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達到B級片?阮經天最後10分鍾讓我血脈偾張,這片後勁太大了

電影爛番茄 2024-03-07 19:03:11

一部熱血尺度B級片,最近不僅引爆了院線,更是引爆了外網。

豆瓣從8.1直飙8.3,觀衆評價就一個字:爽。

很久沒有在院線,看到這種充斥著暴力暗黑又跟當下年輕人對味的電影了。

番茄君也是第一時間就去觀看了全片。

不誇張地說,在《智齒》之後,這部《周處除三害》,可能又是一部,十年之後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的電影。

一方面,導演在片中極盡揮灑著男性的荷爾蒙魅力,就像在創作一幅沒有彎彎繞的油畫。

另一方面,阮經天再次露面,雖然已經42歲,但身上依舊保留著幹淨純良的氣質,那種純粹感,讓他的演技可塑性,比同年齡的男演員高出幾個檔次。

上映之前,不少人都覺得,《周處除三害》是一部以血腥和獵奇爲賣點的大尺度片。

可番茄君要說的是,在某種程度上,它在用最簡單的電影技法,講述最經典的電影故事。

整部影片以阮經天飾演的陳桂林爲核心,圍繞著他身上的三個疑點展開,讀懂這三個疑點,你便讀懂了整部電影。

01、拍出了深層次的“三害”和“三毒”

看電影之前,要對“周處除三害”的典故有所了解。

該典故出自《世說新語》,講西晉時,有個叫周處的小馬仔,他橫行霸道爲禍鄉裏,與山中白虎水中蛟龍並稱“三害”。

有人慫恿他去殺白虎,斬蛟龍,成功後,周處發現自己也是“一害”。

于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從此三害皆除,是爲“周處除三害”。

而這個典故,也從陳桂林的嘴裏說了出來。

《周處除三害》的表層故事很簡單,陳桂林本身也是幫派混混,不斷槍殺各種大佬。

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了肺癌,命不久矣,爲了找尋自身價值,他前去警局自首。

結果發現,在警局的通緝榜上,自己只排“第三”。

陳桂林決定要在死之前,讓自己留名,而留名的唯一可能,就是手刃通緝榜前二。

于是,他開始追殺排名第一的林祿和與排名第二的香港仔。

有了“周處除三害”的故事鋪墊,整部電影的邏輯結構異常清晰,是幫派片中典型的“追殺+救贖”的故事。

但與其他幫派片不同的是,在導演黃精甫的鏡頭之下,在化身周處的陳桂林身上,多了一層關于俗世和人性的隱喻。

電影的英文名很神奇,名爲《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翻譯過來,是《豬蛇鴿》。

對應的,是三個佛教概念“三毒”裏的“貪嗔癡”。

鴿子代表貪,這個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在日常生活中,鴿子一直是和平美好的象征。

但在佛教語境裏,因爲鴿子的生理特征,讓它可以永無止境一直吃下去,所以就用鴿子來比喻人永遠無法滿足的貪欲。

蛇表示的是嗔,這是因爲古人認爲蛇脾氣暴躁,一言不合就咬人。

豬代表癡,因爲豬普遍蠢笨,因不明白業力及因果,並往往因此受苦。

看完《周處除三害》,會發現電影中特征最顯著的三個人,和“貪嗔癡”及“鴿蛇豬”是一一對應的。

排名老大的林祿和,是意向“鴿子”化身。

他和鴿子很像,平日裏是清修的尊者,粗茶淡飯,麻布素衣,溫潤和藹,對手下的信徒親和力有加。

可背地裏,他卻是害人不眨眼的惡魔,只要忤逆自己的人,就會被殺死塞進棺材送進地獄。

他一邊享受著信徒的朝拜,一邊用信徒的錢財,撐起自己奢靡的生活,表面簡單清貧,底下豪宅宛若宮殿,更有美女在懷,極盡奢侈。

而他儲藏櫃裏,那些來自塵世信衆的“身外之物”,則是他貪欲的具象化。

另外,電影中還有一個細節,是林祿和的情人已經懷孕。

但即便如此,依舊被陳桂林一槍爆頭,這代表著,關于林祿和的貪念被完全抹除,斬草除根。

排名老二的香港仔,顯然是意向“蛇”。

這不僅僅因爲他手臂上那條花蛇紋身, 更因爲他對小美母女強烈的占有欲。

小美表面自由,實際上是他圈養的寵物,要時刻服從他的意志,並充當他的玩物。

片中對香港仔“嗔”的強調,還在他對小弟的態度上。

只因爲看他拍小美屁股而笑了一聲,香港仔就將足足七個酒瓶砸在了他腦門上,以此發泄不滿。

香港仔不止一次因情緒失控暴走,“嗔”字至此被具象化。

而意向“豬”,代表的則是陳桂林。

陳桂林最早入行,可能是爲了掙錢照顧自己年邁的奶奶。

他會殺害黑道大佬,躲開警察的追捕後,他會放肆大笑,他做事情從不考慮後果,就算是追殺兩位通緝犯,也是沒來由的一句“爲了留名”。

前期的陳桂林,可以說是非不分,善惡不分,是符合“癡”的特征的。

至此,片中的“三害”其實是“三毒”,而“三毒”和“三害”相輔相成,既指代借陳桂林之手除掉三個通緝犯,更像是陳桂林,對自己人性的一次淨化。

02、拍出了不爲人知的“兩個意象”

《周處除三害》雖然從頭打到尾,但片中有兩個容易忽視的細節和意象,代表著整部影片的核心。

第一個意象,是微笑。

阮經天在電影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貫穿全場的七次微笑。

這七次微笑,代表著陳桂林的轉變,也是他一生的注解。

剛開始的笑,是人性的笑。

在執行槍殺任務的時候,聽著旁邊的小弟講述自己的英雄過往,那得意的笑容,看著十分幹淨,跟一個黑道殺手的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這個笑容,與他跟奶奶打電話時候的笑容,其實是一層含義。

雖然幹著害命勾當,但陳桂林的世界是很單純的,他身上有來自世界的善意,這善意是支撐他活著的底層原因。

一份,是來自奶奶的善意,存在那只粉色的兒童手表中;另一份,是來自老大的善意,存在老大給他的那身寬大的黑色西服裏。

兩份善意,代表著陳桂林人性善念的全部,這種善最後也被他救下的姑娘程小美繼承。

她戴走了手表,爲他補好了衣服,是陳桂林死後善念延續下去的希望。

中間的笑,是野性的笑。

他成功槍殺黑老大後,逃脫警察的追捕,有挑釁的笑容。

他殺死林祿和後,靈修堂的歌聲繼續響起,他無奈被氣笑。

自首時,他面對媒體,高舉雙手驕傲地笑。

陳桂林心中的野性,更多是在追殺香港仔的時候表現出來的。

這段追逐戲,導演全程用了野獸感十足的表現手法,不是在陸地奔跑,就是在水中纏鬥,血肉模糊,直到有一個人倒下。

心中的欲望,是陳桂林對“留名”的執念,尤其在面對自己要除的“惡”之時,這種欲望總會找到出口和源頭。

最後的笑,是神性的笑。

給番茄君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死刑之前,最後一笑。

這一笑,看起來不像是個普通的人。

因爲人面對死亡,更多是恐懼,而陳桂林,則有種向死而生的神聖感。

片中,導演對這種神性,有著異常清晰的表述,甚至超越了事實邏輯。

陳桂林被邪教教衆戳中一刀後,活埋在棺材中,卻能像沒事人一樣頂開棺材板,挖出手槍,手刃整個邪教組織。

從他刨出墳茔的那一刻,屬于“人和獸”的陳桂林,早就不存在了。

他像一個重生的神,專爲除害而來。

所以面對殺戮,他面無表情。

在靈修堂中,有很多個魔幻現實的鏡頭,張力感極佳。

信衆在林祿和的大幅畫像下拉著琴唱著歌,陳桂林卻安然地裝著彈夾,然後一個一個將他們行刑般殺死。

這種殺戮,結合陳桂林的表情,完全像是正義的,凜然的,沒有任何道德負擔的。

七次微笑,三重身份的轉變,讓陳桂林這個單純的人,變得層次豐富起來。

他跟以往任何一部電影中的好人或壞人都不一樣,這仿佛是他打怪升級,肉身成聖的過程。

就像《西遊記》裏雖時常殺生,又不妨礙成佛的孫悟空一般。

行爲是手段,神性是結果。

這也恰恰是《西遊記》的核心思想,被《周處除三害》完美化用。

第二個意向,是槍。

看這部電影,大家一定要注意到,陳桂林手中的槍。

其實他自己的,屬于“黑道”的槍,早在和警察陳灰打鬥的時候,就丟掉了。

而四年來,他手裏的那把槍,其實是從陳灰那奪過來的警槍。

導演爲什麽要這麽處理,要用一把警槍,剝奪通緝犯,剝奪整個邪教組織的人命?

因爲在文明社會裏,槍代表著暴力,也代表著權力。

尤其是審判權。

警槍從陳灰到陳桂林,可以看成,是一種審判正義權的移交。

導演在這個細節裏,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有些害,就是需要用以暴制暴的手段去除掉。

帶著槍的陳桂林,完成的不僅僅是一次“除害”的過程,更是一次自我救贖和自我變革。

他漂泊半生,爲的不就是江湖留名。

這讓他身上,有了古早時期,國産武俠片放蕩不羁,恣意潇灑的氣質。

陳桂林做事從不考慮後果,交在他手上的權力,他就按自己的意願去執行。

殺完後自首的環節中,有一個特意給到的鏡頭特寫。

陳桂林鄭重地將手槍,還給了陳灰,隨後才安然戴上了手铐。

就像一個遊俠,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後,交還權力,讓一切重歸秩序。

陳桂林的內驅力,是“獸人神”三性。

而他執行的手段,卻是槍這一種意向。

至此,內外完成了統一,陳桂林的形象,也在最後一刻,變得高大神聖起來。

03、拍出了一個無法解釋的靈魂

《周處除三害》中,陳桂林形象的可貴之處,他與任何幫派片中的角色,都有著本質的區別。

幫派片中,角色總有一個無比明晰的動機。

英雄的行爲,總是利他的,可以是除惡務盡,也可以是劫富濟貧;

反派的行爲,大概率是利己的,可以爲了權力,爲了利益,或是爲了複仇。

但陳桂林的動機是什麽呢?

既不是利己,也不是利他。

他的動機完全是一個執念,是出于一個將死的亡命之徒,對自己生存價值的追求。

你可以說這是一個普通人應有的邏輯,也可以說,這是一個癌症患者的生存遊戲。

但偏偏不能說,這是一個英雄的宏大敘事。

片中有三處很有意思的設計,代表著陳桂林的三次升華。

第一次,是他去自首,卻看到了通緝犯的“TOP”排行中,自己卻不是第一。

這種驚訝,在阮經天臉上,表現得剛剛好。

就像一個孩子,突然被某種遊戲規則激起了欲望,並強烈想參與其中,執念就此而來。

第二次,是殺香港仔的時候。

當香港仔問他,給我一個(殺我的)理由時。

陳桂林沒說話,只是用槍口,指了指自己被他劃破的眉骨。

這一刻,香港仔明白了,陳桂林和自己是同一類人。

他可以因爲小弟的一聲笑砸碎七個酒瓶,陳桂林自然也可以因爲眉骨上的一刀,取他性命。

這個細節的力量,挽救了這段劇情設計中的邏輯問題,讓陳桂林完成了第一層的轉變。

第三次,是他在靈修堂大叫,“上天懲罰你玩弄蒼生”。

上天,是個很大的詞。

但仔細想想,林祿和假借上天之名屠戮無辜的時候,用的何嘗不是同一個理由?

只不過,林祿和用的是西方的那一套;而陳桂林,請的是關聖帝君,兩者第一次形成了文化上的碾壓。

這是正統對邪教的清除,也是正義對邪惡的斬草除根。

這樣一來,陳桂林殺戮的行爲,有了“天賦人權”的正義性,這場挑戰人性底線的殺戮,也讓陳桂林這個角色的光芒,多了幾分。

從頭到尾,陳桂林是個無法解釋的形象。

但導演也有失策的地方,有些鏡頭,他在努力試圖解釋,陳桂林的動機。

結尾行刑前的淚水,以及面對神父的忏悔,在番茄君看來,有些多余。

最後的十分鍾,阮經天用自己精湛的表演,感情的奔湧,讓人血脈噴張,幾乎就共情了這個失去奶奶,被醫生欺騙,但立地成佛的角色。

而幾個“對不起”,卻讓他“放下屠刀”的過程,被曲解。

陳桂林最後的淚水,很容易被理解爲慚愧和自我悔恨。

事實上,如果前面的一切劇情成立,他被抓,被行刑,是不應該有悔的。

有悔,是俗氣;無悔,才是本色。

因爲他的悔,無法找到指向性,唯一能解釋的,就是對自己行爲的歉疚和自我治愈。

他應該帶著心滿意足走向刑場,就像最後他擡起頭,留給世界的一個笑容。

這個笑容,不是對俗世的留戀,而是對自己行爲的無悔。

結尾雖然弱了,但這並不妨礙,《周處除三害》,是一部好片。

也是今年,甚至近五年來,最好的華語片。

阮經天已經打開了另一扇大門,以後他的演藝道路,該是坦途。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

3 阅读:263

電影爛番茄

簡介:專注于自媒體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