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濟帆:被老師冤枉後我決定辍學

私域商業王濟帆 2024-05-14 14:24:24

這幾天回顧我初中辍學的事。

忽然意識到我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討厭學習,同時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原因。

希望今天的內容對一些父母與老師能有幫助。

從小學到初中,是一個新的開始,那時我還是熱情滿滿地學習。

從小特別喜歡聽故事,看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

所以我在班級裏屬于“知識面”比較廣的。

老師對我的定義是:能白話。

這是一種東北專用語,就是比較能說的意思。

所以語文,特別是作文,屬于我的強項。

PART 01

教育的開始和期望的背離

有一次期中考試。

剛發卷子十分鍾,我的眼球就痛得受不了,也不知道怎麽回事。

我從小就患有紅眼病(眼皮裏面特別紅),去鎮上好幾個醫院都檢查不出原因。

後來是我姑姑帶我去縣裏的醫院,給眼皮上打了兩針才好的。

現在想想可能是眼壓高導致的。

治療結束回去,我本以爲語文考試就算作廢了。

沒想到班主任說我可以補考(當時我們班主任就是語文老師)。

考完後交卷時的我還是喜滋滋的,因爲這張卷子上的題恰好我都會。

本以爲120分的卷子怎麽也能考到一百分,結果只有八十六分。

我覺得挺不可思議的。

然後就去問老師,結果換來的是老師反複質疑是不是我抄襲了。

PART 02

挫敗感與對學習意義的質疑

當然這跟平時的考試水平有直接關系。

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被冤枉,被質疑。

突然覺得學習考試這東西好像也沒啥意義。

從那以後我就不怎麽學習了。

以至于後來在學習中找不到價值感,才沉迷于虛幻的遊戲當中。

PART 03

反思與成長:教育者的責任

現在想來。

那段經曆讓我感受到了學習路上的挫折與痛苦,但也逐漸意識到教育的真正意義。

好在我現在明白了。

學習不應該僅僅爲了成績或是他人的認可,而是爲了個人的成長和興趣的培養。

無論是教孩子,還是帶團隊。

真正要做的應該是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潛力,並激發他們探索未知的熱情。

對于父母和老師而言,更應該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個性發展,而不僅僅是分數上的成功。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他們需要的不僅是知識的填鴨,更需要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

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幫助他們成爲獨立思考和自我驅動的個體,最終能夠在這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被父母或領導安排。

教育的真正作用不是塑造一個能夠順應現有體制的學生,而是培養一個能夠對社會作出貢獻的完整人。

只有這樣。

我們才能真正說,教育已經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

0 阅读:0

私域商業王濟帆

簡介:少聽成功者講道理,多聽失敗者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