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掏錢,富人坐飛機!”,民航補貼該往何處去?

民航觀點彙 2024-04-27 20:44:42

作者:拉上窗簾

最近幸福航空狀告阿拉善盟的新聞傳播很廣,內容毫不意外是拖欠航班補貼。航班補貼在我國民航業不是新聞,小機場修好之後沒人來飛,各地都被迫掏錢,每條航線幾十萬或上百萬,按數量的也有,按人頭的也有,非常熱鬧。

圖:阿拉善左旗機場 攝:拉上窗簾

機場補貼是沉重的負擔,機場經營是更沉重的負擔。當地缺錢之後怎麽辦?那就只有拖欠,拖來拖去把航空公司也拖窮了,于是雙方打官司,這在我國已經司空見慣。

我國航線補貼各地都有,但最多是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煤炭産量全國第一,每座機場每年花幾千萬元支撐民航運營和發放補貼不是問題。所以內蒙古自治區的區內機票特別便宜,不僅是支線,連使用A320和737的幹線也很便宜,最低時只要9元錢。

但阿拉善盟非常特殊,因爲它的兩座機場級別都低,跑道短,無法起降A320和737,只能使用支線客機。在我國,能在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機場起降的只有幸福航空的新舟60和華夏航空的CRJ-900,能在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機場起降的只有新舟60。因此幾乎沒有競爭,當地想要開航線,只有找它倆。

圖:在西安停場的幸福航空新舟60客機 攝:拉上窗簾

阿拉善有座大煤礦在2023年2月坍塌,53人遇難,當時非常震驚。有人說此事造成當地經濟困難,導致拖欠補貼。這未必是實情,因爲阿拉善煤炭産量本來就遠不如鄂爾多斯、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和霍林河等地,早就屬于“苦苦支撐”狀態——否則,它怎麽會只修建兩座“3C”級別的機場?

航空公司告狀的新聞引發討論,很多人談到“支線補貼”,因爲相關航線由新舟60執飛。新舟60是我國著名的國産渦槳支線客機,暢銷全球,但現在竟然只剩下一兩架在渤海灣運作。因爲它拉的人少,經濟效益差,必須有補貼才能生存。但補貼是當地提供的,使用的是稅收資金,因此有人說這就等于“窮人掏錢,富人坐飛機”。

那麽究竟是不是這樣?國外補貼又都是如何運作呢?

首先糾正兩個概念,稅收並不是窮人的錢,而是所有人的錢,因爲富人也繳稅。在一些稅目例如個人所得稅裏頭,富人比窮人繳的多,達不到標准的窮人反而不必繳。其次民航是爲所有人服務的,坐飛機的有富人也有窮人,所以並不能簡單地認爲“窮人掏錢,富人坐飛機”。

圖:不能簡單地認爲是窮人掏錢 攝:拉上窗簾

但民航補貼給了航空公司,直接受益人是航司和乘客。我國民航確實屬于高收入行業,乘客也確實較多屬于高收入人群。所以到底怎麽算呢?——稅收應該較多用于普惠民生項目,從這一點來說民航補貼確實起到了“薅全國羊毛,補民航行業”之效果。否則的話,“限高令”幹嘛限制民航?而鐵路是不是更應該補貼呢?

那麽外國是不是也有民航補貼?是不是也“窮人掏錢,富人坐飛機”呢?在國外,民航又是如何補貼的呢?

其實外國也有民航補貼,只不過手段比我國高明罷了。國外民航補貼大多以商業經營爲基礎,比較透明和清廉。比如說民航業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叫做“能登協議”,說的是日本能登縣修了機場想讓航空公司來飛,但航空公司怕賠錢,于是雙方簽協議,當地保本,限定時間退出,這樣航空公司初期不擔心賠錢,並且有努力經營的動力,最終雙方都成功了。

圖:《能登協議》是成功典範 攝:拉上窗簾

反觀我國民航補貼,則過于粗犷。如果只對航線數量進行補貼,航空公司沒有認真經營的動力;如果對人頭進行補貼,航空公司就拼命降價,直至降出世界奇觀——總之我飛了你就得給錢,你不給錢我就停飛,航空公司不願深耕經營。甚至雙方都屬于“摟草打兔子”,有一出算一出。航空公司時時擔心拿不到錢,而機場很有拖欠的底氣:反正不給錢你也不敢停飛,你停飛就是違約欠帳一筆勾銷。航空公司辣麽多,你不飛我就再去找(騙)別人!

無論窮國富國,無論支線幹線,國內航線補貼是常事。因爲民航業的特點是“網絡”,只有中間一個樞紐沒有網絡的話,就依然沒有客流。也就是說掏點錢把小機場辦起來,把低密度航線辦起來,樞紐航線才能旺盛,總體盈利就是成功。小機場小航線是商業設施也是民生設施,當地居民遇到急病急事時民航可以救命。所以航空公司和機場集團都有掏錢補貼的動力,地方也有花錢的理由——只要適度,量力而行,尊重經濟規律就好。

但全球各國補貼方案不盡相同,國際航線爲了公平競爭大多不能補貼,歐盟內部也不許補貼。然而美國的補貼很豐富,以前美國鄉村機場有很多1900D等小飛機,由鄉鎮補貼,嗡嗡嗡飛得特別響。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小支線飛機都不見了。現在這些機場多由ERJ-175等噴氣支線執飛,由大型航空公司補貼,官方較少參與了。

圖:美國支線補貼百姓不出錢 網絡圖片

也就是說美國的支線補貼現在以商業模式爲主,老百姓較少承擔費用。美國三大航空公司都有豐富的支線合作夥伴,例如天西公司有近600架支線飛機。它們每向三大航輸送一名乘客,三大航就給幾個美元,再加上自己的機票收入,努力經營的話,能有微簿的利潤。

美國的成功經驗很難模仿,因爲美國人富有,日常出行以民航爲主。美國轉機非常方便,百姓都喜歡從小機場出發,在大機場轉機,再到達想要去的小機場。而我國有昂貴的機場建設費和附加費,中轉成本高。這導致支線航空發展不起來,現在已經奄奄一息,更不用說“幹支協同發展”了。

我國有些地方還爲了面子補貼國際航線,有的飛一次就給100萬元。這就不是簡單的“窮人掏錢,富人坐飛機”的問題,而是“國人掏錢,洋人坐飛機”了。現在各航司爭搶國際補貼導致我國國際航班的價格暴跌,被許多國家指責“低價傾銷”和“不正當競爭”,敗壞了國際形象。

所以無論是支線還是幹線,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我國的“航班補貼”都到了需要改革的時候。多汲取先進經驗,多尊重經濟規律,可能會好一些。

1 阅读:40

民航觀點彙

簡介:駐足欣賞,專注民航熱點,了解點兒航空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