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貴比黃金——發現黃金消費中的工藝價值

消費日報 2024-03-29 11:32:29

近期,“打金”成爲黃金消費領域的熱門詞條,“打金熱”從春節前一直延續至今。在網絡社交平台,不少網友分享“打金”過程並展示成品的帖子成爲“高贊帖”。如何購買投資金條?如何加工首飾?哪個金工師傅的技術好?成爲廣大網友關注的話題。更有網友在分享中算起了“經濟賬”:同樣克重的手镯,自己購買投資金條在金工店“打金”與購買成品黃金手镯相比,最高可以節省近千元。

一時間,“打金”似乎成爲黃金消費最具性價比的不二之選。

工費並非“額外消費”

長久以來,材質觀是廣大消費者選購奢侈品與黃金珠寶唯一的價值評判標准,消費者對于黃金産品的價格認知,大多數還停留在“金價乘以克重”的層面。在普遍的消費認知中,一件黃金首飾最合理的價格就是黃金本身的價格,工費、設計費,都屬于是“額外消費”。

有業內人士表示,通過“打金”加工黃金首飾,尤其是立等可取的産品,大多數都是一些工藝難度較低、款式簡單的黃金飾品,“打金”制作出的首飾缺乏設計感,同質化現象嚴重,消費者可以選擇的款式也相對較少,工藝複雜、制作難度較高的黃金首飾,普通金工店很難在短時間內制作完成。因此,對于黃金飾品款式要求不高的消費者選擇“打金”確實很“實惠”,但是想要以低工費制作高水平的金飾産品,就如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近年來,古法黃金飾品逐漸被廣大消費者所熟知,因其工藝複雜,其産品工費也屬于黃金飾品中工費的“天花板”。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廈一層某古法金品牌的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了古法黃金飾品工費高的原因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是制作時的原材料耗損。首先,古法黃金飾品的制作基本都是依靠純手工工藝,制作一件古法黃金飾品,耗時較長,少則一周,多則月余。此外,能夠制作古法金飾品的工匠都具有深厚的金工技藝,不僅工藝精湛,還要有設計的能力,在制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優化首飾的工藝組合,哪裏該錾刻,哪裏該用磨砂工藝,要仔細斟酌。這樣制作出的黃金飾品不僅工藝精湛,還蘊含著匠人的巧思,可以說是一件帶著溫度的藝術品,其藝術和工藝水准是流水線生産的黃金飾品所不能達到的。因此,古法黃金飾品也被稱爲“傳承金”“傳家金”。此外,制作古法黃金飾品的原料耗損較高,匠人在制作中要運用大量的剔、刻、镂、锉、磨的工藝,每一個工藝環節可以說都是只追求産品的完美,而不計耗損黃金的成本。這兩項原因的疊加,造成了古法金飾品高工費的原因,並不是通過營銷噱頭去講故事忽悠消費者。

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目前市場上黃金飾品的工費也並非都是“高不可攀”,一些款式相對簡單的黃金飾品工費相對較低,工藝複雜的黃金飾品工費則對應升高,不同的工費價格區間,對應不同的工藝水平,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完全可以在自己接受的工費範圍內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黃金産品。

應該爲好的技藝買單

文化學者馬未都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在一次考察中,他花費萬元購買了一件竹編制品,身邊的工作人員表示不理解。馬未都則表示,如果這麽好的作品賣不出去,工匠就不會再去制作,就專做便宜、好賣的東西。長此以往,手藝也就逐漸消亡了,這就是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一則簡短的故事,闡釋出消費市場與技藝傳承的關聯性。

國家級金工大師胡一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比黃金珍貴的一定是匠人的匠心,通過能工巧匠的技藝與智慧,讓一塊冰冷的金疙瘩從貨幣屬性轉化爲藝術屬性,這才是藝術的最高價值,也是工藝價值和工匠精神的最好體現。“我們強調工藝的價值,這並不是說鼓勵匠人一味地去追求經濟效益,而是希望匠人的高超技藝與設計巧思,能夠真正得到廣大消費者的正視與認可。藝術是高雅的,但是創造藝術的人同樣需要衣食住行,只有讓匠人付出的匠心得到真正的回報,傳統技藝才能不斷地傳承、發展和進步。胡一金大師表示,工費是匠人價值最直觀的體現,也是評判工匠技藝水平的重要標准。”

記者走訪發現,隨著傳統文化的複興以及生活品質的提升,傳統金工技藝重新回到公衆視野,在衆多大師工匠與知名品牌的不斷宣傳和推廣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認識到工匠價值與工藝價值的重要性。隨著“國潮”文化盛行,琺琅、掐絲、累絲、點翠等傳統工藝也廣泛應用于黃金飾品的制作中,制作出的首飾産品吸引了衆多消費者。曾經,一度被認爲是“老媽樂”的黃金産品,如今掀起了一陣時尚風潮。不少年輕消費者發出感歎:“買黃金的DNA終于覺醒了!”

“相信在傳統文化複興的時代背景下,傳統金工技藝會不斷地被人們所熟知與認同,消費者對匠人匠心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只有匠人價值被消費者認同,技藝付出與收入所得形成正比,行業才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才會吸引更多的年輕傳承人願意學習、繼承優秀手工藝,傳統技藝也會不斷推陳出新,走向新的繁榮。”胡一金大師如是說道。

文|記者 賈淘文

0 阅读:0

消費日報

簡介:立足消費領域,依托輕工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