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第三位皇帝,一統北方,最終卻被宦官弑殺!

情懷曆史 2024-05-12 18:32:02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小字佛厘、佛狸伐。拓跋焘出生于平城東宮(今山西省大同市),鮮卑族。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423年12月27日~452年3月11日在位)。明元帝拓跋嗣長子,母爲明元密皇後杜氏。因爲一統北方的成就,這促使拓跋焘成爲北魏曆史上不能忽視的皇帝。不過,他最後卻是不得善終的下場。

具體來說,北魏道武帝天賜五年(408年),拓跋焘出生于北魏都城平城的東宮,生父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嫡長子拓跋嗣。根據《魏書》等史料的記載,拓跋焘出生時,體態容貌與常人大不相同,他的祖父道武帝拓跋珪十分驚奇,高興地說:“將來能達成我的事業的人,必定是這個孩子啊!”

天賜六年(409年),道武帝拓跋珪去世,拓跋焘的父親,也即皇太子拓跋嗣繼位,是爲明元帝。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拓跋嗣去世。同年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焘正式繼位,成爲北魏第三位皇帝。

始光元年(424年),拓跋焘即位不久,柔然漢纥升蓋可汗大檀就率領六萬騎兵攻入雲中,殺掠吏民,搶劫財物。于是,拓跋焘率輕騎討之,亦陷入重圍,全賴殊死拼戰,才使柔然兵退。緊接著,拓跋焘兩次征討柔然。

在逐步坐穩皇位後,拓跋焘開啓南征北戰的步伐。他先親征大夏,克長安、統萬,生擒夏主赫連昌;繼攻平涼,驅逐赫連定。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大軍取龍城,滅北燕。太延五年(439年),取涼州,俘北涼主沮渠牧犍。屢次出兵擊敗柔然、高車、吐谷渾,采取鎮撫兼施之策,使西域及東北諸國遣使朝貢,完成統一北方大業,結束十六國割據局面,與南朝宋對峙。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拓跋焘大興國史之獄,屠戮崔浩等門閥士族數千人。同年,拓跋焘率軍南伐劉宋,飲馬長江後撤軍北歸。對于北魏的這位皇帝,劉宋評價他是“英圖武略,事駕前古”,超越了冒頓、檀石槐。而則在張大齡《晉五胡指掌》中贊歎道:“而太武雄才大略,威服四夷。”

對此,在筆者看來,拓跋焘能夠完成一統北方的大業,不僅是因爲北魏的國力相對較強,也是因爲他帝本人在戰爭中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的英勇精神,對激勵將士奮勇殺敵,保證戰鬥勝利也起了積極作用。

除了對外作戰上,拓跋焘在治理國家上也頗有謀略。拓跋焘在位期間,注意搜求重用漢族士人,推進漢化;兩次改定律令,以寬刑省罰,平息民怨;創行新字,興辦教育,于平城東建太學,祀孔子,命王公卿士子弟皆詣太學受業。

同時,北魏前期,畜牧業是財富和戰馬的主要來源。畜牧業形勢好壞,不僅關系到朝廷賦稅,並將直接影響到以騎兵爲主力的軍隊的素質。因此,太武帝對畜牧業的發展是十分重視的。並且,太武帝把節約開支,減少浪費也當作保證軍國贊用的重要措施。史載他“性清儉率素,服禦飲膳,取給而已,不好珍麗,食不二味,所幸昭儀、貴人,衣不兼彩”。

最後,不過,拓跋焘連年征戰導致百姓負擔沉重,社會矛盾日趨激化,農民起義連續不斷。並且,拓跋焘晚年脾氣暴躁,誅戮過多,常常在殺完人之後後悔莫及。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表現,無疑成爲他悲慘結局的重要原因。

由于刑罰嚴酷,拓跋焘在位期間曾經幾度朝政混亂。後又在中常侍宗愛的煽動下,逼死了景穆太子拓跋晃。正平二年二月甲寅日(452年3月11日),宗愛這位宦官怕被太武帝誅殺,先下手爲強弑殺太武帝。拓跋焘時年四十五歲,在位二十九年,葬于雲中金陵,廟號世祖,谥曰太武皇帝。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