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發布訃告

沈陽晚報 2024-04-15 14:25:42

今天(4月15日),記者從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獲悉,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嚴文明因病醫治無效,于4月14日20時1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嚴文明曾將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形容爲一個巨大的重瓣花朵,這一理論被認爲是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的重要成果。去年底被第五屆世界考古論壇授予終身成就獎時,年過九旬的他寫道:我不過勤于耕作,不問收獲罷了。

嚴文明。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網站截圖。

充滿詩意的“重瓣花朵”理論

嚴文明1932年10月出生于湖南華容,1958年9月畢業于北京大學曆史系考古專業並留校任教,1986年12月晉升爲教授,1990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聘爲博士生導師,2005年被聘爲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他曾任北京大學考古學系主任、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史前學與原史學聯盟常務委員、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等學術職務。

嚴文明是北京大學考古學學科和人才培養體系的主要設計者和領導者,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科體系的創建者,中國考古學科發展的引領者,中國考古學與文化遺産保護思想家,卓越的考古學教育家,爲中國乃至世界的考古和文化遺産保護事業培養了衆多優秀人才,是中國考古學界的一面旗幟。

李伯謙和陳星燦主編了一本《中國考古學經典精讀》,除了李濟、梁思永、夏鼐、蘇秉琦、鄒衡、張光直等考古學大家的文章,嚴文明的《中國史前文化的統一性與多樣性》也列在其中。這是嚴文明于1986年6月爲“中國古代史與社會科學一般法則”國際討論會提交的論文。

“從想到這個結構到最後宣講出來,不出一個月。”在這篇論文中,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被形容爲一個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區是花心,其周圍的甘青、山東、燕遼、長江中遊和江浙文化區是第一層花瓣,再外圍的文化區是第二層花瓣。中原文化區處于花心,起著聯系各文化區的核心作用,也向周邊文化區進行文化輻射,而外圍的文化區則保持著自己的活力……在嚴文明看來,中國北方地區以種植粟和黍爲主的旱作農業體系和長江流域以稻作農業爲主的兩大農業體系的形成,使中國文明擁有了一個寬廣的基礎,兩大體系互爲補充,使文明延續不斷。

這個“重瓣花朵”理論既有學術質地,又充滿了詩意。那次國際會議,大家都很佩服,中國的學者用一朵花的結構來解釋中華文明的超穩定結構。1987年3月這篇文章被《文物》雜志重磅推出。嚴文明的這一理論,被認爲是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的重要成果。

去年底獲終身成就獎

2023年12月15日,“第五屆世界考古論壇”將“終身成就獎”授予北京大學的嚴文明教授。

終身成就獎,作爲世界考古論壇頒發的最高榮譽,專門表彰在全球範圍內享譽盛名、學術造詣深厚、對考古學領域影響⼴泛⽽深遠的學者。這是論壇首次授予中國考古學家該獎項。

頒獎詞說,“這不僅是對嚴文明先生在推進考古學科發展上的傑出貢獻的認可,更是對他不懈地向公衆宣傳考古學對于當代社會及⼈類共同未來重要性的肯定。”

嚴文明親筆寫下感言。

“感謝給我崇高的榮譽,我不過勤于耕作,不問收獲罷了。”92歲的嚴文明親筆寫下了感言。

嚴文明桃李滿天下,曾有北大考古文博學院1991級院友分享過課堂上的趣事:嚴先生的《考古學導論》是我們大學時光中唯一一門考試沒有試卷的科目。記得那天到考試時間了,才見嚴先生腋下夾了一沓白紙施施然而來。他給每人發了兩張白紙,轉身在黑板上寫題目。旋即寫完,簡單交待兩字“答吧”,之後再不說話,教室裏只聽見紙與筆親密的摩擦聲……

校方稱,嚴文明逝世是北京大學的重大損失,是中國考古事業的重大損失,爲沉痛悼念嚴文明先生,在北京大學紅五樓5101室設立靈堂,4月15日12時至18日17時接受吊唁,4月18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殡儀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來源:南方都市報

編輯:董隽子

2 阅读: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