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美國科學不僅沒衰退,未來還會強勢引領世界幾十年!

陋室文史 2024-04-28 15:19:42

現任的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曾公開發表過這樣的言論,稱美國科學的強大超出你的想象,在今後幾十年還將引領世界。

那麽,這位校長爲何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呢?

留美歸來,提出警示

施一公會說出這樣的話並不是出于“媚美”的目的,只是闡述了一個既定的事實,從而警醒中國人要更加努力才有可能趕超美國。

從他的個人履曆來看,他對中國有著赤誠的愛。

在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進清華的生物科學系,就此走上了他那一帆風順的求學之路。

因爲在學業上的優異表現,讓他提早一年就拿到了學士學位。此後,他遠赴美國,攻讀分子物理學。

在他28歲的時候,他順利拿到了博士畢業證,隨後就在美國的研究中心做起了科研工作。

到了1998年,施一公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當起了分子生物學的教授。在進行了爲期10年的教學工作後,他被這所高校聘用爲終身教授。

然而,他卻也在這一年抛下了在美國取得的所有成就,帶著在美國深造學得的知識回到了母校清華,任職生物科學院的院長。

在2018年,他辭去了清華的事業,籌建了新型研究大學——西湖大學,在這裏繼續他的科研和教育生涯。

用晚清洋務運動的話來說,施一公也是“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實踐者。

那麽,施一公所說的美國科學強,到底強在了哪裏呢?

美國大學,良性競爭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就成爲了世界頭號科技強國。

從公開數據可知,美國是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發表科學學術論文最多且質量最高的國家;是高等學府和前沿技術性企業最多的國家。

可,美國是何以從一個被英國的殖民地走到如今的這個地位的呢?

大約是從19世紀開始,美國重視起了科學及其應用。

在這個階段中,美國國會通過了用于建立贈地學院的《莫利爾法案》,這些學院主要是爲國家培養在農業、技術領域的專業人才。

到了1876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成立,就此拉開了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時代序幕。于是,在20世紀初,美國迎來了第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

在這裏也要提一下,美國的科學能發展速度如此之迅速也是因爲該國的大學是處于良性競爭狀態下的緣故。

首先,美國將高等教育的權限給了各州,不同的州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去調配大學的資源。所以,不同大學爲了獲得更優質的資源,就必開始競爭。

而且,高等學府也允許科學學術從業者根據自己喜歡的領域去選擇研究課題。于是,美國就有了一個由不同科學家組成的且相互競爭的大學模式。

理論實用,領先世界

除了重視理論研究外,美國大學同樣也注重實用性。否則,再多的科學理論都會變成“紙上談兵“。

在20世紀初期,美國就將大學課程與新興工業聯系在了一起,以這種方式讓大學能夠應對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和社會環境。

此外,美國也成立了多所工業相關的研究室,比如通用電氣、貝爾電話系統等。

在1957年發生了一件科技史上的大事,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曆史上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讓美國産生了極大的危機感。

于是,美國迅速集結了國內的科研力量,傾注在了航天科學領域。

在這之後的一年中,NASA應運而生。國防部也建立了研制新型武器等事項的高級研究計劃署。

此外,國會還通過了加強國內一切科學領域研究的法案。因此,在1958年的1月,美國的人造衛星也劃破了大氣層,飛向了外太空,這也是向世界宣告了美國擁有著強大的科研實力。

接下來就到了二戰。這場將全世界都牽扯其中的戰爭摧毀了既有的建立在工業生産的秩序,因爲國家都被迫暫停了工業發展,從而集中軍事産業。

美國憑借著以大學和工業實驗室爲主導的科學創新體系,研發出的原子彈和青黴素,贏得了這場戰爭。同時,美國也向世界證明了,科學領先是多麽得重要。

緊接著就進入到了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將資金都注入了軍事高科技的開發領域,如核能、航空航天等,以此維持領先于世界的地位。

參考美國,強大自己

正因美國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科學研究領域上,因而也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願意前往報酬豐厚的美國去做科研。這種趨勢就會使得前沿的科學技術盡數掌握在了美國的手中。

據2023年的數據統計顯示,這一年中前往美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已經超過了120人。這個驚人的數字也是向世界證明了,學生對美國教育的認可,施一公也是曾經的一員。

此外,美國還會爲人才提供優厚的待遇,比如高薪高職,股票期權,住房等等。這就使得全球大部分的科學人才會傾向于去美國做研究。

當然,美國能如此成功也是因爲從19世紀開始就向世界展示了其所具備的科研能力。所以,施一公才會斷言美國的科學在幾十年中還會領先于世界,美國的科學強大超出你的想象。

話又說回來,其實中國也能參照美國的科學強大的曆程去實現本國科學進步。當然,中國也已經這樣做了。

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已經成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等組織用于推進國內的科學研發。此外,像施一公主辦的西湖大學,就是類似于普林斯頓大學一樣的研究型大學。

但在促進科學提升的過程中,中國也需要思考該如何像美國一樣平衡研究型大學之間的關系,如何提高産學研的合作,如何將理論應用于現實等等。

而且,最爲關鍵的一點是,如何將科學與實體經濟聯系在一起。倘若能解決這個難題,那中國的高科技就能與經濟變成互相支撐的結構,從而去推動科學家的創新能力。

就拿最近很火的美國SORA人工智能技術舉例,這項ai技術能使得文字轉換成視頻,或許可能會在將來改變商業、娛樂等領域的運作方式。而掌握這門技術的美國自然就成爲了利益獲得者。

所以,中國只能加快步伐投身于科學研究,否則是難以在短時間內超越美國。

1 阅读:123
评论列表
  • 2024-04-29 10:31

    美國科學技術的強大,離不開清華北大二所高校的大力支持。

  • 2024-04-29 18:00

    施一公、錢學森等還有很多歸國的科學家都是現在大學特別是知名的大學學子們的楷模。各級學校也應該大力宣傳。

  • 2024-04-28 18:41

    中國的科學家同樣很牛!

  • 2024-04-29 17:43

    我們要正視差距,學習美國科學的優點。在科研實力、資源投入、創新精神等方面,我們與美國存在一定差距。我們要積極學習美國的成功經驗,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水平。

  • 2024-04-28 19:49

    講的很對,中美科技實力差距很大。但只要舉國上下共同努力,突出重點,分頭擊破,縮小差距乃至迎頭趕上一定可期!!

  • 2024-04-29 03:31

    既要看到中國科學發展可喜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一面,但不要自悲要努力就一定能趕上和超過強國,就象吃飯一樣一口口來,但不管差多大我們要有信心中國人一定能打敗一切侵略者!

  • 2024-04-29 05:25

    科學家必須說實話說真話,施一公先生說了實話,如果一個民族連承認差距的心胸和勇氣都沒有,談何複興偉大,正視差距和現實,我們的努力和進步才有目標有方向有動力⋯

  • 2024-04-29 17:08

    精英美國,集科研落;優大學多,肯定好作。吸收所長,可創新樂;華夏文明,人大智天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