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之子粟戎生憶:珍寶島戰役後,父親把我調到北線挖了3年地道

近代史江湖論 2024-05-14 04:54:43

粟裕大將是一個非常純粹的人,據他的夫人楚青回憶,他們日常的交流大都是談工作,談形勢。有一次,楚青對粟裕抱怨道:“你就不能談點別的?”粟裕哈哈大笑:“我們是政治夫妻嘛!”

粟裕的長子粟戎生自幼就在父親這個大軍事家的教育下成長,長大後自然而然地踏上了軍人的道路。參軍後的粟戎生和父親談話,從來都是軍事和戰爭。

後來粟裕將軍離世,粟戎生回憶起父親,用粟裕回答母親的句式說道:“我和我父親大概是軍事父子吧!”

粟戎生出生于1942年,當時全國還處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粟裕當時是大名鼎鼎新四軍第一師的師長。楚青的父親,也就是粟裕的嶽父,對粟裕的戰鬥生涯非常欽佩,給外孫起名叫“戎生”,粟裕非常喜歡這個名字。

粟戎生說:“父親是我的嚴師。”他人生最早的關于父親的記憶是在2歲多的時候,那時候粟戎生跟著父親一起去遊泳,父親把他帶到溪邊,讓他抱著一節竹筒往水裏跳。粟戎生不敢下水,粟裕將他抱起一把就扔進了水裏。

作爲一名軍人,粟裕不能容忍自己的兒子是個“兔子膽”,這種教育方式,塑造了後來粟戎生剛硬堅強的風格。

粟戎生5歲的時候,粟裕送給了他一把小手槍,這是一把真槍,可以拆卸發射,但射程很近,實戰功能不大。粟裕對兒子說:“你好好學,長大了就當兵。”

從這時起,粟戎生就在父親的指導下拆槍、裝槍、練槍,成了一個軍事技巧娴熟的小戰士。

粟裕大將的槍法是出了名的,據《粟裕傳》記載,早在井岡山時期,還是連指導員的粟裕就有一身精准的槍法了,“單手無依托舉槍瞄准,可以堅持20分鍾,瞄准和射擊精度很高,在部隊很有點名氣”。

粟裕的槍法,粟戎生自愧不如。據粟戎生回憶,他上中學的時候,每次周末趕上父親有空,就會被帶著去靶場打靶。粟裕還會和兩個兒子比賽,有一次,粟裕嫌靶場的靶環太大了,就把一節樹枝插在幾十米開外的地上,在上面放了半個乒乓球,然後讓粟戎生、粟寒生兩兄弟打。

當時粟寒生是區射擊代表隊的隊員,他舉槍瞄了半天卻沒有打中,粟戎生射擊的結果也和弟弟一樣。粟裕笑著說:“剃了個光頭。”說罷接過步槍,簡短的瞄准後,第一發就命中了目標。

粟裕一生愛槍,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都對槍情有獨鍾,尤其是我們自己生産的槍。50年代,粟裕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期間,有一天,他和粟戎生聊天,粟戎生說:“咱們的槍不好,美國的卡賓槍又輕又靈活……”

話還沒說完,粟裕就沉下了臉,說:“你就知道洋人的好,咱們的半自動步槍也是好的。我們要立足于用自己的武器去消滅敵人。”

那時候的粟戎生才20多歲,後來回想起這段話,他才明白父親這句話背後的深意:軍人應該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堅定立場。

1958年後,粟裕辭去了總參謀長的職務,從此離開了軍事指揮的第一線,接觸部隊的機會也很少了,這對粟裕來說實在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1960年,部隊給粟裕送來一把56式半自動步槍,收到槍的粟裕高興極了,由于他左手殘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樣操槍,就特地請了一個修理工在護木下方安了一個握把,這樣他就可以進行各種射擊姿勢了。

在父親的影響下,粟戎生不僅具備了現代軍人的氣質和技術,還學會了熱愛自己的軍人生涯。

粟裕將軍參軍後,是從戰士一步步晉升,直到成爲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和解放軍總參謀長的,所以他對一個士兵的成長之路有著很深的體會。他也要求自己的兒子:“在部隊當兵,最好要從戰士當起,一級一級取得經驗。半路出家,基礎是不紮實的。”

粟裕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去最艱苦的條件中經風雨、見世面,在他的建議下,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的粟戎生直接去了雲南前線,先是當了一年的戰士,然後當上班長、技師、排長……

粟戎生下部隊的第二年,就在一次實戰中擊落了一架美軍偵察機,還因此獲得了一次三等功。在住了1000多天的帳篷,經曆了上千次的戰鬥警報後,粟戎生終于成長爲了一個名合格的軍人。

後來,粟戎生的部隊換防到了內地,條件好了不少,此時中蘇邊境又發生了珍寶島事件,粟裕和組織商量後,又把兒子調到了處于一級戰備狀態的北線,讓粟戎生在北線挖了3年的坑道。之後,粟戎生又主動要求調到南線,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

後來回顧自己的軍事生涯,粟戎生驕傲地說,作爲一名和平年代的軍人,我參加過國土防空,在廣西打下過美蔣的無人偵察機,也參加過自衛反擊戰這樣的實戰,這兩件事是我比較滿意的。

粟戎生當上排長、連長時,粟裕就多次向他傳授帶兵打仗的經驗:要熟悉下屬,成爲他們的知心朋友,和他們同生共死。最重要的,是要身先士卒,凡是要求戰士們做到的,首先要自己做到。戰士們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祖國,你作爲一個指揮員,一定要特別愛惜他們。我們不怕犧牲,不惜犧牲,但凡是可以避免的犧牲,哪怕只是一個人,也必須避免。

這是粟裕大將一生帶兵的心得。

1983年,粟戎生職務變動,上任之前,他特地到醫院向父親告別。那時候,粟裕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說話都有困難,在這最後的離別時刻,粟裕告訴粟戎生:“師這一級很重要,連、團、師的鍛煉對軍隊幹部極爲重要。”

這是粟戎生聽到父親對自己說的最後一句話,也是父親對自己最後的教導。

(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