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第一艘戰艦“沈陽”號

觀世傳真俠 2024-04-03 06:30:08

張洪興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

“沈陽”號是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以來的第一艘軍艦。

江山島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部隊首次海上聯合作戰,意義重大。裏面有“沈陽”號的身影。

這天,我們來到了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瞻仰、參觀。

陵園內的烈士紀念碑,碑的背面有南京軍區原司令員許世友題詞:“碧浪萬千重,多少英雄當年小試海陸空。愁島荒山今勝地,萬紫千紅。立石志奇功,壯志長虹,遙看海峽走蛇蟲。誓掃妖氛還國土,金馬台澎”。

江山島登陸戰紀念館是烈士陵園的重要部分。

紀念館爲結合地形而建,基本平面便選用了正三角形。紀念館基本檐高約15米,因此各立面也相對嚴整,沿街立面以門框式構圖和柱列與玻璃牆面構成對比。

紀念館的演示廳則廣泛運用聲、光、電、形等現代化演示手段,將視頻影像、音響效果、自動解說系統、舞台燈光、背景畫面和動感沙盤融爲一體,通過計算機程序控制,展示了當年陸、海、空三軍將士首次聯合渡海登陸作戰,一舉攻占一江山島的激烈戰鬥的場景。

沈陽號的前身是“黃安艦”,戰艦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

黃安艦是當年日本海軍建造的護衛艦(海防艦),原艦名爲“海防81”號,滿載排水量爲810噸,最高航速16.5節,艦員編制126人。

黃安艦是日本戰後的賠償艦,國民政府一共接收了34艘軍艦,其中包括7艘驅逐艦、17艘護航驅逐艦,黃安艦是17艘護航驅逐艦之一。

1949年3月13日,國民黨海軍黃安艦起義駛向解放區,水兵在連雲港登陸,正式加入人民解放軍序列。起義後黃安艦被編入了第3野戰軍第32軍領導。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黃安艦成爲人民解放軍建軍以來的第一艘軍艦。1950年2月該艦編入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命名爲沈陽號。

全國大陸和舟山群島解放以後,浙東以及台州地區的國民黨殘余軍隊紛紛逃入大陳、一江山等島嶼,以此爲據點,不斷騷擾浙江沿海地區。1955年1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奉命聯合渡海作戰,向一江山島的國民黨守軍發起猛烈進攻。

“沈陽”號隨第六艦隊的“南昌”、“濟南”、“武昌”四艦與戰艦大隊的“興國”、“遵義”兩艦,在距一江山島35至15鏈(約6500至2800米)距離上以主副炮連續射擊島上的國民黨守軍防禦工事和火力點,有利支援了登陸部隊上岸。不到兩個小時,一舉解放了該島。

在戰鬥陳列館,我們看到了,時任大陳列島戰役中一江山渡海登陸戰前線總指揮張愛萍所作的《沁園春-一江山渡海登陸戰即景》詞:

東海風光,寥廓蘭天,濤濤碧浪。看騎鯨蹈海,風馳虎躍;雄鷹獵獵,雷擊龍翔;雄師易統,戎機難覓;陸海空直搗金湯,銳難當。望大陳列島,火海汪洋。

料得帥駭軍慌,憑一紙空文豈能防。憶昔諾曼底、西西裏島、沖繩大戰,何需鼓簧。“固若盤石”,陡崖峭壁,首戰奏凱震八荒。英雄贊,似西湖競渡,初試鋒芒。

通過這首詞,讓我們想象到了海陸空聯合作戰的宏大而壯烈的場面。想到了今天平安和諧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增強了不斷奮進的信心和力量。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