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文章讀什麽?韓愈、歐陽修、曾國藩把這本書翻爛了

謙德君愛讀書 2024-04-03 17:05:34

中國曆來就是一個文章的國度,青史不絕,文章不斷。

談到文章大家,漢有兩司馬、

唐有韓柳、宋有永叔東坡、

清有桐城派及康梁等。

而近現代的文章大家中,

最令人矚目的則非一代偉人毛澤東和魯迅莫屬了。

這些古今文章大家,

能寫出一手好文章,固然因爲他們有超乎常人的才氣,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無一例外地熟讀一本書——

一本被譽爲“古代最牛作文參考書”,

也堪稱近1500年來廣受歡迎的極品文選

——《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究竟有多厲害?

1

一代偉人與《昭明文選》

一代偉人毛澤東終生與書爲伴,他對讀書和學習的熱愛無人能比。

他曾說:“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爲了讀書,他把一切能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

比如,他曾利用上廁所的時間,把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等書斷斷續續地看完了。

實際上,《昭明文選》是他反複閱讀的一本書。

在中南海他的圖書室裏就藏有他批注圈畫過的三種《昭明文選》版本,他在其中一部清人刊刻的李善注《文選》封面上寫了四個字:“好文宜讀。”

早在1914年,他走出韶山沖來到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時,他的恩師、國文教員袁仲謙特地爲他開列了一份必讀書目,其中第一部書就是《昭明文選》。

他對毛澤東說:像《文選》這樣的好書一定要反複誦讀吟詠,仔細琢磨書中的內容,力求融會貫通。

自此之後的半個多世紀,毛澤東和《文選》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他晚年,北京大學教師盧迪奉命到他身邊伴讀,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文選》上的文章和詩、詞、曲、賦、散文。

晚年毛澤東常讀《文選》,如1975年5月29日深夜,他在與盧迪作了一番長談後,又獨自讀了《昭明文選》。

可見,《昭明文選》幾乎伴隨了偉人的一生。

2

《文選》爛,秀才半

從李白、杜甫到魯迅都在認真讀!

其實,不僅一代偉人愛讀《昭明文選》,實際上,這部書自誕生以來就備受推崇,一直是古代士人的必讀書。

《昭明文選》爲昭明太子蕭統于公元526年前後編選成書,當時就廣受重視和歡迎。

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語資》記載,大詩人李白也曾“前後三擬《文選》”。

“詩聖”杜甫同樣也對《文選》格外贊譽,並且教導兒子要好好讀《文選》。

他要求兒子,“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也就是須精熟《文選》,而不要追求物質享受。

由于唐代科舉考試重視詩賦,雖然沒有官方教科書,但是士子們幾乎全都以《文選》作爲參考書,這讓《文選》大行其道,成爲當時最流行的“作文參考書”。

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了“《文選》爛,秀才半”的俗語,可見《文選》是宋時考秀才的必讀書。

到了清代,《文選》已經成爲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研究《文選》的著作達到七八十種。

乾隆皇帝稱贊此書說:“漢魏以下文人才士著作所萃”“博而有要,垂藝林之軌範”。

中興名臣曾國藩在教導家中子弟學習時也尤其重視《文選》,他教導兒子曾紀澤說:“目下宜從短處下工夫,專肆力于《文選》,手抄及摹仿二者皆不可少。”並將《文選》作爲訓練兒子作文能力的教材。

魯迅曾經指出:“在文學上的影響,《古文觀止》和《昭明文選》都一樣的不可輕視。”

那麽,這樣一部影響深遠的《昭明文選》究竟是怎麽編撰問世的,昭明太子又是一位怎樣的人物呢?

3

英年早逝的“昭明太子”,

給中華文化做出巨大傑出貢獻

《昭明文選》的編撰者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太子。他英年早逝,但是因爲編撰了這部曠世著作《邵明文選》,他的知名度遠超和他同時代的多位南北朝帝王。

蕭統(501-531),字德施,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谥號昭明,後世稱他爲“昭明太子”。

蕭統兒時便天資聰穎,三歲讀《孝經》《論語》,五歲誦“五經”。《梁書》記載其“讀書數行並下,過止皆憶。”天監八年,八歲的蕭統在壽安殿講解《孝經》,盡通大義。

蕭統寬厚仁愛,在他十二歲時,去觀看審案,仔細研究卷宗後,認爲應給予輕判,最後按他的想法改變了判決,得到梁武帝嘉許。

蕭統待母誠摯純孝,在他十六歲時,母親病重,他便搬到母親住處,衣不解帶,朝夕侍奉。

母親去世後,他更是悲痛欲絕,飲食俱廢。

蕭統知識淵博又酷愛文學,所以他的身邊彙集了大批有學識的知名人士,如王錫、陸倕、謝舉、王規、王筠、張瓒、劉孝綽等人;

更有《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宋書》的作者沈約、《南齊書》的作者蕭子顯等做他的良師益友。

《南史》本傳稱“于時東宮有書籍三萬卷,名才並集,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也。”而這麽多藏書,讓人們都讀遍是不可能的,蕭統便想在其中選取經典篇目,輯成文集,于是就萌生了編纂《文選》的想法。

在《文選序》中,蕭統寫道:“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這就對入選《文選》的作品給出了一個選材標准。

南朝文人特別重視文采,蕭統也不例外,但他在文風上卻主張“麗而不浮,典而不野”,所以很多廣泛流傳但稍顯俚俗的作品當時都未選錄。

其中選錄的不同體裁、不同流派、內容各異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梁以前各個不同朝代的文學風貌。

4

先秦至南梁的文章精華

熟讀此書定成文章大家

作爲一部先秦至南朝文章的精華彙編,《昭明文選》內容非常龐雜,但基本可以分爲辭賦、詩歌以及骈散文三大部分,其中辭賦占90余篇,詩歌占400余篇,骈散文占500余篇。

按體裁細分,又可分爲三十八類,包括:賦、詩、騷、七、诏、冊、令、教、文、表、上書、啓、彈事、箋、奏記、書、移、檄、對問、設論、辭、序、頌、贊、符命、史論、史術贊、論、連珠、箴、銘、诔、哀、碑文、墓志、行狀、吊文、祭文等內容。

在上述作品中,又以賦和詩占的比重最大。《文選》將賦分爲京都、郊祀、耕藉、畋獵、紀行、遊覽等十五項;又將詩分爲補亡、述德、勸勵、獻詩、公宴、祖餞等二十三項。

除詩、賦外,蕭統對于其他類別,主要選取能獨立成篇、富于文采,同時又具有典雅風格的文章,讓人讀後可以心生美好純正之感。

盡管今天早已經結束科舉,但《昭明文選》對我們學習語文依舊有很大幫助,書中很多作品被選入初高中課本,如賈誼的《過秦論》、《左傳》中的《燭之武退秦師》、李密的《陳情表》、人們耳熟能詳的《古詩十九首》等……還有一些作品內容作爲中高考試題出現,還有更多的作品被學生課外文言文閱讀叢書選用。

盡管《昭明文選》的研究著作頗多,但是這些著作大多數讀者其實都用不上,對多數缺乏文言功底的現代讀者來說,讀懂《昭明文選》的兩大障礙,一是生僻字太多,二是文言太難懂,

爲此謙德書院同仁整理編撰了這部《文白對照昭明文選》,對書中的生僻字加了漢語拼音,對文章做了白話語譯。

迄今爲止,《昭明文選》雖然已有了兩三個白話注譯本,但由于這部書確實文辭古奧,要用白話翻譯好實非易事,謙德書院數位同仁曆時兩年時間,終于完成了這項艱巨的工作。

應該說,這一版的白話譯文基本做到了“信、達、雅”,而且改正了前輩學者們的一些瑕疵。

茲舉兩例:

1.趙至《與嵇茂齊書》文中有:“布葉華崖”。

某權威書局本譯文爲:綠葉布滿華麗的岩崖。

此處“華”通“花”,應譯爲:綠葉鮮花布滿山崖。

2.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說:“以爲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死力,雖古之名將,不能過也。”

某權威書局本譯文爲:我認爲李陵素來與士大夫相處……

此書的“士大夫”,應理解爲將士,而非朝中的士大夫。

因此,應當譯爲:“我認爲李陵素來與將士們同甘共苦、待人優厚,所以才能換得將士們拼死爲其效力。”

即便是以出版古籍見長的權威出版機構,研究《文選》多年的專家學者,在白話翻譯《文選》的過程中,也難免出現各種錯誤,可見其翻譯之難。

雖然不能說後出一定轉精,也並非絕對沒有瑕疵,但這部由謙德書院翻譯,團結出版社出版的《文白對照昭明文選》的確是一部難得的“文選”普及讀本。

微信搜索關注“謙德讀書”,閱讀更多精彩好文。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