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空業加速推進綠色飛行(環球熱點)

海外網 2024-05-04 06:40:4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觀衆在世界制造業大會參觀一款傾轉旋翼電動飛機。新華社記者 周 牧攝

近年來,在世界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推進綠色飛行、擁抱清潔天空成爲全球航空業的共同目標。

如何飛得更清潔、更可持續?面對這一航空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全球在擴大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産、改進飛機設計、提高運營效率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推動航空業邁向綠色未來。

發展綠色低碳航空成爲全球共識

在4月中旬舉行的德國腓德烈斯哈芬通用航空展上,“可持續航空”成爲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來自38個國家的近700家展商參加了這一擁有30年曆史的通用航空展。其中,60家展商攜電動飛機亮相,另有60家展商重點展示了由低碳航空燃料驅動的飛行器。

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帶來的各種影響日益顯現,應對氣候變化成爲刻不容緩的全球議題。在此背景下,航空業加快探索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凸顯。據統計,航空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3%。爲了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盡快實現碳中和,包括國際組織、區域力量和多國政府在內的各方積極倡導並推動航空業綠色轉型。

近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和智慧貨運中心宣布建立合作關系,計劃提升碳排放計算的通用辦法,努力爲航空貨運業提供一致和透明的碳排放計算支持。分析認爲,此舉標志著全球航空業在推進脫碳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世界各國也高度重視綠色航空發展。2022年,中國民航局印發《“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這是中國民航曆史上編制的第一部綠色發展規劃,內容涉及從“節能減排”到“綠色發展”,提出到2035年中國民航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趨于完善,運輸航空實現碳中性增長,機場二氧化碳排放逐步進入峰值平台期,中國成爲全球民航可持續發展重要引領者。

2023年,法國政府宣布,爲推動航空業低碳轉型,將在2024年至2030年間每年投資3億歐元,以支持開發更節能的飛機發動機、使用新型複合材料和設計新型飛機等。同時,法國政府還將投資約2億歐元用于航空生物燃料開發。

今年2月,在以“可持續發展”爲主題的新加坡航展舉行期間,新加坡政府宣布推出“可持續航空樞紐藍圖”,以促進航空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根據該藍圖規劃,新加坡爭取到2030年將機場運作産生的碳排放量在2019年的基礎上減少20%。

“航空減排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以及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雖然航空業的碳排放量在全球碳排放總量中的占比不是很高,但增速較快。同時,由于航空業對化石燃料依賴度較高和基礎設施‘鎖定’效應時間長等因素,該行業被視爲難以減排的行業之一。發展綠色低碳航空已經成爲全球共識。”中國民航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中國民航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陳俣秀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

重點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産業發展

“目前,推動航空業低碳發展的技術路徑主要包括:一是推動飛機及其發動機技術更新,以降低能耗;二是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産業發展,擴大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産及使用;三是優化空中及地面運營管理,如優化航路,采用燃油效率更高的飛行、滑行等方案。”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向本報記者分析稱。

業內普遍認爲,從中短期來看,可持續航空燃料是航空業減排的關鍵途徑。可持續航空燃料是由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替代燃料,其來源多樣,可以是二手食用油、生活垃圾和能源作物等生物燃料,也可以是從空氣或工業排放物中捕獲的二氧化碳制成的合成燃料。與傳統航空燃料相比,可持續航空燃料可降低近80%的二氧化碳排放。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表示,航空業要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預計65%的減碳貢獻將來自可持續航空燃料。

“推動航空業低碳發展,從源頭上降低能耗,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改變該行業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推廣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是中短期內的一條有效路徑。”陳俣秀說,近年來,許多國家都很重視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研發,中國也大力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産業發展。

據統計,全球20多個主要經濟體將發展可持續航空燃料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制定了相關發展規劃、路線圖以及扶持政策等。

中國民航局印發的《“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指出,要深入實施低碳發展戰略,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商業應用取得突破,力爭2025年當年可持續航空燃料消費量達到2萬噸以上。

“中國民航將航空清潔能源視爲‘脫碳’的關鍵舉措,可持續航空燃料推廣工作起步較早,産業發展具備基礎,依托自身資源禀賦加緊擴大基于餐廚費油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産能,並積極推動纖維素類和氣體原料煉制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工藝研發與推廣。目前,中國已實現年30萬噸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生産能力,建立了中國特色的基于TSO(技術標准規定)的認證模式、不斷探索優化認證流程的新方法,完成了多次可持續航空燃料商業飛行,並正積極開展可持續性認證標准和體系的建設。”陳俣秀說。

綦琦指出,目前,全球在推廣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的過程中面臨著産能不足、原料來源不穩定、生産成本高等挑戰。“如何推動可持續燃料擴産降本,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仍然任重道遠,是各方需要努力的方向。”

航空業綠色發展離不開國際合作

2023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國民航局等4部門聯合印發《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國産民用飛機實現示範應用,電動通航飛機投入商業應用,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實現試點運行,氫能源飛機關鍵技術完成可行性驗證,綠色航空基礎設施不斷夯實。

“推動航空業綠色低碳發展,需要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系。各國的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同,應當依據各國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各盡所能的減排目標、路徑與規劃。作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爲國家戰略。中國民航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爲引領,通過綜合施策,在滿足人民航空出行需求的同時有效減控航空碳足迹。目前,中國民航已經制定了2035年前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目標,明確了包括技術、運行、市場、清潔能源等在內的十大重點行動,並積極同國際社會各方開展務實的航空減排合作。”陳俣秀說。

目前,中國在探索綠色航空新領域新賽道上持續發力。今年初,由中國航空工業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制的AG60E電動飛機圓滿完成首次飛行,爲電動飛機産品開發和現役固定翼飛機電動化改裝積累了重要經驗。

在日前舉行的德國腓德烈斯哈芬通用航空展上,中國自主研發的多款新能源通用飛機驚豔亮相。參展各方談及中國在推動航空業綠色轉型過程中取得的進展時紛紛表示贊賞,認爲這不僅是對全球節能減排的積極回應,也是對未來航空産業發展的重要探索。

德國維爾茨堡—施韋因富特應用技術大學機械工程系系主任約翰內斯·保盧斯日前表示,國際合作非常重要,各國航空工業和科研機構加強交流,共享資源、技術和經驗,有助于推動新能源航空技術更快發展。

“推動航空業綠色發展離不開國際合作。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具發展潛力的民航市場之一,始終秉持開放姿態,同國際組織、世界各國以及國際主要航空公司和制造商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爲全球航空業可持續發展不斷貢獻力量。”綦琦說。(本報記者 嚴 瑜)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5月04日 第06 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