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重已過萬重山”,華爲也學小米吊起了胃口

英才說 2024-04-10 20:41:03

3月28日晚間,小米帶著萬衆矚目的首款新車SU7正式亮相發布會。在發布會上,雷總將整車的配置、科技以及生態進行了全面講解。直到最後市場關注的小米汽車價格,標准版21.59萬引起各界激烈討論。

“小米SU7價格”等詞條直接引爆了全網。根據小米方面的統計,當天22點開放訂單之後,訂單量4分鍾破萬、7分鍾破兩萬、27分鍾大定已經破5萬。雷總表示,發布會後,1分鍾就有10萬人加入心願單,可見消費者對于小米汽車的熱情和關注是相當高的。除了標准版,Max版、Pro版也誠意滿滿,而且首批預期將分別于4月底、5月底交付。

這邊小米發布後的大定數據和話題熱度還未褪去,另一邊華爲P70即將發售的消息已經橫掃各大新浪微博等社交媒體。不過,華爲官方卻依舊秉承著低調態度,對新手機的發布保持沉默,不禁又吊足了市場的胃口。目前新手機的相關信息主要來自于供應商的供給,有華爲手機的供應鏈公司確認已經開始陸續爲華爲 P70系列高端旗艦手機進行批量供貨,換言之華爲P70系列新品正緊鑼密鼓的做著發布前的各種准備。目前看,市場普遍猜測將在本月發布。

01 逆風成長,華爲年報的含金量

“2023年集團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過去幾年,華爲經曆了重重考驗,也在挑戰中不斷成長。”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是這樣形容華爲去年的業績表現。3月29日下午,華爲發布了2023年的年度報告,年報顯示,去年全年華爲在全球營業收入達到7042億元人民幣,重回7000億元大關;淨利潤達到870億元,同比提升144.5%;年報中提到了華爲去年在研發端投入了164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3.4%,十年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超11100億元。關鍵這種逆周期加大研發投入是在歐美制裁和收入下滑的背景下,這種堅持和逆風向上的精神,是華爲快速恢複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也爲國內企業樹立了標杆。

分業務來看,除了ICT基礎設施業務保持穩健外。雲計算業務增長迅速,達到21.9%;多條業務中最亮眼的是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這一塊業務的增速最快的,可以達到128.1%;一方面起步較晚,收入基數暫時不大;另一方面得益于國內電動汽車産能擴張和銷售增長,主要期待未來的長期增長;而根據收入基數,依舊是華爲終端業務的增長貢獻最大,2023年全年營收可以達到2514.96億,同比增長17.3%。

華爲2023年的增長數據有多大的含金量?

先看宏觀環境。回溯2023年的消費電子市場,“低迷”依舊是主旋律。直到第三季度,消費電子才逐漸出現了轉機。“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爲全球手機上遊供應商巨頭,對于行業的扭轉還是相當敏感,2023年三季度開始手機芯片巨頭高通和三星電子才逐漸調高了對未來的業績預期。而根據Canalys公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統計來看,第三季度全球手機出貨同比下滑幅度收窄至1%,僅有第四季度才出現回暖迹象同比增長8%。而縱觀全年全球智能手機行業還是下滑的,2023年的總出貨量爲11.4億部,同比下降了4%!

對于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目前存在一定的分歧。IDC的數據是“2023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71億台,同比下降5%,創近10年以來最低出貨量。”而中國信通院統計的是2023年1-12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2.89億部,同比增長6.5%;

雖然數據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但總體能看出,2023年大部分時間,智能手機的需求依舊是疲軟的,直到第四季度市場部分頭部廠商新發布的手機,刺激了市場的關注度,才使得需求出現了回暖,目前需求尚未完全扭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10年最低手機出貨量”還是“同比增長6.5%”,華爲2023年手機相關營收的增長17.3%都是跑贏大盤的。

02 令人期待的終端業務

細化華爲去年終端業務的增長表現,三季度發布的Mate 60系列功不可沒,憑借“遙遙領先”的配置和設計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睐,同時優秀的銷售數據也助力華爲成功奪回5G手機的國內市場份額,在高端市場的表現,迫使蘋果手機壓力倍增,産品多次降價。

在2024年的前兩周,華爲重回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頭把交椅。根據第三方的數據顯示,這是自2019年美國制裁實施以來,華爲首次重返國內市場第一;機構還表示華爲品牌憑借5G麒麟芯片等技術優勢,仍將在國內保證強勢增長。除了終端智能手機,華爲其他終端表現也不差,截至去年底,華爲平板全球累計出貨量超1億台,智能穿戴産品全球累計出貨量也超過了1.5億。

從華爲終端這些年的發展來看,確實荊棘遍布,但逆風中才發現華爲最強大的正是背後的供應鏈體系。2019年之前,華爲一直是全球化的供應鏈體系;而在受到美國制裁後,面臨斷供風險,華爲轉頭就投入了供應商的國産化,提高産品的國産替代速度。

華爲這塊與小米類似,主要通過投資或收購的形式,但升級的是以技術賦能,進行業務和技術布局,向軟件和硬件領域拓展。在消費電子低迷的背景下,盤活了不少上市公司,比如中國軟件、軟通動力、拓維信息、卓勝微等,受益于與華爲的合作,給予上市公司不小的業務增長和預期,實現了自身的發展和逆勢上漲。華爲Mate系列的國産化率超過90%,一方面意味著打破了海外供應商“卡脖子”封鎖,另一方面更是帶動了整個終端消費電子産業鏈的發展。

被打壓的第四年,華爲供應鏈布局和國産化策略扭轉了業績下滑的頹勢。

華爲P70系列尚未發布,但話題熱度很高?

主要從品牌的定位角度來看,P系列相比Mate系列定位的目標人群基數更大。熟悉華爲産品的人應該都知道,Mate系列作爲華爲手機的旗艦機型,其核心目標客戶主要是高端人士,較強輕奢感,相對穩重,並且更注重配置性能,一般在性能參數方面,華爲Mate系列比華爲P系列在處理器、內存等硬件方面稍有優勢;而P系列定位“時尚旗艦的先鋒”,相比之下更注重攝影和時尚以及機身輕薄,目標瞄准更年輕的消費群體,性能上P系列的攝像模組硬件規格極高。如果說Mate系列會優先搭載最新款的麒麟處理器,那麽P系列就會優先配備索尼最新的CMOS傳感器。

不過由于供應鏈的國産化,這次P70的主力機型將使用國內CMOS傳感器。從目前公開資料來看,本次華爲P70系列的第一大升級亮點在于影像。去年年底董事長郭明錤曾透露,華爲正考慮在P70系列的相機方案上,采用國産豪威的傳感器,其中主攝是擁有5000萬有效像素的OV50H,尺寸達到1/1.28英寸,單像素尺寸1.2um,支持水平+垂直四像素相位對焦,同時這也是豪威旗下第一款支持H/V QPD的CMOS。主這顆COMS傳感器已經被廣泛應用于2024年各家的旗艦手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機型有小米14和14 Pro以及榮耀Magic6和6 Pro。雖然豪威OV50H在規格上仍然與目前業界的頂級水平索尼LYT900存在差距,但是國産鏡頭傳感器能在短期內與行業龍頭索尼傳感器相提並論,實屬不易。

而手機鏡頭,P70大概率將采用玻塑混合鏡頭,畢竟是當下鏡頭産業的新趨勢,其中國産供應商大立光與舜宇光學都是玻塑混合鏡頭的頭部企業,因此華爲P70系列大概率使用大立光與舜宇光學作爲高階鏡頭供應商,以讓産品獲得更強的抗形變能力。

總結來看,如果說Mate 60系列發布是華爲面對海外封鎖、國産替代的翻身之戰,那P70系列將是“輕重已過萬重山”的炫技之戰,壓制蘋果。整體來看,P70系列可能將全球手機硬件“卷”出新高度。內核不僅用上新麒麟芯片,也有1英寸國産大底傳感器加持;衛星通話、昆侖玻璃等“黑科技”也將延續,疊加其價格定位更加親民,將極大提升其在智能手機市場裏的競爭力,如果新機首發真的支持5.5G網絡,那無疑是對其他品牌的降維打擊。

目前看,華爲新款手機的熱度不會亞于小米SU7,不過最大的風險還是芯片和手機的産能能否跟上需求。畢竟前期很多消費者在華爲官網很難搶到原價的Mate 60系列。

0 阅读:0

英才說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