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被貶下凡之時,玉帝警告了什麽?難怪沙僧再也不敢飛回天庭

金寶講故事 2024-04-17 09:01:01

認真看過《西遊記》的讀者會發現,這一部神魔小說乍看之下诙諧幽默、通俗易懂,實則暗藏了諸多玄機奧秘。

好比取經成員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可每當遇到困難危險的時候,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孫悟空飛到天庭搬救兵。

孫悟空也深知孤掌難鳴的無奈,有時也會帶上豬八戒一起飛回天庭,可唯獨沙僧卻從沒有上天搬救兵,這是否暗藏了一些言外之意?

一、上天搬救兵

爲了前往西天靈山取經,唐僧的取經隊伍需徒步走完十萬八千裏,還要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方能取得五千零四十八部經書。

因此西天取經也是一個磨煉、修行的過程,當遇到強大妖王之時,就不需要個人英雄主義,反而要注重團隊協作,甚至要到西天靈山、天庭去尋找支援協助。

爲此,孫悟空頻頻施展筋鬥雲,跑去如來、玉帝那裏搬救兵。在唐僧的取經隊伍路過鳳仙郡的時候,孫悟空還帶著豬八戒一塊飛到了玉帝那裏,這才知道鳳仙郡之所以有三年的旱災,完全是因爲鳳仙郡的郡候推翻了玉帝的供桌,還讓野狗吃了供桌上的貢品,惹得玉帝勃然大怒。

既是如此,爲何從不見沙僧架起祥雲飛到天庭尋找幫助?你要知道,沙僧的前身卷簾大將可是非同小可、左右逢源 。

二、沙僧的前身

通過原著的設定來看,沙僧的前身乃卷簾大將,他時時刻刻陪伴在玉帝的身邊,負責玉帝的安全工作。

如此看來,沙僧當年可是玉帝身邊的大紅人,他頻頻跟著玉帝出入各種高級場所,和天庭的諸多大佬關系匪淺。

只要沙僧願意,他飛到天庭請大佬出手協助降妖伏魔,不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麽?那沙僧爲何從不飛回天庭?

對于這個問題,作者吳承恩也巧妙地借著沙僧的一句話,將沙僧的性格脾氣展現得淋漓盡致。

那時取經隊伍路過的號山,唐僧失手被紅孩兒抓走。孫悟空通過土地公了解到紅孩兒神通廣大,卻是牛魔王的兒子。

聽聞這個消息,孫悟空喜上眉梢,他認爲自己和牛魔王是兄弟,也就是紅孩兒的叔叔。憑借叔叔這一層關系,紅孩兒怎麽也要給自己面子,繼而乖乖地放了唐僧。

這個時候,沙僧卻說道:“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禮相邀,他那裏與你認甚麽親耶?”

事實證明沙僧所言非虛,紅孩兒壓根就不給孫悟空面子,還噴出三昧真火硬生生燒死了孫悟空一條性命。

從沙僧的言語上不難看出他表面憨厚老實,實則是一個默不作聲、洞若觀火之人。這也難怪,這和沙僧的職業有關,畢竟卷簾大將常年陪伴在玉帝左右,自然有一套靈活的爲官之道。

但取經大業非同小可,沙僧也心知肚明,若取經路上遇到了凶險萬分之境,沙僧要面子,還是要飛到天庭搬救兵?答案當然是後者,可沙僧卻沒有這麽做,如此看來,沙僧還有一個難言之隱,你且聽一聽玉帝當年警告了沙僧什麽話?

三、玉帝警告了什麽?

原來在某屆蟠桃盛會上,身爲卷簾大將的沙僧失手打碎了一個玻璃盞(原著就是玻璃盞)。

玻璃盞乃尋常之物,畢竟凡間四大部洲的各國都出現了玻璃盞,可玉帝不知怎麽回事,竟雷霆震怒。他喊來了劊子手,將沙僧的腦袋壓在了虎頭鍘之下。

天庭諸仙見玉帝大動肝火,一個個也是沉默不語、明哲保身,唯有赤腳大仙敢于納谏,最終成功說服了玉帝,給沙僧留了一條性命。

可玉帝仍認爲沙僧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他將沙僧打得半死不活,然後將其貶到了寸草不生、魚蝦全無的流沙河,每七日還讓飛劍穿過沙僧的胸膛。

流沙河連鵝毛都不能浮,沙僧饑寒交迫之下只能吃人度日。看到這不禁想問,沙僧只是打碎了一個玻璃制品,玉帝爲何會火冒三丈?

其實,沙僧之所以遭此橫禍無非是“禍從口出”,原來沙僧自己是這麽吹噓的:“出入隨朝予在上,往來護駕我當先;南天門裏我爲尊,靈霄殿前吾稱上。”

沙僧在南天門裏稱王稱霸也就算了,居然還說自己在靈霄寶殿也“稱上”。靈霄寶殿可是玉帝的辦公場所,可沙僧成了玉帝身邊的紅人之後變得飄飄然,甚至恃寵而驕,這才惹來了殺身之禍。

可以預見的是,當年玉帝雖然饒了沙僧一命,但玉帝也發出了嚴厲警告,他不想再看到沙僧,否則見一次打一次。

沙僧死裏逃生,當然謹記玉帝的警告,再也不敢飛回天庭。

這樣一來,不僅能解釋沙僧爲何從不上天搬救兵,還能解釋觀音明明答應沙僧取經成功之後“官複原職”,可沙僧依舊沒有重歸天庭,反而成了靈山的金身羅漢。

綜上,吳承恩的《西遊記》耐人尋味,表面上寫的是仙佛妖魔,實則將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系展現得淋漓盡致,著實讓人啧啧稱奇。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