡。

假如沒有李世民,李淵真的不能統一天下?胡扯,大不了也複制李孝恭、李靖組合的模式呗。軍事家沒有天生的,只要給機會就能有冒頭的人。比如羅藝、王君廓、李道宗、李大亮、蘇定方、李勣都是可造之材。

請別拿秦瓊、尉遲恭說事,他們真不行。

總之,李世民絕不是不可替代的人,雖然他的貢獻不可磨滅。別說李世民,即便沒有李靖又如何?

其三,改朝換代中軍事確實很重要,但政治才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隋唐那個門閥士族集團橫行天下的年代,李淵這種身份的人才是核心。

過度誇大軍事的作用實在要不得,也是一種看不清曆史發展規律的表現。事實上,李淵之所以得天下,也不全是他個人有多厲害,而是身份起了巨大的作用。

其實隋末英雄太多了,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蕭銑,都具備得天下的資本,甚至他們的個人才華不比李淵低,爲何他們都失敗了?

原因只有一個,他們背後沒有門閥家族的支持。

我做一個比方,李淵得天下是一筐一筐掃谷子,別人是一粒一粒撿谷子,能比嗎?他爲什麽能掃?起兵前,李淵就有家族世交、姻親和官場人脈的支持,除了元謀十七功臣外,還有一大批像“溫氏三雄”這種不太爲人所知的家族。

到了河東後,關中豪族集體擁戴,他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圍了長安。有一個細節,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居然也能拉起十余萬人的武裝,憑啥?憑她爹是唐國公呗!

平陽公主的家奴馬三寶,靠一張嘴就替平陽公主拉來好幾支武裝的加盟,其中就包括李密的族叔李仲文、李淵的堂弟李神通。

這個優勢別人能比嗎?李世民行嗎?窦建德行嗎?連李密和蕭銑都不行,這就是李淵的政治優勢。

李淵之所以看起來很窩囊,原因就兩個:

一是“玄武門之變”被李世民轟下了台,太掉價,光環被打沒了。

二是李世民爲了給“玄武門之變”打補丁,拼命給自己貼金,以宣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爲此他不惜跟老爸爭功,以至于篡改曆史,把自己塑造成“大唐開國皇帝”的形象。

請別跟我說李世民沒篡改曆史,我懶得跟你爭辯。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 2024-03-25 08:03

    李世民篡改史書來了一個很壞的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