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元一杯,喜茶瘋了!

讀者人物 2024-05-15 19:05:45

2024剛開年,茶飲界就熱鬧非凡,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和滬上阿姨組成的“奶茶大軍”,你爭我搶地奔赴港股。

相比之下,喜茶是真的急了,上市遲遲沒有它的動靜。而就在最近,喜茶更是在顛覆自己,買一送一下,單杯奶茶最低只要4元,賣得比蜜雪冰城還要便宜。

說到底,在競爭對手爭相叩開資本市場大門下,留給喜茶的時間著實不多了。而作爲曾經的網紅品牌、資本寵兒,喜茶又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掉隊”了呢?

喜茶開始“蜜雪冰城化”了

誰也沒有想到,過去標榜高端新茶飲的喜茶,動辄30元一杯起步,有一天居然會賣得比蜜雪冰城還便宜了。

5月6日,五一假期剛上班,一位北京消費者在喜茶的微信社群裏收到一條鏈接,點開一看,是喜茶的買一送一券。拿經典産品“芝芝金鳳茶王”來講,原價15元,買一送一折合7.5元一杯,而原價8元的“純綠茶妍後”,用券後只要4元一杯,比蜜雪冰城還便宜。

從喜茶用券說明中可以看到,茗茶、輕乳茶、厚乳茶系列的10余款産品,都能參加買一送一活動。對比也在進行大降價的瑞幸,9塊9專區中只有5款。

實際上,喜茶降價早已不是新鮮事。根據沙利文發布的《中國新茶飲行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喜茶客單價達到52元-56元,遠超行業35元的平均客單價水平。

從2020年開始,奈雪每單均價達到43元,2022年壓縮至34.3元。2023年主推的新品,均價大多在15-25元之間。2024年,直接推出了9.9元的咖啡奶茶,打起了跟瑞幸、蜜雪冰城搶生意的算盤。短短這幾年,喜茶徹底脫掉了高貴的外衣。

下沉之後的喜茶還是喜茶嗎?

曾經走高端路線喜茶是一種社交密碼,在動辄百萬設計費的“第三空間”裏,發布一杯手持新式茶飲的動態,就會有人進行點贊、評論等互動,喜茶俨然成了18-35歲年輕人的一種炫耀資本。

消費者追捧之下,自2016年起,資本逐步關注新茶飲賽道。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成立于2012年的喜茶在2016年獲得了IDG資本、今日資本的A輪融資,估值達到10億。

2021年7月,喜茶在新一輪融資後刷破了中國茶飲界的融資紀錄,估值達到了600億元。也就是說,短短5年多時間,喜茶這家公司估值從10億人民幣到600億人民幣,其增值速度在傳統行業中可以堪稱神話了。

然而,近兩年消費風向變了。“兩折吃海底撈”“花一半的價格做家裝”等平價消費話題在社交平台上熱度高漲,“不促不買”成爲新常態。

由此一來,蜜雪冰城等主打低價的奶茶逐漸成爲年輕人的新寵,以蜜雪冰城爲例,消費者“真香定律”下,用戶數激增,收入高漲,市場份額不斷擡高。反觀高端玩家,則陷入增長困局。曾位居高端的品牌都在“向下”求索,尋求自救。

以奈雪爲例,2022上半年其複購率爲33.6%,已經低于2021的35.3%;而在後續2022的財報中,則直接改變了披露口徑,難以追蹤對比。

如此背景下,喜茶下場打價格戰的野心一目了然:改變貴價心智,迎合大衆消費降級的心理。

與此同時,爲了沉下去,喜茶也開放了加盟。作爲高端茶飲的代表,喜茶一直以來堅決反對加盟,理由是直營能保持品控和服務質量。

2022年11月,成立10年的喜茶開始一改“親力親爲”的執念,確認開放加盟業務,招聘合夥人,門店數量自此開始坐上火箭。根據喜茶發布的《2023年度報告》(以下稱“報告”),截至2023年底,喜茶門店數已突破3200家,其中事業合夥門店超2300家;門店規模同比增長280%,相比2022年翻了近三倍,成爲行業內規模增長最快的品牌;用戶規模也持續增長,目前會員已破1億,全年增長3700萬。

放低姿態、開放加盟、主動降價後,喜茶的銷量提升十分明顯。但是,下沉之後的喜茶還是喜茶嗎?

對此喜茶的表態是:“喜茶從來都不是只屬于部分人的品牌,而是服務大衆的品牌。在我們眼裏,沒有什麽高端市場,或者下沉市場,只有屬于大衆的消費市場。”

不過,即便開放加盟後增長迅速,喜茶的門店規模已經“掉隊”,被第一梯隊的品牌拉開差距。從門店數量來看,蜜雪冰城憑借全球3.6萬家斷崖式領先,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都是准萬店選手,甜啦啦、益禾堂、書亦燒仙草正朝著萬店狂奔,新晉網紅霸王茶姬的門店數也即將超越喜茶。

留給喜茶的時間不多了

“4塊一杯”的奶茶,看得出喜茶這次是真的急了。尚未登陸資本市場的喜茶,變得越來越焦慮。

說起喜茶,確實有很多人會想起“奈雪的茶”,這兩個品牌常被人用來作對比。而喜茶對標選手“奈雪的茶”已經很早完成了搶跑上市,而腰部茶百道也順利登陸港股。上市潮下,喜茶有點首尾不顧。

在資本市場上,喜茶已經遠遠落後,經曆5輪融資,至今仍未上市。

喜茶接觸資本市場的動作,還停留在2021年的D輪融資。本輪融資,喜茶估值高達600億元,遠超奈雪上市前的估值。企查查顯示,截止目前爲止,喜茶共完成了5輪融資。投資機構中,紅杉、高領、黑蟻等知名機構都赫然在列。

另外,相較于上市,喜茶面臨的更棘手問題是:新茶飲的商業概念已不再性感,狂熱的資本已轉爲作壁上觀的姿態。在資本市場,圍繞喜茶身上的光環也漸漸消失。

截止2024年5月15日,奈雪收盤價爲2.83港元,由之前的300多億港元迅速縮水至48.54億元;而今年4月26日,茶百道在上市首日,盤中跌幅最大到38%,近70億港元直接蒸發,並持續跌至目前10.2港元。

赤裸裸的數據擺在面前,600億估值的喜茶都得倒吸一口涼氣。

其實早在2019年,喜茶便做好了一鼓作氣沖擊港股的准備,先是進行密集的工商信息變更,再作爲深圳靈感之茶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東加入喜茶,退至幕後的聶雲宸明確——通過港資公司形式助推喜茶實現港股上市。

可惜的是,資本降溫、市值縮水的窘境擺在眼前,即便是行業頭部,喜茶也難找到吃得下這塊蛋糕的接盤俠。

更糟糕的是,如今IPO審核收緊之下,喜茶上市的難度變得更大了。

1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