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家譜,“加”出興趣和親情

新黃河 2024-04-28 21:30:25

近日,在萊鋼高級中學教學樓大廳內,地理求知社團“我的家族”展板前吸引了不少學生駐足,近30幅學生繪制的“地理家譜”集中展示,張張都讓人不禁贊歎。“天津用快板來表示,太有創意了!”“上下五代人的變遷全部寫清楚了,最少有六七十人。”“省份地圖畫得真漂亮!”現場師生們邊看邊點評。

這些“地理家譜”都是高一學生將自己收集來的家族成員相關信息整合而成的,包括他們的出生地、遷徙軌迹等,結合地理知識,獨立繪制出各自家族在不同地域的發展脈絡。

“祖上由山西洪洞縣遷入山東萊蕪”“大姑奶奶因婚姻遷至威海,五舅姥爺因工作遷至武漢”“江蘇、濟甯、泰安、濟南”……這些“地理家譜”覆蓋最少的也包括了家族三代的變遷,有變遷緣由,有變遷地點,有定居地點的民俗、地貌,甚至還有家風家訓、姓氏起源等延伸知識,內容豐富,版式多樣,非常吸引人。還有很多同學別出心裁,用卡通圖畫表示地名,淄博用烤串、威海用大海、武漢用熱幹面、四川用辣椒等,不僅體現了學生們的用心,也呈現了他們在繪制過程中對遷移地的地理特征細致的調查和了解。

萊鋼高級中學高一地理老師解曉慧介紹,每隔幾周,他們就會根據地理學習的進度,布置相應的地理實踐作業。結合“人口的遷移”這一章節讓學生繪制“地理家譜”,從自己身邊人的遷移經曆出發,深刻理解這一地理知識,學生們對這類作業的興趣高漲。

“我用了兩周完成,很有成就感。”高一學生劉俊瑤說,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她特地托人找到的家譜,打了近三十個電話咨詢,才問清楚了親人們現在的住所。面對面詢問長輩,網絡留言、打電話咨詢遠方的親人,參考家譜等,一個名字一個地點一個框架,學生們爲了繪制“地理家譜”可謂是大費周折,但也收獲滿滿。

“我了解到自己的老家是從山西遷過來的,印象非常深刻,對人口遷移這一章節應該永遠都不會忘。”高一一班王欣怡說。還有很多同學因爲繪制家譜,跟多年不聯系的遠方親人取得了聯系。“我才知道原來家人分布在五湖四海,好多年不聯系的姑奶奶突然聯系上了,現在科技發達了,平時我們可以通過微信多和親人溝通了。我還了解到姑父在新西蘭定居了,以後有機會想到新西蘭去看看那裏的風景。”高一九班鹿欣婕說,她還通過繪制家譜了解到了家庭成員的出生地、定居城市,以及當地的特點、特産等,感受到了地理學習的樂趣和意義。

地理和家譜這兩個看似遙遠的領域,卻在萊鋼高級中學地理老師的課堂上融合了。萊鋼高級中學的地理老師通過讓學生繪制“地理家譜”這一實踐作業,打開了地理學習的全新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掌握了地理知識,對曆史、政治、傳統文化等方面都有涉及,甚至對繪畫、理科思維也是很好的鍛煉。不局限于課本,實現對學生認知思維和實踐力的拓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極大地增強了學習地理的興趣。”解曉慧說。

除了“地理家譜”,在萊鋼高中的地理課堂上,還有“觀察校園植被”“流水地貌模擬實驗”“栾家嶺公園地理實習”等,老師們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學習實踐活動,通過“地理+”,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和興趣,促進全面發展。

(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高明 趙冰)

編輯:呂冰 校對:高新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