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致記錄:雲南石寶寺旁深坑,如同芙蓉十二樓,令徐霞客目眩心驚

景致記錄 2024-05-10 22:17:27

前一篇旅遊文寫道,在雲南,徐霞客帶著挑夫,執意闖進虎豹盤踞的金華山莽歇嶺。這天,徐霞客去了石寶寺所在的山頂,分辨不出哪一座石像是天生的。

(公元1638年)二月十六,天剛亮,徐霞客一行人已經出發了。他們沿劍川州南街,直達羅尤邑。徐霞客以爲會沿著湖泊走,誰知路一直繞著西南坡,他壓根兒就看不到波光水影。

沿途的岡與澗都是從西到東走向,都不大,都有村舍,其中有一座較大的村落。劍川湖之南,印鶴山尖聳,成了平川南的一道屏障。

他們在山峰南,往西轉時,吃了午飯後,從嶺頭向西,逐漸下山,再翻越到山脊西,翻越過北突的山崖。石寶山尖和西峰並列對峙,白塔高懸其中。

他們墜壑直下到崖麓,駝強江在石峽中奔流,峽谷兩邊崖石東西對峙,峭石斜飛,古樹盤繞高聳,懸藤密竹,猶如綠色雲霧,蒙蔽在山谷上方,不見天日。玉龍般的江水奔馳,兩旁沒有渡口江岸。西邊就是石寶山麓,東邊是往北繞的山峰,東西並列相對,只容一水,下面深嵌,上面陡峭,極盡幽異之勢。

東崖往南,狹窄的峽壁逐漸開闊,有石橋跨越江西岸,徐霞客站在橋上眺望四周,看不見寺廟。橋南兩邊是山崖,他們溯水而上,已經沒有小路,而橋東有路,他們往南翻越東峰,就是沙溪道。過橋往西,西壁逐漸開闊,中間下墜成坑,很陡。坑口的巨閣傾塌,不再遮擋風雨。沒有進坑的路,徐霞客就仰頭看坑上,盤崖層疊,白雲缭繞,屏障高聳,如同芙蓉十二樓,令人目眩心驚。

他們從坑右盤繞崖的石階曲折而上,進入石寶寺山門。門、殿共三四層,都向東,荒廢零落,沒有秩序,僧道也零落稀少。石階殿址,足以稱雄。徐霞客把行李停放在後殿右側,一位老僧人見到他,滿臉不想搭理的模樣。徐霞客也不理睬他,徑直順殿北盤繞左側,窮究兩層北岩下來,順殿南盤繞右側,窮究一層北岩。他再下來時,老僧人已煮好黃米飯等他了。

下午,徐霞客從右側上玉皇閣,窮究塔頂,太陽落山後才下來。後殿嵌在崖腳,崖石重疊往上盤繞,道路分別從兩側各自橫穿而入,往前已是陡峭懸空,不能直上,往上也中斷,不能通過,殿後第一層分別嵌入三個洞,北洞兩層,路從北側轉,南洞一層,路從南側轉,都迂回到殿上,中間不通。這一層上又繞成第二層,他在殿後仰望不見。

道路又順玉皇閣往北轉,徐霞客登淩到第一層,順突崖往北,踏上後峰頂。峰頂比較平,平地中立有白塔,又中窪成兩個水塘卻沒有水。窪地南都是往外凸的石坡,平架如同水塘堤壩,石面紋路猶如龍鱗,小窪坑嵌在石面,都淺但有水。峰頂西和大峰相連,大峰橫列往上聳,像西邊擁起的屏障,徐霞客想攀越上去,因沒有路,天色又晚而止步。僧人說上面有天生的石像,還有不會枯竭的池塘,徐霞客所看到過的不止一處,也有稍稍雕刻過的,分辨不出哪一座是天生的。

敬請關注“景致記錄”看古今美景,謝謝!

0 阅读:29

景致記錄

簡介:記錄所見景致,記錄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