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法國的稀有錐膛反坦克炮,可惜沒來得及大規模裝備

丹書戰史 2024-03-25 23:56:14

錐膛炮作爲火炮科技線上的一個小衆分支,雖然存在炮管壽命短、使用成本高等缺點,但卻能大幅度降低火炮重量、提高彈藥穿甲能力,曾被認爲是反坦克炮的最佳技術。

二戰德國研制的SPzb41錐膛炮

歐洲設計師早在一戰前就已經發現錐膛炮的優勢,當時德國設計師卡爾·普夫開發了錐形槍管的步槍,另一位設計師格裏希則在1932年申請了錐膛槍的專利,他的步槍槍口初速度能達到驚人的1700米/秒,在50米距離擊穿了12毫米厚鋼板。不過這些步槍結構比常規步槍複雜,很難加工,因此沒有哪個國家願意量産。

所謂錐膛炮,即把炮管內膛加工成前細後粗的造型,在鋼制或鎢制的穿甲彈丸外再套一圈軟質金屬的彈裙,開火後彈丸向前高速運動,彈裙會貼緊收窄的內膛並受到擠壓變形,此舉雖然增大了摩擦力,但有效封閉了燃氣,彈丸反而能獲得更強大的推力,同等口徑下錐膛炮能獲得更高的彈丸初速度,也就意味著穿甲能力更強。

法國在30年代後期著手開發反坦克錐膛炮,它被命名爲Canon de 29/20 mm antichar Larsen,據稱它在1939年春季進行測試,在1940年5月時制造了50門火炮,裝備到遊騎兵或空降部隊手中。

Larsen錐膛反坦克炮

關于這門火炮的詳細信息非常之少,甚至只有一張照片留存下來,火炮安裝在M1937型25毫米反坦克炮的牽引架上,後者是當時法軍最新式的反坦克炮,因此兩款火炮在外形上非常相似,比較明顯的區別是炮管。

M1937 25毫米反坦克炮

據稱Larsen錐膛反坦克炮空重200千克,不過這個數據有很大疑問,因爲M1937的空重爲310千克,它們相差太大了。新的錐膛炮管安裝在球形座上,炮管後半部分有散熱環,炮口部分采用胡椒瓶式抑制器,而不是M1937廣泛使用的喇叭式結構。Larsen錐膛反坦克炮發射的彈丸重量只有90克,彈藥經過內膛擠壓後口徑縮減爲20毫米,初速度爲1400米/秒,彈藥可能采用鎢芯,它在400米處可擊穿30°傾斜角的56毫米裝甲板,這威力足以在正常交戰距離內擊穿二戰前期大部分坦克,法蘭西戰役期間德軍投入的三號、四號坦克也不安全。

不過錐膛結構對炮管的磨損非常嚴重,測試表明炮管壽命約250發,後期開發了降低威力的彈藥,降低了炮管磨損,壽命提升到500發,如果戰鬥持久激烈就意味著需要經常給火炮更換新炮管,當然事實證明法軍不存在這種情況,幾乎沒有關于Larsen錐膛反坦克炮的戰鬥記錄,後續似乎也沒有生産過了。

Larsen錐膛反坦克炮在二戰初期還是不錯的,以法國強大的工業能力完全有可能大量裝備到部隊裏,只可惜出現的時間太晚,並且法軍在法蘭西戰役中的整體表現著實堪憂。據稱法國曾將技術與英國人分享,後來英國開發了小約翰適配器,也就是在常規2磅炮炮管的前方安裝一截縮口炮管,這樣就不用單獨開發火炮,“領主”空降坦克就使用過,但英軍評價該炮可靠性低、精度差。

5 阅读:887

丹書戰史

簡介:觀三千年戰史,品海內外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