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人”一般在潛艇中待不了90天,但卻能在太空待438天之久?

5樓的男人 2024-04-23 14:42:57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人類的潛水器也越來越先進,從16世紀達芬奇最早提出構想,到1776年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潛水器“海龜號”的出現,再到20世紀初的常規動力潛艇,再到1955年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出現。

此時,人類完成了《海底兩萬裏》的那艘在海底潛行數萬裏的潛艇構想,實際上現代的核潛艇也超出了當初科幻小說中的航行裏程。

所以,第一艘核潛艇出現的時候,爲了紀念這個偉大構想,就把首艘核潛艇命名爲“鹦鹉螺號”,與《海底兩萬裏》中的潛艇同名。

理論上,只要核潛艇補充一次燃料,可以在海底潛行數年時間,航行數十萬公裏。但是在這其中,潛艇受得了,但是“人”卻無法承受。

目前潛艇在水下最久記錄,是我國的91型長征3號403核潛艇,在1985年11月20日開始航行,創下的90天5小時的記錄,這個記錄打破了世界潛航時間最長的紀錄,總航程達到23625海裏(43756公裏),這個距離已經超過了赤道40000公裏的長度了。

這個記錄也打破了美國此前創造的85天左右的記錄,在創造這項記錄前,91型長征3號403核潛艇上的125名戰士們,全部留下遺書,誓死完成這次任務。

如今過去了40年時間,這個世界記錄還一直沒有人被打破,這也就意味著90天的記錄,意味著潛艇在水下的極限了。

作爲對比,人類創造在太空最長的時間記錄是437天18小時,接近438天的時間。此項記錄是由俄羅斯宇航員:瓦列裏·弗拉基米羅維奇·波利亞科夫(俄語:Вале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оляков),于1994年1月8日到1995年3月22日,在和平號空間站創造的最高記錄。

目前這項記錄過去30年時間,仍然沒有被打破,但是從波利亞科夫返回地球的身體狀況來看,這還不是他的極限,也就是說還可以再太空待更久的時間,可即便是這樣,人類在太空的最長記錄,也是在海底記錄的5倍左右。

我們都知道,太空環境異常惡劣,不僅有高能宇宙射線、並且是真空環境、還有極度變化的溫度。相對來說,大海的環境就好上很多,至少在地球上面,是人類熟悉的環境,並且溫度和溫度,也沒有太空那麽惡劣。

那麽爲何人類在太空中可以待這麽久,但是在潛艇中,最多只能待90天左右呢?

潛艇中極端環境與想象中的不同

我們說的環境惡劣,是指外部環境的惡劣,相比起來,大海的環境確實比太空的環境好很多。但是潛艇和空間站的內部環境,卻有很大的差別。

只說一點,那就是潛艇官兵的夥食補貼以及待遇都是所有海軍中最好的,這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只因爲潛艇的環境實在太惡劣了。

記得曾經有個老人說過,他年輕時候曾經有過一段在潛艇上工作的經曆,由于潛行的時間太長,潛艇上的新鮮蔬菜瓜果等很快吃完了,潛艇上就只有罐頭了。

在吃了一段時間罐頭後,由于惡劣的環境、大家都非常疲憊了,根本就吃不下飯。最終潛艇上的艦長一看,大家都不吃飯,那怎麽能行,最終組織了一場吃罐頭大賽,比誰吃得更多,而最終獲勝的那個人,也只吃完了一罐罐頭。

等回到基地的時候,大家都已經沒有力氣上岸了,都是被攙扶著,或者擡著進入基地休息。他的這次航行記錄不知道多久,但是肯定沒有90天的時間。

與我們很多時候看到潛艇官兵悠閑在裏面看書,在裏面有說有笑、還有胃口大口吃飯不同,潛艇上的生活是一件非常苦悶、非常考驗耐力的工作。

這項工作不是誰都可以擔當的,在潛艇中沒有網絡、沒有手機、沒有電視,一切與現代生活的相關的事物都沒有。

並且潛艇上工作,也是一個高危行業的工作,由不得失誤,一旦失誤整艘潛艇將會沉入海底,再也回不來了。

所以,在潛艇上工作,除了枯燥外,還要面臨著精神高度集中。並且潛艇上工作時間也超長,一般都是工作8小時,待崗8小時,然後才能休息8小時,也就是說,每天真正的休息時間只有8小時。並且只要潛艇下潛後,這樣的工作就要一直持續下去。

潛艇與空間站相比,惡劣在哪裏?

1、空間狹小

潛艇,特別是核潛艇,因爲其特殊的任務性質,隱蔽性放在第一位,這就是以犧牲舒適性爲代價,所以,潛艇內部空間看似很大,但是裏面充滿了各種儀器和設備,留給潛艇內部人員的活動空間和居住面積非常有限。

而空間站就不同,其沒有隱蔽性的要求,所以在最初設計的時候,就考慮了宇航員的舒適性問題,內部空間就很大,例如國際空間站就有900立方米的活動空間,供宇航員在內部活動,幾個宇航員在裏面顯得空蕩蕩的。

2、生活環境差

潛艇內部有大量的機械設備,同時發出巨大的噪音,還會引發共振。不同的艙室內的噪音有所不同,個別艙室內甚至達到了100分貝左右,每天就好像有人拿個電鑽在耳朵邊不停地鑽。

另外潛艇內的大量的設備工作,除了噪音外,空氣質量也非常差,雖然有空氣淨化設備,但是畢竟是一個狹小的封閉空間,在裏面生活著上百人。裏面混合著各種氣味:機油味、油漆揮發的味道、廢棄的粉塵、汗臭和腳臭味,潮濕環境中的黴腐味……,普通人進入1秒,氣味都直沖天靈蓋,待不下去。

這點太空中的空間站就強很多,首先人數比較少,所産生的氣味就比較少,也沒有機械設備散發出來的油汙味。另外一點,空間站中沒有大型機械設備,也就沒有那麽大的噪音。除了在太空中不能回家外,其他生活環境還是好上不少。

3、生活質量差

潛艇下潛一次,必須補足食物。在潛行的過程中,必須依靠這些食物來度過整個潛行航程,而蔬菜瓜果類的新鮮蔬菜,存放時間不能太久,由于空間有限,冷藏空間也不大。

不要說新鮮蔬菜了,就是熱菜熱飯也很難吃到,最後就只能依靠罐頭這種存放時間久,並且不依靠冷藏的食物了,成爲潛行中的主要食物。

潛艇中生活著近百人,並且有大量器械設備發出熱量,裏面悶熱無比,溫度可以達到40℃左右,特別是常規動力潛艇,爲了節省電力,空調不可能一直開著,這就導致裏面工作的人身體汗水就沒有幹過。

另外,由于淡水資源有限,都是用來保障生存的,100多號人,也不可能有那麽多的清水用來沖澡,可以想象這麽久的時間,每天不停出汗,但是卻無法洗澡是什麽感受了。

另外,在前面說過,待在潛艇中,即便什麽都不做,也非常難熬,爲了隱蔽性,沒有信號、沒有手機、電視等可以讓人放松的東西,每天面對的就是周圍的機械,以及吵鬧聲,想見下陽光都沒有辦法辦到。

而這點,太空中的空間站就有很大的不同了,不僅可以通過空間站的舷窗,可以看到陽光,從太空看地球,可以欣賞下美景。而且還可以上網,可以與地面指揮中心的人通話,而這些潛艇中是辦不到的。

另外太空的空間站可以時刻運送物質,過一段時間,就可以享受到相對新鮮的食物,另外還有專門爲宇航員設計的太空餐,而潛艇由于人員太多,這樣的太空餐顯然不適合潛艇中。

另外空間站中溫度也適宜,由于直接是用太陽能轉化爲電能,理論上擁有無限的電力,可以讓空間站處于一個相對舒適的溫度以內。

所以,從以上種種中,可以看出空間站雖然在太空中,外部環境更加惡劣一些,但是其內部生存環境還是不錯的,而潛水艇雖然在海洋中,外部環境看似好一些,但是內部的生存環境非常惡劣。能在裏面待30天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而能在裏面待超過90天的都是超級英雄了。

我們的潛艇官兵們,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日複一日的保護我們的安全,有句話怎麽說的:歲月靜好,是因爲有人在負重前行!

0 阅读:211

5樓的男人

簡介:感受世間萬物的神奇,一同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