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一代武俠小說的巨星隕落,留下的是江湖不朽的傳說

讀書文史 2024-03-13 17:13:09

【未經授權,請勿搬運,需要開白請聯系後台】

文 | 讀書君

金庸的大兒子查傳俠,19歲時,自殺了,在美國。

金庸回憶說:收到消息後,很難過!但是那天依舊要在報館寫社評,邊寫邊流淚……

在喪子之後,金庸曾在《倚天屠龍記》新修版的後記中寫道:“張三豐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也太膚淺了,真實的人生中不是這樣的。”

的確,生命中的那難以承受的悲痛,又豈是我們所能看到的僅僅是一面之呈呢?

文學、藝術只是一種表現手法,一如梁山伯和祝英台那如烈火燃燒,轟轟烈烈、至死不渝的愛,棺材下葬了都要扒了墳得哭,哭得昏天暗地,最終那悲恸之聲大概是感動了天地,墳墓打開了,祝英台躍入了墳中,隨梁山伯而去,風雨停歇,彩虹劃破長空,梁祝二人化爲雙蝶,翩然起舞。

又或者一如《局外人》中的主人公加缪:“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媽死了,在葬禮上沒有一點眼淚,極度地冷靜和清醒,讓世人判了“死刑”!

人生的感情,又豈是一兩句話就能講清。一如提及“金庸”二字,武俠迷們心中便會湧起一股難以言表的情感一樣。金庸,是華語武俠小說的泰鬥,是無數人心中的文學巨匠,他的一生,創作了諸多脍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如《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等,每一部可以說都是經典,光翻拍的版本就有多個。

不知道你我看的都是哪一年的版本?曾經那些俊男靓女的男女主人公們,應該都已經老了吧!那些都曾經是多少人心中的童年記憶!

一、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

金庸先生的一生,就像他筆下的江湖一樣,充滿了傳奇與不朽。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部部經典,每一部都堪稱華語文學的瑰寶。《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這些作品,不僅在當時風靡一時,至今仍被無數讀者所喜愛。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段令人陶醉的武俠史詩,爲大衆展現了一個宏闊的武俠世界。

在他的筆下,江湖是複雜的,有正邪之分,有恩怨情仇;江湖也是簡單的,因爲最終都歸于一個字——“義”。這種“義”,既是個人的信仰與堅持,也是家國的責任與擔當。

在他的武俠世界中,正義和情義是最爲核心的元素。

你看,無論是憨厚正直的郭靖、風流倜傥的楊過,還是善良仁義的張無忌等等,這些人身上,都有著對正義的堅定,這種精神其實是最難能可貴的,也是最稀罕的。這點,無論是放在武俠世界,還是現實生活,都是稀罕的。

在波詭雲谲的江湖裏,英雄們爲了心中的信仰和理想,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艱難險阻的征程。面對強大的敵人和紛繁複雜的江湖紛爭,他們從未退縮,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一次次化解危機,爲正義而戰。這種精神,也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我想,這正是金庸武俠作品曆久彌新的魅力所在。在每個人內心深處,不都潛藏著一個正義俠客的夢想嗎?那種執劍走天涯,扶危濟困,懲惡揚善的情懷,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始終在我們心中跳躍。

換言之,一部優秀的作品,必然要有清晰的是非觀,讓讀者能夠明確區分善惡,從而産生共鳴和情感投入。如果一部小說中的角色都模棱兩可,好人壞人難以辨識,那麽它又怎能吸引讀者一路追隨,欲罷不能呢?

金庸先生深谙此道,他筆下的俠客義薄雲天,惡人則各有特色,令人過目難忘。正是這種鮮明的角色刻畫和正義的信念,使得他的作品成爲了華語文學的經典,讓無數讀者爲之傾倒,爲之癡狂。

除了英雄人物,金庸先生還塑造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女性角色。她們有的機智過人,如黃蓉一般巧舌如簧,化解一場又一場的危機;有的冷若冰霜,如小龍女一樣遺世獨立,令人可望而不可及;有的則是熱情如火,如趙敏那般敢愛敢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真愛。

這些女性角色,在金庸先生的筆下都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和獨特的個性。也正是如此,她們成爲了無數讀者心中的女神。

二、金庸先生的生平

金庸,原名查良镛,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25年出生于浙江省海甯縣的一個書香門第,1948年移居香港。他的家族曆史悠久,祖輩中不乏文人墨客。這樣的家庭背景,爲金庸先生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金庸先生的童年並不平順。抗日戰爭的爆發,使得他的家庭遭受了巨大的變故。金庸先生隨家人輾轉逃難,這段經曆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對正義與和平的渴望。

金庸的學業,和他的童年一樣,並不平順。話說當年金庸在浙江大學擔任人文學院院長時,有人嘲諷他學問不夠,他也只能謙虛地回應:

別人批判指責,我不能說什麽,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學問。

或許,這也就是爲什麽他直到了晚年了,還一路求學,在國外攻讀了碩士,又繼續攀登博士的高峰的原因。早年時沒有機會認真讀書,沒能拿過正經的文憑,晚年拼命努力彌補。

一如那句老話所言:“活到老,學到老!”這不僅是對他求學生涯的最好诠釋,更是對我們每個人人生軌迹的深刻反思。

我們的人生,不也往往是這樣嗎?那些童年時期缺失的色彩,總會在成長的道路上努力找補回來。年少時,忍饑挨餓的日子刻骨銘心,而一旦有了能力,便會首先讓自己大快朵頤一番,以彌補曾經的匮乏。

這樣的彌補,或許是一種心理的滿足,或許是一種對過去的告別。但無論如何,它都證明了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夢想的執著。

成年後的金庸先生,開始了他的報人生涯。他曾在《大公報》及其子報《新晚報》工作,期間開始嘗試武俠小說創作。沒想到,這一嘗試便開啓了他輝煌的武俠文學之路。

三、金庸先生的成就與榮譽

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此後,《碧血劍》《雪山飛狐》等作品相繼問世,奠定了他在武俠小說領域的地位。而《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等長篇巨著的連載,更是將金庸先生的聲譽推向了巅峰。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不僅在華語文壇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還影響了整個華語文化圈。

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傳播到世界各地。無數讀者因爲他的作品而愛上了武俠文化,成爲了忠實的“金庸迷”。除了文學成就,金庸先生還榮獲了衆多榮譽。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遊戲等,成爲了華語影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人說,金庸粉上億人,我想這話不假。光看內陸,就足于看出了他的市場號召力,何止是1億人,中國內陸十幾億人啊!整個中國內陸在過去二三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裏,有多少人曾經是看著改編于金庸小說的電視劇長大的?

除了文學創作上的成就,金庸先生還是一位傑出的報人和社會活動家。他曾創辦《明報》,並親自撰寫社論,針砭時弊,爲香港的社會進步做出了貢獻。同時,他也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致力于推動文化教育和慈善事業的發展。他多次捐款支持教育、文化等公益事業的發展。他的這種善舉,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四、金庸先生的不爲人知的故事

盡管金庸先生的名字家喻戶曉,但他的生活中仍有許多不爲人知的故事。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雖然廣受歡迎,但創作過程卻充滿了艱辛。在創作《射雕英雄傳》時,他曾因生活所迫而同時撰寫多部小說和劇本。爲了趕稿,他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甚至累到吐血。這種對文學的執著和熱愛,讓人深感敬佩。

此外,據說,金庸先生在創作武俠小說時,常常會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他會爲了一個情節、一個人物而苦思冥想數天甚至數月。這種對文學的執著與熱愛,使得他的作品充滿了生命力與感染力。

然而,即便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文學巨匠,也有著自己的遺憾與痛苦。金庸先生的婚姻生活並不順利,他曾經曆過多次婚姻的失敗與挫折。

他一生共有三段婚姻,每一段都伴隨著不同的故事。這些經曆對他的創作也産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深沉與內斂。

另外,金庸與古龍的交情,也被人津津樂道。兩人雖然風格迥異,但卻惺惺相惜。他們經常一起探討武俠小說創作的心得體會,相互學習借鑒。這段友誼不僅促進了兩人文學創作的進步,也爲中國武俠小說界留下了一段佳話。

古龍(左一)生前與金庸(左四)五、讀書君說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他的離世,讓無數讀者感到悲痛與惋惜。

如今,當江湖的風雲漸漸遠去,當武俠的世界成爲回憶,我們仍然沒有忘記那位創造了無數經典的金庸先生。他的一生,就像他筆下的江湖,充滿了傳奇與不朽。

他用自己的筆觸創造了一個個充滿正義、情義與信仰的武俠世界。這個世界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與力量,更讓我們明白了什麽是真正的英雄與俠義。

在這個紀念金庸先生的日子裏,再次回顧他的作品與成就,感受他筆下的江湖與英雄,收獲頗多。最後,再次向他致敬,感謝他爲我們留下了如此寶貴的文化遺産,也願他的武俠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對此,你又怎麽看呢?歡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討~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