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然導演的新作,難壞了影評作者

影視獨舌 2024-05-03 11:45:23

看完《穿過月亮的旅行》(下文簡稱《月亮》),一度不知道該怎麽評價這部電影。

觀感是割裂的。一方面,作爲五一檔唯一的愛情電影,影片氣質清新、溫暖、赤誠,風格獨樹一幟。雖然講的是異地新婚夫妻的故事,卻拍出了青澀校園的純愛感。

沖著主演張子楓、胡先煦來看的觀衆也不會失望,因爲這兩位00後青年演員在影片中貢獻了既成熟又真摯的表演。

另一方面,它又過于中規中矩。

一句話概括故事,就是這對小夫妻,在中秋節放假當天坐火車去找對方,卻不斷錯過,旅途中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影片沒有曲折迂回的戲劇沖突,沒什麽讓人津津樂道的巧妙轉折,更沒有後勁兒很大的現實反思,“離場感”很平靜。

貓眼專業版顯示,影片上映首日排片占比8.3%左右,今天已落至5.5%。在同檔期沒有絕對爆款大片的情況下,市場反饋已充分顯示了第一波觀衆的態度。

這種割裂感也體現在豆瓣評分上。目前有一萬多人給出了6.8的評分,大部分人跟我的感受一樣,給出了中規中矩的三星。

別扭

影片改編自遲子建的中篇小說《踏著月光的行板》。“行板”是意大利語,意爲“徐步而行”。

從書名就能看出,原小說主基調就是平淡,講了一個在平淡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文字有種淡淡的明亮之美。

影片很好地承接了小說的氛圍,一種平淡生活中的詩意。

上世紀90年代,不到20歲的王銳(胡先煦 飾)和林秀珊(張子楓 飾)在家鄉一眼定情,婚後結伴進城打工。

王銳留在深圳,成爲了工地上的民工;秀珊在廣州的一家工廠找到了流水線包餃子的工作。

他們的愛意澄澈、生猛、青澀,一個月一次的見面,三小時的慢車,三十七塊錢的車票,二十五塊錢一晚的小旅社,是他們最重要的情感連結。

1996年中秋節這一天,兩個人都在沒提前告知對方的情況下,乘車去找對方。王銳捧著一束紅玫瑰,秀珊包了一支新口琴。

因爲“擦肩而過的旅途”“跨越山海的奔赴”的slogan,一開始我是懷著看現實主義作品的心態看的,期待共鳴,卻感覺到別扭。

談過異地戀的人都知道,異地帶來的最大變數,就是因爲溝通不順暢而導致的不安全感。影片裏90年代通訊技術、交通工具落後,是這段雙向奔赴卻不斷錯過的故事成立的重要原因。

由希望變失望、擔心對方的焦灼、旅途的疲憊,都會影響人的狀態,進而加重感情的不安全感。

但這兩個人,情緒太穩定了,穩定得如同卡皮巴拉。不管在路上遇到什麽糟心的人和事,兩個人都帶著憨直呆愣的傻勁兒面對。

電影路演時,現場有觀衆想看張子楓和胡先煦用王銳和林秀珊的方式吵架。胡先煦答,王銳林秀珊是不會吵架的。張子楓在旁邊點頭贊同。

這就有點令人費解了。從影視創作角度,純愛不代表不會吵架,就算沒有吵架,也會有爭執拌嘴。

比如《泰坦尼克號》,Jack和Rose夠純愛吧?Jack在昏暗的小房間裏勸Rose認清自己的心,有短暫的爭執。

《想見你》算純愛賽道代表作吧?黃雨萱還動不動生氣一下午呢。

全篇不多的情緒焦慮,只有秀珊擔心了一下王銳出事,王銳焦慮了一下秀珊出軌。

甚至,王銳和秀珊連各自的傷痛都沒有。王銳過去唯一可以稱得上的“傷痛”,是17歲被父親拎回家種地,蜻蜓點水式地點了一下。

秀珊幹脆沒有傷痛,被拎回家放牛也是快樂的小女孩。

從現實層面說,沒有矛盾沖突更不可能了。世界上找不出兩片相同的葉子,再合拍的兩個人,也因爲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而不同。

更不用說,人很難保持每天的情緒都一樣穩定。每天狀態不一樣,打電話的語氣和聊天的心情就不一樣。

而在電影裏基本上只能看到王銳和秀珊的一種狀態,即“我想你了”。

情緒穩定的人不是不會吵架,是懂如何高效溝通和妥善解決問題。

但從王銳拒絕村長千金的耿直憨勁兒來看,他並不是能圓融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人。

兩個人就像NPC,設定好見對方、錯過對方,不管發生什麽都堅定不移、一心向善的程序。

正是因爲這種故事邏輯與生命的真實經驗相沖突的別扭,即使到了整部電影情緒最高潮,那個很有力量的站台擁抱,我也沒有産生強烈深刻的情感共鳴。

底層童話

相比于《月亮》劇情走向的“太好猜”,導演李蔚然當年拍的廣告,才是真的讓人猜不透。

不誇張地講,李蔚然是中國廣告業裏程碑式的人物。

1994年考入北電導演系,畢業後開始拍廣告。創意無限多,腦回路清奇。

2000年,他拍攝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廣告《別人的孩子》,將主角定位環衛工、農民工、出租車司機、護士、士兵,主題是“他們只要一個機會長大成人”。

這支廣告讓他拿到了廣告界“奧斯卡”的最高榮譽“One Show”獎,他也是第一個獲得此獎的中國人。

他拍耐克廣告,將電纜工人的工具袋當籃球框,將爆米花機的“爆破聲”當發令槍。

剃須刀的廣告裏,演員的臉貼著保齡球道滑了出去,以此展現剃須刀的“滑”。

李蔚然心思十分細膩,對生活的洞察力、感受力都很強。他用溫厚寬和的目光看待所有人,所以《月光》裏把底層人民衆生相拍得很有詩意,比如馮紹峰飾演的通緝犯吹口琴的那場戲,又比如清潔工在站台上獨自跳舞。

能把廣告拍得有聲有色的導演,有個共性,就是作品的節奏韻律感很好,流暢不拖沓,幾乎沒有廢鏡頭。

比如近些年憑借氛圍感出圈的短劇導演曾慶傑,最早的時候憑拍廣告出名,《招惹》《虛顔》都是信息量大、節奏感好的代表。

《月亮》總時長104分鍾,觀影過程很順暢,雖然會疑惑,但不會煩躁。

另外一個顯著特點是,導演功底紮實,影片畫面十分有美感,鏡頭很講究對稱美學。

秀珊在工廠裏包餃子、王銳在宿舍看書的畫面,讓人不由地想起《布達佩斯大飯店》。

田野追逐的戲份,王銳鬼鬼祟祟跟蹤了秀珊一次,後來秀珊又在王銳身後追了一回,一來一回很平衡。

樹上、樹下的對視,讓人想起《怦然心動》的心動感。

一起蹲在河邊洗水果的畫面,很有日式美學的影子。

影片借王銳與秀珊的視角,照拂了火車上的時代衆生相。有用報紙遮掩的扒手,有縮在椅子下逃票的乘客,有腳丫子搭在椅背上的小孩。

這些鏡頭觀照的,是我們日常極容易忽略的微小塵埃,李蔚然把底層人民拍出了童話感。

不得不說,單拎他的分鏡頭,比整個故事更富有情感沖擊力。

真人動畫電影

對電影而言,內容與形式相輔相成。當內容不足夠吸引人時,就會開始挑剔形式。

衆多知名演員來客串,除了前文提到的馮紹峰,還有李晨、黃小蕾、袁文康、陳妍希、吳宣儀、李嘉琦、王影璐……

看電影時我像集郵一樣,這個明星是xxx,那是xxx,哎這個眼熟想不起來了……

當觀衆的注意力從內容轉移到演員上,就有種丟了西瓜撿芝麻的感覺。

張子楓與胡先煦都是很有靈性和悟性的青年演員。兩個人的性格有耿直的一面,與電影裏淳樸的秀珊王銳很契合。

從眼神裏可以看出,他們對愛情和生活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秀珊望著被吹響的口琴流淚,王銳帶著一臉傷被趕下車的落寞,都很動人。

但實在不好意思,我說服不了自己“他們很平凡”。

觀影時我總是想起《隱入塵煙》,海清的扮相,髒髒的,又土又醜,像是泥地裏長出來的人兒。至少在看電影時,我絕對相信她是最底層的老百姓。

但秀珊與王銳的長相很有都市感,面色白皙,妝發立整。張子楓很美,有著優越且鋒利如同希臘雕像的高鼻梁,還有健身痕迹明顯的直角肩。

更重要的是,沒有“班味兒”,臉上少了一分爲生活忙碌奔波的疲憊感。一個每天搬磚,一個整日坐著包餃子,不到二十歲就打工糊口、連一天假都舍不得請的農民工,臉上怎麽看不到一絲生活的沉重感?

他們更像是童話裏走出的人。

等等,假如這是真人動畫電影……哇,忽然覺得整部電影都合理了。

【文/時一】

0 阅读:4

影視獨舌

簡介:此用戶有點懶,還沒有正式介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