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書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麽?書法迎來轉折,書法家任重道遠

七陸書法 2024-05-05 13:00:32

當下對中國書法的爭論比較激烈,民衆和書法家對當代書法的評價也呈現出巨大的差異,絕大多數書法家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而民衆的態度不盡相同,有人展望未來,有人倍感失望,還有一些人全面否定了當代中國書法。

在中國書法史上還沒有哪個時期能夠像今天這樣,對書法的發展有如此廣泛而深切的關注,反映出當下中國繁榮昌盛,極大的提升了民衆對文化、藝術的關注度,是社會文化水平全面提升的一種表現。

縱觀中國書法史,可以發現當代中國書法正處于一個極爲特殊的時期,那就是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蠶食了書法的實用性,書法將向著純藝術的方向發展。這種轉變必然激發對傳統書法的顛覆,這種顛覆也是目前書法爭論最爲激烈的原因。

書法自古就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雙重屬性,從漢字誕生到逐漸成熟,直到近現代手寫書信還沒有完全被淘汰的時候,書法的實用性依舊存在,但是今天,電腦打字取代了手寫文字,網絡通訊取代了書信,書法的實用性徹底沒有了表現形式,只留下了藝術性。

作爲一門純藝術,書法的發展和表現形式必然更爲多元化,傳統書法的各種標准、規範難以滿足藝術創新的要求,顛覆傳統、突破束縛就在所難免,形式面貌的變化也必然帶來審美標准和角度的變化。

以前看一篇書法作品,要從文、字、法、感等方面逐次評價,但是作爲純藝術的書法評審恐怕就要側重視覺感受,以前的書法是文字組成的內容,當代書法卻是文字構建的畫面,這也是當代很多書法作品更像繪畫的創作初衷。

就好比王冬齡先生的“亂書”,徹底犧牲了文字的可識讀性,展現出線條的水墨藝術形式,這種形式可以稱之爲書法,也可以稱之爲繪畫,那麽書法和繪畫之間的邊界就非常模糊,書法可能會因此被繪畫吞並。

這種擔憂並非杞人憂天,當代很多頂級書法家不斷在創作中犧牲文字的可識讀性,甚至還有人提出了書法最高境界就是寫完以後別人不認識,自己也不認識的理論,這種趨勢會徹底將書法帶進繪畫的大門。

衆所周知,漢字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象征,書法絕對不能夠混同于繪畫。那麽,如何保證書法的純粹性,就是當代中書法面臨的最大問題。

失去了實用性,對于保持書法藝術的純粹性是非常不利的,太多其他藝術構思的加入,讓書法很容易偏離正規,而我們又無法重振書法的實用性,這難免會讓書法的發展陷入尴尬的境地。

太過遵循傳統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太過顛覆傳統又容易讓書法步入歧途,既要融合又不能失去自我,如何找到一條屬于書法的發展道路,無疑是擺在這一代中國書法家面前的一道難題。

0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