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淮安周總理紀念館開館典禮冷冷清清,竟是鄧大姐的安排

冰點曆史 2024-05-09 09:07:40
前言

1992年元月,經過各方面三年多的努力,淮安周總理紀念館建成了。

省委、省政府打算在元月六日,爲新落成的紀念館舉行特別隆重的開館典禮。

可那天,細心地淮安人發現,傳言的中央主要領導人來淮安剪彩沒有出現,鄧大姐派來自己的秘書趙炜和其他中央領導都沒講一句話。

開館典禮顯得冷冷清清,很多人不知曉這其實是鄧大姐的特意安排。

周總理爲何放棄初戀女友,選擇和鄧大姐結婚

在周恩來的旅日日記中,有寫到在日本求學時,以救國爲終身之志的他,曾贊同獨身主義。

周恩來和鄧穎超相識于五四運動,但兩人並不是一見鍾情。

鄧穎超有過回憶說,那次運動的高潮中,她和周恩來相見,彼此有印象,但都是淡淡的。

在運動中,他們那批進步學生,組織了一個“覺悟社”。這一階段,她和周恩來才慢慢地熟悉了起來。

當時,“覺悟社”有個約定,在運動期間,不准談戀愛,更不要說結婚了。

1920年秋,周恩來要去歐洲了。鄧穎超特意爲周恩來趕織了一件毛衣,並且在衣領處的位置,繡了“給你溫暖,小超”幾個字。

鄧穎超是知曉周恩來主張獨身主義的,送毛衣的心意,就是一種對于比自己大6歲的學長,以及戰友的敬愛之情。

周恩來心儀的對象,其實是鄧穎超的同學張若名。

這年1月29日,天津學生向北洋政府示威,周恩來、張若名以學生代表的身份,去見省長曹銳。

沒談成的結果,周恩來、張若名等學生被捕入獄,在牢獄待了半年。這期間,周恩來、張若名堅貞不屈,既是戰友,又是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張若名把她的私人日記都給周恩來看來。由此可見,兩人的感情是很深的。

1922年,張若名加入了周恩來在巴黎組織的“中國少年共産黨”,對外宣傳的時候,張若名擔任主講人。

2年後,張若名參加了列甯追悼會,由于在會上發言激烈,受到了法國警察的追捕。

與此同時,張若名因家庭出身的緣故,受到了組織的審查。

這一時期,她感到很委屈和不滿。

經過長時間的思想鬥爭後,張若名最終選擇了退出組織,留在法國安心讀書。

這樣一來,無疑是對她和周恩來友情的一種致命打擊。

周恩來後來曾對自己的侄女這樣說,他是認定馬克思主義,一定不變的。既然他誓爲無産階級革命事業奮鬥終身,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他的終身伴侶,理應必須是經得起革命艱難險阻的戰友。

而這一點,鄧大姐是當之無愧的。所以,周恩來就主動與張若名說了不合適,轉向和鄧大姐書信溝通,直到求婚。

在歐洲的四年時間裏,周恩來給鄧穎超寫了200多封信,算下來大概幾天就有一封信從歐洲寄送到中國。

雖說鄧穎超對周恩來也燃起了愛情的火焰,但她卻沒有及時地給周恩來明確的答複。

當周恩來希望得到鄧穎超的明確答複時,鄧穎超坦誠地與他談起了之前在周恩來身邊,一直與周恩來相好的那位美麗女子張若名。

周恩來回信給鄧穎超,表示張若名不合適。不久後,鄧穎超寫信給周恩來表示“願相依相伴”。

就這樣,周恩來和鄧穎超的關系才真正地確定了下來。

在家庭中,周恩來是位好丈夫。不論是何種情況,周恩來總是惦記著自己的“摯友兼愛妻”。

1948年,鄧穎超在河北阜平參加土改。2月2日、9日,周恩來給鄧穎超發了兩封信,裏面除去工作的討論外,還有對愛人的殷切懷念。

同樣,鄧穎超是位好妻子。1971年3月3日,鄧穎超見忙了一天多的周恩來,便寫了一張條子提醒他休息。

上面寫道:

“超過飽和點,以至行前,自制幹擾,那你應對人民、對黨負責了!!萬望你不可大意才是!!”

周總理去世後,鄧穎超作爲淮安的媳婦,自然非常關心周總理的老家發展。

周總理紀念館冷冷清清,鄧穎超用意爲何

1989年,淮安市黨史工作者,把革命鬥爭年代發生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彙集在一本名曰《魚水情》的故事集上。

書稿審讀通過後,主編邵景元就想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爲該書寫個書名。

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人是鄧大姐。

鄧穎超知曉後,心情很高興。那時候,鄧穎超住院康複不久,手還握不住筆。

秘書趙炜就對鄧大姐說,要不要過段時間,等身體恢複好了再寫也不遲啊?

鄧大姐風趣地說:“我婆家叫我做的事,我能不做嗎?”

不過,鄧大姐並沒有馬上動筆寫,而是讓秘書先用電話與主編聯系一下,詢問清楚這本書是否是宣傳周恩來的?

鄧大姐表示,如果只是宣傳周恩來的,那麽,由她題書名就不一定合適了。

當鄧大姐得悉,這是一本反映老區幹部和群衆之間的親密關系的回憶錄後,她不顧身體狀況,努力地控制著發抖的手腕,用藍色硬彩筆寫下了“魚水情·鄧穎超·1990.3”幾個字。

以此表達了她對“婆家”的一片深情。

1988年3月,淮安周總理紀念館項目上馬了。緊接著,鄧穎超接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邀請,讓她回去看一看。

鄧穎超由于年紀大了,行動不便,便派警衛秘書高振普代表她去淮安參加奠基典禮。

在隆重的典禮上,高振普深情地說,鄧大姐認爲,從跟周總理幾十年的老伴關系,從和周總理幾十年一塊戰鬥的戰友關系,她應該來淮安看看。

從她對淮安人民的情誼,她也很想來淮安一趟。

在過去的日子裏,由于工作的緣故,一直沒能抽出身來到淮安。可如今又因年紀太高,84歲了,失去了前往淮安的身體條件。

但是,鄧大姐說,她知道淮安人民想著她,總是有群衆和單位給她寫信,表達關心。

高振普代表鄧大姐的發言,讓在場的一千多名淮安各界代表,報以熱烈的掌聲!

三年後,淮安周總理紀念館建成了。可當天的開館典禮,卻顯得冷冷清清。

周總理的親屬,和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人們只看到了童小鵬的身影。當時,有不少人進行過各種猜測,但都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其實,這是鄧大姐特意安排的。

鄧大姐的秘書趙炜回憶說,請鄧大姐出席周總理紀念館落成典禮的邀請信發到北京時,鄧大姐正在北京醫院看病。

鄧大姐對身邊人說,今年夏天江蘇水災很嚴重,淮安那邊是重災區。小六(周秉建,周總理的侄女)在中央黨校聽了淮安抗洪救災代表的報告。

鄧大姐交代,務必給當地的領導人發個通知,把恩來紀念館的開館儀式降低到最低的規模。

鄧大姐思想缜密,擔心開館那天,人去得多,必然會給當地政府增添麻煩。在接待方面,也會增加負擔。

爲此,鄧大姐交代,在北京和外地的周家親屬都不要去參加開館典禮了。請周恩來身邊的工作人員童小鵬做代表就可以了。

由于鄧大姐的提議,原先准備隆重舉行的儀式被改變了。大家都非常敬重鄧大姐,表示“無愧于周總理的親密伴侶,我們黨和國家的傑出領導人”。

鄧大姐對“婆家”的一往情深,和周總理的業績一樣,永遠被淮安人民,全國人民所懷念!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