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開線下店、董宇輝現身電影節,頭部主播正在轉行

電商報 2024-04-23 10:53:01

頭部主播開始跨界轉行

自2016年直播帶貨爆發元年以來,以李佳琦、薇娅等頭部主播借著東風不斷走向帶貨神壇。當然,帶貨主播們不可能經久不衰,如今一個個也開始轉行,頗有另謀出路的意味。

最近,李佳琦開始著手布局線下,其所在公司美ONE開設了首家線下店鋪“奈娃家族咖啡店”。而開業當天,李佳琦也現身,表示“想要開100家咖啡店”。

這家咖啡店是美ONE旗下的奈娃家族與熊爪咖啡合作的“無聲咖啡店”。主編觀察到,在社交平台上還有不少人去打卡消費。

圖源:小紅書

除了布局線下,李佳琦也在多個平台發展,並不斷拓展業務線。公開資料顯示,自2014年成立以來,美腕成功孵化並運營了李佳琦直播間、奈娃家族、李佳琦新品秀、李佳琦小課堂等衆多自有IP。

另外,頭部主播小楊哥也在不斷嘗試新的業務線,瞄准了當前大熱的短劇賽道。近期三只羊網絡的最新一部短劇《替嫁新娘是大佬》已經正式開拍。今年2月,小楊哥還掉出短視頻直播達人帶貨榜TOP20。

三只羊短劇開機儀式

而在之前的采訪中,小楊哥曾透露,他的夢想是成爲一名喜劇演員,並期望能夠拍攝出如周星馳般的經典喜劇電影。

此前,小楊哥還在直播中表示,2024年娛樂直播會比較多,將減少直播帶貨場次。同時表示,如果有專場活動,考慮將自己過億粉絲的賬號直接交由徒弟使用。

抖音一哥董宇輝也暫時放下了帶貨工作,還從直播間跨界走到了北影節。在4月18日舉辦的第1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上登台演講,演講中董宇輝還與知名導演張藝謀互動。

圖源:抖音APP

衆所周知,董宇輝作爲一名帶貨主播,或者說是網紅,在電影界的影響力並不大,算是個“圈外人”。登上北影節演講,董宇輝的主播之路也算是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憑董宇輝的影響力,說不定今後在電影界能大有作爲。

可以看到2024年,大主播們的帶貨積極性也普遍降低了。快手平台級別的大主播辛巴甚至直呼“直播帶貨行業已經沒有能讓自己興奮的東西了”。

事實上,主播轉行並不是個例。比如羅永浩自從創業失敗後,通過直播帶貨還完債就開始淡出直播間,轉行再次創業。

甚至還有被封殺的薇娅,與丈夫董海鋒四處投資。根據企查查,迄今爲止,薇娅關聯企業達到18家,董海鋒關聯企業達到26家,業務覆蓋外貿、零售、咨詢、電商等領域。

對于主播或者MCN公司來說,坐到頭部這個位置實屬不易,家大業大了利用累計下來的流量與資源去拓展新業務也是順勢而爲。

但拓展業務或者是轉行更多的是爲了抵抗直播行業的不確定性,畢竟帶貨主播也算是個高危職業。不慎翻車,就要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這也是在爲自己留後路。

畢竟,互聯網時代沒有永遠的頂流網紅,熱度的褪去都會是必然,甚至直接從互聯網上消失也不是不可能。

主播與平台的氛圍開始緊張

可以知道的是,直播帶貨已經從告訴增長期過渡到平緩發展的階段了。由于這幾年來頭部主播帶貨不斷翻車,消費者對主播的信任正在消解,電商平台們也慢慢轉變風向了。

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主播與平台的關系不斷緊張。比如快手主播辛巴最近在直播過程中,因不滿快手平台的處理措施,公開怒斥快手,並揚言要實名舉報至香港證監會。

辛巴及其團隊在快手平台上的多個賬號近期被官方以違規爲由封禁。這讓辛巴感到不滿,辛巴在直播中表示:“你敢把我所有主播都封了,我敢告到你平台沒有現金流!我敢站到香港證監會門前實名舉報。”

圖源:微博

當然,辛巴和平台大鬧也不是頭一次了。在這幾年裏,辛巴因各種理由多次被平台封禁或限制直播。

再有一個就是東方甄選,在去年7月份,抖音“東方甄選自營産品直播間”無預警停播,被抖音關停三天,而且小黃車也被“拖走”了。同時東方甄選宣布在自有app上開播進行銷售,而自有app也是在去年7月初剛開的。

圖源:抖音APP

此外,東方甄選自營産品的抖音賬號不僅不能在直播中使用小黃車功能,就連賬號主頁的商品櫥窗也被關閉。

就在4月22日,東方甄選自營産品抖音也宣布停播1天,具體原因未透露。

圖源:抖音APP

在今年3月13日,董宇輝在直播中透露,當天抖音的團隊找他開了一下午會,向與輝同行提出了很多發展思路和期望,尤其是希望與輝同行發展再快些。

董宇輝表示,抖音的要求太高了,目前與輝同行已經夠快了,但還是與抖音的期望有差距,這讓他感到“壓力山大”。這也可以看出,在直播帶貨領域抖音陷入了增長焦慮。

圖源:抖音

而電商平台們積極拓展達人直播之外的增長可能,比如從去年雙11開始,不管是平台還是商家,都在去頭部。

數據顯示,在去年雙11期間,淘寶達播、店播雙雙爆發。截至11月11日0點,已産生58個破億直播間,其中7位達人主播、7個品牌店播爲今年首次破億。店播也成爲新的增長引擎,38個店播直播間成交額破億,451個成交額破千萬元。

今年,電商平台也刮起一股短劇風,淘寶、拼多多、京東等都加持短劇帶貨,還不斷加大平台內容的投入。

京東更是做出了數字人“東哥”在平台直播帶貨,且一晚就賣出了5000萬。

直播帶貨監管趨嚴,帶貨風險加大

直播帶貨這個行業已經從粗放式轉變爲精細化發展階段,這也意味著直播帶貨行業越來越規範。主播要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了,這也是主播不斷拓展業務線的原因。

前段時間《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並將于7月1日正式施行。

該條例旨在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在直播電商消費場景的相關權益也得到一定的完善,該條例要求直播帶貨必須說清楚“誰在帶貨”“帶誰的貨”。

圖源:《條例》截圖

其中第十三條規定:經營者應當在其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

經營者通過網絡、電視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在其首頁、視頻畫面、語音、商品目錄等處以顯著方式標明或者說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由其他經營者實際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還應當向消費者提供該經營者的名稱、經營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

第十四條則規定:經營者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依法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義務。

直播營銷平台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明確消費爭議解決機制。發生消費爭議的,平台應當根據消費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相關信息以及相關經營活動記錄等必要信息。

此前,有網紅帶貨翻車後,就開始推卸說是廠家的責任,和他們帶貨沒有任何關系,他們只是售貨員。

此次《條例》通過將規範性文件《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中的相關內容上升爲法定義務,明確了平台、直播間和主播“人人有責”,誰帶貨,誰的貨,都有相同的責任。

要是以後有主播賣假貨,怕是再也脫不了關系,且要負一定的法律責任,再也不能當甩手掌櫃了。

作者 | 李迎

0 阅读:141

電商報

簡介:電商行業信息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