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徑10厘米“S”型“炸彈”市立醫院救治巨大腹主動脈瘤患者

青島信網 2024-04-25 15:40:25

信網4月25日訊 (首席記者 叢黎 通訊員 謝小真)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血管外科接診到一名67歲男性腹主動脈瘤患者,姜先生(化名)兩年前被發現患有腹主動脈瘤,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冠心病病史,7個月前接受了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術後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療,因心髒功能不全未及時行腹主動脈瘤治療。入院兩天前出現腹痛到其他醫院就診,診斷爲腹主動脈瘤,緊急轉至血管外科接受治療。

入院後胸腹主動脈CTA造影顯示:巨大腹主動脈瘤,直徑最大達10cm!且右側髂總、髂內動脈、左側髂外動脈瘤樣擴張,且動脈瘤近端嚴重扭曲呈“S”形,血管隨時都有破裂的風險,患者情況十分危急。心髒超聲檢查發現病人心髒射血分數僅38%(正常爲50%-70%),並存在室壁瘤。

微創腔內隔絕“炸彈”,不開刀成功“拆彈”

患者入院後夜間出現腹痛加重,疼痛劇烈不能耐受,考慮腹主動脈瘤先兆破裂可能,患者情況十分危急,如不及時手術治療有動脈瘤破裂、死亡風險。患者雖然相對年輕,但心髒功能差,術中、術後心血管意外風險極高;且病人主動脈近端嚴重扭曲、瘤腔巨大,內漏風險高,手術難度高,預計手術時間偏長。

“如此巨大的腹主動脈瘤一旦破裂人必定會大出血,死亡風險極高,必須急診手術。” 聽完值班醫師彙報病情後,剛剛連續做了5台手術的東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陳允惠旋即趕回醫院查看患者並決定盡快爲患者進行手術。

“傳統開放手術創傷大,出血多,圍手術期風險較高,不適用于高齡、高危患者,很顯然,姜大爺的身體情況難以承受開放手術,好在還有腔內治療可以選擇。”陳主任介紹,腹主動脈瘤腔內修複術是沿股總動脈送入覆膜支架,使腹主動脈瘤囊腔與主動脈的血流和壓力相隔絕。目前腔內修複術多在麻醉下經股動脈穿刺即可完成,創傷小、恢複快。與開放性腹主動脈瘤修複術相比,腹主動脈瘤腔內修複術顯著降低了圍手術期死亡率。

家屬了解後,欣然接受了腔內微創修複的術式。患者在雜交手術室全麻下接受了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術中經雙側股動脈及左上肢動脈三處穿刺點行手術操作,術中雖然由于血管嚴重扭曲導致操作困難,但是手術團隊已經對手術難度做了充分的評估並制定了預案,遇到的難點被逐一克服,手術順利完成。

術後造影顯示動脈瘤隔絕完美,無內漏發生,內髒分支動脈未受影響。手術過程中,麻醉醫師全程監控患者生命體征,患者轉ICU病房僅4小時後便順利脫機拔管。術後腹痛消失,順利康複出院。

腹主動脈瘤,威脅生命的“不定時炸彈”

腹主動脈承受巨大的血管內壓力,若同時合並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或血管壁退化等危險因素,將會造成腹主動脈管壁局部強度變弱,動脈就會局部脹大、變薄,擴張超過50%以上就可診斷爲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並不是腫瘤,但其危害不比腫瘤低。隨著血流長期沖擊,腹主動脈瘤會越來越大,這個過程發生、發展可無明顯的臨床表現,最後會像吹氣球一樣無法承受時發生破裂。

據統計,60歲以上人群的腹主動脈瘤發病率急劇上升,腹主動脈瘤的患病率會隨著人口老齡化而明顯增加。大部分腹主動脈瘤患者無症狀,多因自己摸到腹部搏動性包塊而就診,或因體檢而發現。有症狀但未破裂症狀型腹主動脈瘤患者最常表現爲腹痛、背痛或腰痛。破裂的腹主動脈瘤是一種極其凶險的危急重症,患者就診前常因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對于無症狀腹主動脈瘤,大部分直徑5.0cm且手術風險不高的病人行擇期腹主動脈瘤修複術。

對于症狀型(未破裂)腹主動脈瘤,只要沒有嚴重合並症,應緊急修複。對于破裂性腹主動脈瘤,雖然有極少數患者在腹主動脈瘤破裂並形成包裹後存活,但一般來說,不修複的破裂性腹主動脈瘤都會致命。因此,確診破裂性腹主動脈瘤後應緊急修複,以盡量增加患者的生存機會。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