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擔任教育部副部長,1966年被派到北大,解決聶元梓造成的問題

悟空談曆史 2024-05-10 07:30:32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爆發,在這之後,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成立,作爲一個抗日救國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致力于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就曾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他的名字叫張承先。新中國成立後,張承先長期從事文教方面的工作,擔任了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務。那麽,張承先的身上都有什麽故事呢?他後來又過得如何呢?

張承先出生于1915年,山東省青州府高苑縣人,出生于一個地主家庭。早年時期,張承先主要在家鄉的縣城讀書,1930年,他考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前往濟南讀書。也是在濟南讀書期間,張承先廣泛閱讀進步書籍,逐漸覺醒了愛國主義思想,並開始參加各種愛國運動。

九一八事變後,張承先參加了各種抗日救亡運動,他也因此受到反動派的迫害,被迫離開濟南,前往北平繼續求學。1933年,張承先考入北京師大附中,期間,他繼續參加各種愛國運動,並對馬克思主義産生了濃厚的興趣。1936年2月,張承先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3月,他加入了共青團,5月,張承先轉爲正式黨員。

也是張承先入黨的這一年,他考入了清華大學物理系,並在清華大學從事地下工作,秘密發展黨員,壯大組織力量。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承先返回山東,活躍在魯西北一帶,堅持敵後抗戰。那段時期,張承先團結群衆,以遊擊戰的方式活躍在平原地區,不斷與日本侵略者鬥智鬥勇,見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張承先擔任了冀魯豫二地委書記等職務,繼續在魯西北一帶從事革命鬥爭,在支前參戰、動員有志青年參軍參戰以及土地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爲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張承先擔任了平原省委宣傳部部長、華北局宣傳部副部長等職務,致力于新生政權的鞏固。1966年,“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後,北大的聶元梓在食堂張貼了全國第一張大字報,批判教育系統的幹部。這張大字報張貼之後,經過宣傳媒介的報道,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全國各地也紛紛效仿,“十年特殊時期”逐漸走向了高潮。

6月4日,北京市委派出了以張承先爲首的工作組前往北大,解決聶元梓造成的問題。不過,張承先到北大後,形勢的變化很快就超出了他本人的預料,在這之後,張承先也受到了批鬥,身心受到極大的迫害。

雖然身處逆境,但張承先堅貞不屈,勇敢地與造反派作鬥爭。粉碎“四人幫”後,張承先重新複出,擔任了河北省委常委、省革委會副主任等職務。那段時期,張承先努力消除“四人幫”在河北的影響,配合省委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層面,爲後續河北省的改革開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9年之後,張承先陸續擔任了國家科委副主任以及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務,投身改革開放時期我國教育事業的建設,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晚年的張承先主要生活在北京,于2011年因病去世,享年96歲。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