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王朝:考古又一重大發現,夏朝果然只是第二王朝

諸史 2024-03-14 23:15:47

以尚書看,全書共分爲四篇,分別爲虞書(其中包括堯典、舜典)、夏書、商書、周書,因此中國第一王朝是虞朝,距今4100年以上,而不是史記中的禹夏。

除了尚書,先秦之際多有“虞夏商周”的表述,即將虞朝與夏商周並列論述,比如《國語》記載“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等。

如此種種,無不表明虞朝才是中國第一王朝!但問題是,史記不談虞朝,近代以來西方更是否定夏朝,否定尚書對虞夏記載的可信度等,那麽虞朝到底存不存在呢?對此,近些年的考古取得重大發現,印證了又一曆史。

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上世紀80年代左右,在山西臨汾襄汾,考古發現“陶寺遺址”,距今4300—3900年。該遺址普遍被稱爲“堯都平陽”、“最早的中國”等,是一個沒有爭議的、禮樂制度相當完備的王權都城。但近年來新的考古發現,比如以下三點,讓人可以看到一個比夏朝更早的王朝。

首先,在山西臨汾、襄汾、侯馬、曲沃、翼城、绛縣等,發現陶寺類型的遺址75處,規模多在1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陶寺遺址已達300萬平方米,是毋庸置疑的都城。因此,陶寺王權統治範圍很廣,且下轄多個城邑!

其次,位于臨汾侯馬市到陶寺遺址的途中,考古發現只有千平的“周莊遺址”。該遺址非常奇特,就是不具備生産功能,但垃圾坑裏出土的做飯器具卻特別多!學者何驽推測應是“驿站”,負責迎來送往,流動人口很多,常住人口很少。

因此,周莊遺址應是中國迄今考古發現的第一驿站,背後說明陶寺王權不僅已有中央與地方關系,而且說明當時中央與地方往來頻繁。

第三,前幾年調查發現,以陶寺遺址爲中心,汾河以東、塔兒山以西的1000多平方公裏範圍內,南北存在兩大遺址群對陶寺遺址形成了拱衛之勢,其中周家莊遺址聚落主體近300萬平方米。更重要的是,遺址群中的超大型遺址(猶如如今省城),並非逐漸壯大的,而是一出現就是超大型的中心聚落。

因此,陶寺王權的京畿地區力量非常強大,且有著明確的規劃。周禮記載“九服之邦國,方千裏曰王畿”等,陶寺王權印證了這一記載。那麽,如此強大的一個中心王權,外圍焉能沒有大量臣服或依附的部落或諸侯國?

陶寺已有中國概念

更爲重要的是,陶寺遺址還出土了一把圭尺,可以證明當時已有“中央之國”——中國的概念,結合上述考古發現,陶寺王權自然就是統禦多個諸侯或部落的王朝。

2002年,在陶寺遺址王族墓地中,出土了一把“木胎漆繪圭尺”,其中第11格刻度非常突出,從頭端到此刻度39.9厘米。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何驽指出:按照一尺25厘米計算,39.9厘米的長度,說明第11格刻度的長度近乎1.6尺。

巧的是,中國古代對“地中”的標准,是以夏至正午日影長度衡量,周禮記載是“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周髀算經記載是“夏至之日日晷一尺六寸”,清華簡中有上甲微“測影追中”,將之定在了一尺五寸的嵩山。可見,商族先公上甲微之前,地中標准是“一尺六寸”,而這恰好符合陶寺遺址的影長。

因此,陶寺出土的這把圭尺,上面特別的第11格刻度,不是無緣無故的突出,背後代表陶寺王權認爲自己身處“地之中央”。由于陶寺早已進入國家階段,而當“地中”與“國家”結合,就必然産生“中國”——“中央之國”的概念!

既然陶寺王權已是“中國”,那麽以上述考古發現來看,必然不可能只控制陶寺遺址與周圍兩座遺址群,勢力或影響力必然還會向外擴展,由此就會形成一個以陶寺王權爲核心的持續數百年的王朝。以史書記載來看,極有可能就是虞朝。

余論

關于本文話題,還有三點值得一談:

首先,陶寺遺址展現的王朝,到底是不是史書中的虞朝,還不能武斷的下結論,但可以看到的是,夏朝不是中國第一個王朝。

其次,陶寺遺址中晚期出現重大變故,政權被外來勢力顛覆,而這一段時期,恰好是帝舜與夏禹交替時代,政局處于動蕩之中。

第三,盡管陶寺遺址還存在諸多謎團,但卻又暗合尚書等對這一時期的記載,因此西方否定尚書與堯舜禹夏曆史顯然過于武斷。

參考資料:《何努——在陶寺遺址中尋找堯舜》、《周禮》等

75 阅读:36477
评论列表
  • Amani 41
    2024-03-15 22:07

    “史記不談虞朝,近代以來西方更是否定夏朝”。想想多麽可笑!中國人的曆史要歐美白人承認和肯定 。

    心若琉璃 回覆:
    白皮的全是僞史,文明也是從唐宋後偷中國的,到了明未才開智,所以爲了擡高自己打壓中國,僞造了希臘,埃及曆史,什麽古巴比倫,亞曆山大,亞裏士多德更是扯談,全是偷中國科技文化安在某一人頭上造出一個所謂的曆史人物
    血手人屠 回覆:
    其實就是有萬年曆史怎麽樣? 還是看現在和未來才是有用 文化斷了 也就是斷了 就算我曾曾曾祖父是皇上和我現在掙三四千 有關系嗎?
  • 2024-03-16 02:38

    史記怎麽沒有唐虞記載,在史記,十二本紀,殷本紀裏有原話,契興于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于百姓,百姓以平。這個契,是殷契,是殷商始祖,也是黃帝軒轅的曾孫。雖然對于唐和虞沒有專門記載,但是個人從這段記載推測,虞朝很可能就是黃帝軒轅這一門,

  • 2024-03-16 05:58

    陶寺遺址的發掘,說明中國在夏之前已經進入了國家政權文明時代了

  • 2024-03-15 11:25

    唐虞唐虞,那麽在虞之前應該還有個唐朝的呀!繼續挖…

    小龍蝦 回覆:
    神話-唐堯-虞舜-夏禹-殷商
    夏天行 回覆:
    有一定道理[點贊]
  • 2024-06-03 11:09

    唐堯,虞舜,夏禹,殷商,姬周火土金水木五代相傳。唐虞夏堯舜禹三代,氏在前名在後,突出氏族大于名號,屬于氏族聯盟下的共主帝制模式。殷商姬周二代,姓在前氏在後,突出名號大于氏族,屬于血統王制的朝代國家模式。

  • 2024-03-16 06:35

    如果另一個字是命,結合起來就是文命。大禹,姒姓,夏氏,名禹,字文命。也僅僅是夏代初期的遺址吧!

  • 2024-04-24 20:22

    大型人員聚集地,必須有人種植,古代符合條件的只能是長江,如汪芒氏,治水不如說救災。第一個朝代帝都應該在安徽或者江蘇。[得瑟]

    用戶17xxx77 回覆:
    你就不看西方曆史。根據西方曆史,你第一句話就是錯的
  • 2024-03-18 19:48

    是一個時代,而不是朝代,商朝的國土面積也不大,一直到周朝才有改觀

  • 2024-04-07 20:53

    唐堯開始,但那時候應該算是松散部落聯盟。至春秋才有王侯,始皇稱帝。

  • 2024-04-19 15:29

    炎黃子孫!華夏大地!解出這兩句就完全了我們的祖峰。[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就像周易就是各自看解。專家看法平民看法又不一樣

  • 2024-03-18 13:03

    唐堯,虞舜,夏禹,商湯

  • 2024-04-26 09:53

    每個朝代失敗後都往南跑。炎黃之爭炎帝落敗往南跑,保留至今的證據是南方管河流叫江,炎帝陵在湖南炎陵縣;舜帝落敗後往南跑,葬于湖南永州九疑山;大禹失敗後往南跑,葬于浙江紹興。

  • 2024-03-19 10:01

    西方不想中國處處第一

  • 2024-03-27 16:40

    陶寺遺址的硬傷是沒有青銅器,就這一條就讓遺址性質拉了一個檔次

    用戶17xxx77 回覆:
    西方曆史直接從空手跨越到鐵器,都被西方證明了
    用戶66xxx52 回覆:
    你厲害,我也明確告訴你,青銅爵是一個時間段,且正好處于夏晚和商早期。挖出來的時間不能確定爲生産時間。
  • 2024-04-17 11:32

    堯舜禹之前還應該有女娲。傳說終究會實證。

  • 2024-06-01 14:27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 2024-03-22 18:28

    最早的中國指洛陽。別恬不知恥的碰瓷了

  • 2024-04-08 20:58

    說白了都是黃帝的子孫 不管哪一朝都是一家人

  • 2024-03-20 08:55

    洛陽人說都是他們的[呲牙笑]曆朝曆代都是在洛陽建都的[思考]

  • 2024-03-29 15:29

    唐虞夏商周,夏老二都算不上!

  • 2024-04-06 06:45

    等哪天又會啪啪打這些專家的臉

  • 2024-04-01 07:36

    虞朝是存在于夏之前

  • 2024-03-17 09:37

    爲什麽中國的事要看西方人的眼色?

  • 2024-05-10 13:13

    夏在哪

  • 2024-05-19 09:22

    你們拿出證據不是打西方專家的臉,他們僅靠口頭傳說都能將人類文明向前推進幾十萬年

  • 2024-03-17 09:14

    唐叔虞

  • 2024-03-18 06:18

    唐堯虞舜夏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