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消除簡曆第一學曆概念?初衷雖好,但卻可能帶來更大的不公平

姬鵬 2024-03-05 22:33:58

雖然輿論層面總是刮著“建議不要建議”的風,但說句實話,有建議總比沒建議強,當然我們這裏說的是有建設性的建議,不是熱搜建議,更不是網紅建議。只可惜,很多時候一些建議只是看起來很美好,而建議者就好像從來沒想過落實的問題。

于是,初衷雖好,但卻因爲現實骨感,建議終于還是走向了不要建議的宿命。就拿沖上熱搜的“建議消除簡曆第一學曆概念”來講,乍看起來確實是在爲教育公平和就業平等代言。並且“一、二、三、四”也寫得很明白。

比如一說:“健全完善相關法規政策,著重對招生歧視、就業歧視作出更加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制訂更加明晰、更爲嚴格的處罰性條款。”這話看似什麽都說了,但是好像又等于沒說什麽。因爲每句話要想落實下去,沒十年、八年是實踐不通的。

再看二說:“健全完善人才評價標准,健全以能力爲導向的人才多元評價標准,消除學生檔案、求職簡曆第一學曆概念,破除對學校出身的顯性和隱形限制條件。”怎麽說呢?講得都對,可是這麽多年來,“名校熱”何時退過燒?

至于三說:“加強督查檢查,全面清理糾正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出台的唯學校“出身論”不合法、不合理規定及做法,對涉及違法的,堅決依法查處。”是的,堅決查處,打工人肯定是舉雙手雙腳支持,但是這年頭,各方的成本都高,真要這麽整,都估計很委屈。

還有四說:“強化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率先垂範,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出身選人用人導向,形成良好的社會示範效應。”說到這,邏輯沒毛病,可是細想想,如果連第一學曆概念都沒有了,各種二代們會不會更猖獗?

具體爲什麽各種二代們會更猖獗,這個邏輯不難理解。但需要正視的是,之所以第一學曆概念一直以來被全社會看重,就在于第一學曆概念對應的高考是選拔中最公平的門檻設置,並且沒有之一。這麽說,當然並非說高考就絕對公平,也不是說我們就完全依賴高考一錘定音,而是它算相對公平的最大公約數。

而假如消除簡曆第一學曆概念,意味著把僅有的相對公平的最大公約數也沒有了。可能有人會說,既然打算消除簡曆第一學曆概念,相關配套措施肯定會跟上,也就是在“一、二、三、四”以外,還有“五、六、七、八”,甚至會有“九、十、十一、十二”。

是的,邏輯上沒毛病。可是還是要問一句,真要落實起來,能下得去嗎?說句不好聽的,很多第二學曆、第三學曆得來,也就是得來個證書,因爲有的考試都沒考,畢業答辯都沒答辯,只要交錢就可以順利畢業。

可能有人會說,你這說的是函授吧!全日制的後取學曆還是有含金量的。這個真要是擡杠起來,估計真還沒什麽好結果。因爲最後一句“能力才是最主要的”會壓倒一切,可又好像面對各種二代們顯得不夠硬氣。

所以,討論歸討論,還是要聚焦在該不該消除簡曆第一學曆概念的問題上。不可否認,如果放到理想的環境下,消除簡曆第一學曆概念確實利于教育公平和就業平等。可是,真實的世界終歸是相對公平或平等。

因此要是強行要公平或平等,很可能帶來更大的不公平。說到底,現實是複雜的,我們只能在相對公平和平等的條件裏去打拼。而不可能看到一個問題,就用反問題的思維去解決問題。這就像我們常說的,如果美好的事物都是堅固的,可能美好也就不美好了。這是人間法則,更是常識和真理。

所以對于人大代表潘複生院士關于切實破除研究生招生就業過程中唯學校“出身論”的建議。只想說,建議是好建議,可是要想達成不僅很難,還可能帶來秩序層面“毀滅性的災難”。

5 阅读:1613
评论列表
  • 2024-03-05 23:32

    現在報個成人高考還可以不[鼓掌]

    好心情 回覆:
    應該可以
    傾聽心跳的旋律 回覆:
    可以,去年考過了一百三十多分基本可以了[呲牙笑]
  • 2024-03-06 06:50

    我家有個親戚在事業單位上班,他那個部門裏就他一個人是大學生,是自己憑本事考進這個部門的,其他人幾乎都是靠關系進來的富二代!

  • 2024-03-06 07:50

    估計這家夥第一學曆有問題

  • 2024-03-06 07:49

    建議取消211.,985,取消一本二本級別,所有單位個人一律平等

姬鵬

簡介:書生之見,看事件背後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