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從晉陽起兵奪取帝位至統一天下禅位太宗過程解讀

生遠評軍事 2023-01-14 09:41:01

(一)唐高祖李淵反叛前的主要人生經曆。

1.北周武帝時期生于長安,體有三乳,性格寬仁,爲人樂觀,襲封唐國公(唐國公一爵始于其祖父李虎,其父李昺因襲之),隋代北周時僅15歲。

唐高祖李淵(566—635年)畫像:

2.隋朝隋文帝時期,受隋文帝及皇後獨孤氏喜愛,先後任千牛備身(此時已恢複李姓)、谯州刺史(第一次參政爲官)與隴州刺史。

隋文帝楊堅(541—604年)畫像:

3.隋朝隋炀帝時期,先後任岐州刺史、荥陽郡太守、樓煩郡太守、殿內少監(第一次入京爲官)、衛尉少卿(亦爲京官)、弘化留守(始掌兵權,統領隴右地區郡兵)、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展露軍事才能,兩殲賊匪、一破突厥)、太原留守(在隋朝所任的最後一任官職,不久李淵起兵反叛),逐步顯露軍事才能以及成長爲地方大員。

隋朝太原郡(李淵在此任太原留守)位置:

(二)唐高祖李淵反叛的具體原因分析。

1.“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李淵當初留守太原時任晉陽宮(隋炀帝行宮)監,被副監裴寂(也是他後來的得力助手)設計與宮女過寢,因此有犯宮闱、辱帝尊而被族誅的潛在風險。

晉陽古行宮圖:

2.“所在盜賊益多,突厥數犯邊,高祖兵出無功”,面對盜賊猖獗、突厥寇邊的內憂外患形勢卻無能爲力,李淵面臨不稱職、無擔當、屍位素餐的指控,才有了後來隋炀帝派人來抓捕李淵的惡果(後臨時取消),這更加令李淵心中不安。

隋朝突厥疆域圖(分爲東西二部):

3.“是時,隋政荒,天下大亂,炀帝多以猜忌殺戮大臣”,隋炀帝好猜忌殺戮大臣,某次與李淵外甥王氏的對話中流露出想要李淵速死的想法,被李淵得知後在心中種下了憎恨反叛隋朝的火種。

隋炀帝楊廣(569—618年)畫像:

4.“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其子李世民在反叛之前就早早的做了反叛的各項准備,“陰結豪傑,招納亡命”,有了反叛的效忠者與策劃者。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畫像:

5.“是時,劉武周起馬邑,林士弘起豫章,劉元進起晉安,皆稱皇帝……”,李淵反叛之前已有48路豪強分別稱帝爲王割據一方,給了李淵反叛的信心與時機。

隋末群雄割據圖:

6.“而劉武周攻汾陽宮”,馬邑郡的割據勢力劉武周攻打隋炀帝汾陽行宮的行爲使得李淵有借口趁機募兵壯大,遂“旬日間得衆一萬”,初步有了反叛的實力。

隋末枭雄劉武周(?—620年)畫像:

7.“副留守虎贲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見兵大集,疑有變,謀因禱雨晉祠以圖高祖”,李淵設計殺害忠于隋朝的太原副留守王威和虎牙郎將高君雅,政權和兵權都落入他手中,使之反叛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光明正大的進行。

誣告王、君二人謀反的劉政會畫像:

8.“遣劉文靜使突厥,約連和”,李淵與突厥人結盟,擁有強大的背後盟友。

唐初功臣劉文靜(568—619年)畫像:

9.“裴寂爲長史,劉文靜爲司馬,石艾縣長殷開山爲掾,劉政會爲屬,長孫順德、王長諧、劉弘基、窦琮爲統軍”,李淵擁有一整套的人才管理系統和三個傑出優秀的兒子,是他敢于反叛的潛在實力和必要保障。

唐初功臣裴寂(573—629年)劇照:

10.“天賜生虎,西魏時,賜姓大野氏,官至太尉,與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爲柱國,號"八柱國家",李淵祖父爲西魏“八柱國”之一,是典型的關隴貴族後裔,擁有崇高的地位,獲得了來自關隴貴族與北方平民的支持。

李淵家族世系圖,祖父爲西魏八柱國之一:

(三)李淵從反叛至奪取帝位的進程解讀。

李淵從晉陽起兵至攻占長安作戰路線圖:

1.大業十三年(617年)六月起兵、開府、開倉振糧:六月己卯,傳檄諸郡,稱義兵,開大將軍府,置三軍。

2.七月誓師、南下、安排留守:七月壬子,高祖杖白旗,誓衆于野,有兵三萬,以元吉爲太原留守。

3.八月敗宋老生、突厥來助、攻至河東:八月辛巳,敗宋老生于霍邑……癸巳,次龍門,突厥來助……骁衛大將軍屈突通守河東,絕津梁。

4.九月稱太尉、增僚佐、渡黃河、守潼關、入三輔、會義兵、招賊寇、放宮女:九月戊午,高祖領太尉,加置僚佐……隴西公建成、劉文靜屯永豐倉守潼關,敦煌公世民自渭北徇三輔……郿賊丘師利李仲文、盩厔賊何潘仁向善思、宜君賊劉炅皆來降。

5.十月至長樂宮、圍長安城、禁犯隋廟:十月辛巳,次長樂宮,有衆二十萬。

6.十一月克長安、收圖籍、約法章、立新帝、改年號、任丞相、封唐王:十一月丙辰,克京城……約法十二條,殺人、劫盜、背軍、叛者死。癸亥,遙尊隋帝爲太上皇,立代王爲皇帝。大赦,改元義甯……隋帝授高祖假黃钺、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錄尚書事,進封唐王。

7.十二月追封先祖、分封諸子、增設官員:十二月癸未,隋帝贈唐襄公爲景王。

8.大業十四年、義甯二年(618年)正月准予李淵劍履上殿等多項特殊待遇:二年正月丁未,隋帝诏唐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加前後羽葆、鼓吹。

9.二月平定樊鄧、出使荊襄:二月己卯,太常卿鄭元璹定樊、鄧,使者馬元規徇荊、襄。

10.三月加封二子、炀帝被弑、楊浩即位、沈法興反、晉升相國、張長遜降:三月己酉,齊國公元吉爲太原道行軍元帥……戊辰,隋帝進唐王位相國,總百揆,備九錫,唐國置丞相等官,立四廟。

11.五月建天子旗、王德仁降、隋帝禅位、李淵稱帝、改元大赦、改郡爲州:五月乙巳,隋帝命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極殿……改郡爲州,太守爲刺史。

(四)李淵稱帝後統一天下的進程解讀。

1.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李淵任命李世民與劉文靜征討薛舉:癸未,薛舉寇泾州,秦王世民爲西討元帥,劉文靜爲司馬。

2.七月劉文靜被薛舉敗于泾州、河套郭子和歸降:七月壬子,劉文靜及薛舉戰于泾州,敗績。乙卯,郭子和降。

3.八月劉文靜免死、隴右薛舉死、河西李軌降、王德仁反、秦王討薛仁杲(薛舉之子):八月壬申,劉文靜除名。戊寅,約功臣恕死罪。辛巳,薛舉卒。壬午,李軌降。

4.九月置軍府、薛仁杲敗窦軌、江都宇文化及稱帝:九月乙巳,慮囚。始置軍府……辛未,宇文化及殺秦王浩,自稱皇帝。

5.十月瓦崗軍領袖李密歸降、邵江海歸降:十月……己卯,李密降……邵江海降。

6.十一月涼王李軌再次反叛、李世民擒拿薛仁杲:十一月……乙巳,涼王李軌反……己酉,秦王世民敗薛仁杲,執之。

7.十二月李世民晉升太尉、瓦崗軍領袖李密謀反被殺:十二月壬申,世民爲太尉……庚子,光祿卿李密反,伏誅。

武德元年李世民攻打圻墌城路線圖:

8.武德二年(619年)正月兩路義軍歸降:正月……丙寅,張善相降。己巳,楊士林降。

9.二月赦免四州囚犯補充兵源、窦建德一路揮師南下:二月……甲午,赦並、浩、介、石四州賈胡堡以北擊囚。閏月,窦建德陷邢州,執總管陳君賓。

10.三月又四路義軍歸降、窦建德繼續攻城略地:三月甲戌,王薄降。庚辰,蔣弘度、徐師順降。丁亥,窦建德陷趙州。丁酉,李義滿降。

11.四月一人歸降、劉武周敗李元吉、朱粲反叛、王世充稱帝攻城:四月,綦公順降。庚子,並州總管、齊王元吉及劉武周戰于榆次,敗績。辛醜,朱粲殺段確以反。乙巳,王世充廢越王侗,自稱皇帝。癸亥,陷伊州,執總管張善相。

12.五月河西涼王李軌被部下擒住來降:五月庚辰,涼州將安脩仁執李軌以降。

13.六月窦建德橫行河北、劉武周攻略山西、胡人反叛:六月……庚子,窦建德陷滄州。丁未,劉武周陷介州……離石胡劉季真叛,陷石州,刺史王儉死之。

14.七月山東徐圓朗歸降:七月壬申,徐圓朗降。

15.八月隋恭帝病逝、窦建德在河北持續攻城略地:八月丁酉,酅國公薨。甲子,窦建德陷洺州,執總管袁子幹。

16.九月淮南杜伏威歸降、劉武周敗裴寂殺姜寶誼橫行山西、窦建德攻占兩州:九月……丁醜,杜伏威降。裴寂及劉武周戰于介州,敗績,右武衛大將軍姜寶誼死之。庚辰,窦建德陷相州,總管呂珉死之……梁師都寇延州,鄜州刺史梁禮死之。

17.十月河北羅藝歸降、劉武周持續南下:十月己亥,羅藝降……壬戌,劉武周寇晉州。

18.十一月窦建德俘虜淮安王神通與總管李世勣:十一月丙子,窦建德陷黎州,執淮安王神通、總管李世勣。

19.十二月劉武周敗永安王李孝基:十二月丙申,獵于華山。永安王孝基及劉武周戰于下邽,敗績。

武德二年窦建德攻占河北郡縣路線圖:

20.武德三年(620年)正月王行本歸降:三年正月己巳,獵于渭濱。戊寅,王行本降。

21.二月獨孤懷恩與劉師善二人謀反,皆被誅殺:二月……獨孤懷恩謀反,伏誅。辛酉,檢校隰州總管劉師善謀反,伏誅。

22.三月胡人劉季真歸降:三月……乙酉,劉季真降。

23.四月李世民敗宋金剛(劉武周悍將)與劉武周、王世充作亂:四月……乙酉,劉季真降……甲寅,秦王世民及宋金剛戰于雀鼠谷,敗之。辛酉,王世充陷鄧州,總管雷四郎死之。壬戌,秦王世民及劉武周戰于洺州,敗之,武周亡入于突厥。克並州。

24.五月李世民屠城:五月壬午,秦王世民屠夏縣。

25.六月下令爲隋炀帝建造陵墓:六月……癸卯,诏隋帝及其宗室柩在江都者,爲營窆,置陵廟,以故宮人守之。

26.七月李世民征討王世充、突厥寇邊:七月壬戌,秦王世民討王世充……丙戌,梁師都導突厥、稽胡寇邊……

27.八月一人歸降:八月庚子,慮囚。甲辰,時德睿降。

28.九月一人歸降:九月癸酉,田瓚降。

29.十月河北漁陽高開道二人歸降;十月戊申,高開道降。己酉,楊仲達降。

30.十二月瓜州刺史反:十二月己酉,瓜州刺史賀拔行威反。

武德三年洛陽王世充政權勢力圖:

31.武德四年(621年)正月李建成討伐胡人:四年正月辛巳,皇太子伐稽胡。

32.二月董阿興與李仲文謀反:二月……己醜,車騎將軍董阿興反于隴州,伏誅。乙巳,太常少卿李仲文謀反,伏誅。

33.三月窦建德攻占管州:三月……乙酉,窦建德陷管州,刺史郭志安死之。

34.四月王世充大敗李元吉、突厥入侵並俘虜長孫順德、張青特被俘:四月壬寅,齊王元吉及王世充戰于東都,敗績,行軍總管盧君谔死之。戊申,突厥寇並州,執漢陽郡王環、太常卿鄭元璹、左骁騎衛大將軍長孫順德……丁巳,左武衛將軍王君廓敗張青特,執之。

35.五月李世民于虎牢關大敗窦建德並擒獲之、王世充與周法明歸降:五月壬戌,秦王世民敗窦建德于虎牢,執之……戊辰,王世充降。庚午,周法明降。

36.六月二人歸降、一人反叛:六月……戊戌,蔣善合降。庚子,營州人石世則執其總管晉文衍,叛附于靺鞨。乙卯,臧君相降。

37.七月獻俘王世充、誅殺窦建德、劉黑闼(窦建德之前的部將)與孟啖鬼造反:七月甲子,秦王世民俘王世充以獻。丙寅,窦建德伏誅……甲戌,劉黑闼反于貝州。辛巳,戴州刺史孟啖鬼反,伏誅。

38.八月劉黑闼開始攻城略地、窦厥侵入代州、山東徐圓朗再度反叛:八月……丁酉,劉黑闼陷鄃縣,魏州刺史權威、貝州刺史戴元祥死之。癸卯,窦厥寇代州,執行軍總管王孝基……兖州總管徐圓朗反。

39.九月三人歸降、王孝恭征討荊襄蕭銑:九月,盧祖尚降。乙卯,淳于難降。甲子,汪華降。是秋,夔州總管、趙郡王孝恭率十二總管兵以討蕭銑。

40.十月劉黑闼攻陷兩州、毛州人董燈造反、荊州蕭銑兵敗被擒:十月……庚寅,劉黑闼陷瀛州,執刺史盧士睿,又陷觀州。癸卯,毛州人董燈明殺其刺史趙元恺。乙巳,趙郡王孝恭敗蕭銑于荊州,執之。

41.十一月李子通降而複叛被殺、劉黑闼攻陷定州:十一月……庚寅,李子通降。丙申,子通謀反,伏誅。壬寅,劉黑闼陷定州,總管李玄通死之。

42.十二月劉黑闼繼續攻占冀州等河北多州、劉黑闼敗李世勣、李世民兄弟奉命征討劉黑闼:十二月乙卯,黑闼陷冀州,總管麹棱死之。甲子,左武候將軍李世勣及黑闼戰于宋州,敗績。丁卯,秦王世民、齊王元吉討黑闼。

武德四年洛陽、虎牢之戰作戰圖:

43.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劉黑闼攻陷相州、一人歸降:五年正月乙酉,劉黑闼陷相州,刺史房晃死之。丙戌殷恭邃降……己酉,楊世略、劉元進降。

44.二月一人歸降、李世民克複邢州、劉黑闼殺羅士信:二月,王要漢降。己巳,秦王世民克邢州。丁醜,劉黑闼陷洺水,總管羅士信死之。

45.三月李世民敗劉黑闼後者逃入突厥、高開道造反:丁未,秦王世民及劉黑闼戰于洺水,敗之,黑闼亡入于突厥。蔚州總管高開道反,寇易州,刺史慕容孝幹死之。

46.四月三人歸降:四月……冉安昌降。己未,甯長真降……戊寅,鄧文進降。

47.五月兩人歸降:五月,田留安降。庚寅,瓜州人王幹殺賀拔行威以降。

48.六月劉黑闼聯合突厥侵略河北(即山東地)、李神通征討徐圓朗:六月辛亥,劉黑闼與突厥寇山東……乙卯,淮安郡王神通討徐圓朗。

49.七月李道玄奉命討伐劉黑闼、劉武周爲突厥人所殺、一人歸降:七月……甲午,淮陽郡王道玄爲河北道行軍總管,討劉黑闼……丙申,突厥殺劉武周于白道……丁酉,馮盎降。

50.八月安葬隋炀帝、吐谷渾與突厥在西面與北面幾乎同時入侵:八月辛亥,葬隋炀帝。甲寅,吐谷渾寇岷州,益州道行台左仆射窦軌敗之。乙卯,突厥寇邊。

51.九月唐軍將領多次大敗突厥人:九月癸巳,靈州總管楊師道敗之于三觀山。

52.十月李元吉奉命討伐劉黑闼、劉黑闼斬殺多位唐廷大將、林士弘歸降:十月己酉,齊王元吉討黑闼……己巳,林士弘降。

53.十一月李建成討伐劉黑闼:十一月庚辰,劉黑闼陷滄州。甲申,皇太子討黑闼。

54.十二月李建成屢敗劉黑闼:十二月……壬申,皇太子及劉黑闼戰于魏州,敗之。

武德五年李世民平定河北劉黑闼線路圖:

55.武德六年(623年)正月劉黑闼被他的將領捉拿前來歸降:六年正月己卯,黑闼將葛德威執黑闼以降。

56.二月劉黑闼被誅殺、徐圓朗被擒拿:二月,劉黑闼伏誅……丙寅,行軍總管李世勣敗徐圓朗,執之。

57.三月三人歸降、一人造反:三月,苗海潮、梅知岩、左難當降乙巳,洪州總管張善安反。

58.四月吐蕃在西部入侵、張善安與龐孝泰在南方作亂:四月己酉,吐蕃陷芳州……辛酉,張善安陷孫州,執總管王戎。丁卯,南州刺史龐孝泰反,陷南越州。

59.五月吐谷渾聯合黨項在河西入侵、高開道聯合奚人在河北入侵:五月庚寅,吐谷渾、黨項寇河州,刺史盧士良敗之。癸卯,高開道以奚寇幽州,長史王說敗之。

60.六月突厥人在朔方入侵:六月丁卯,突厥寇朔州,總管高滿政敗之。

61.七月一人造反:七月丙子,沙州別駕窦伏明反,殺其總管賀若懷廓。

62.八月輔公祏造反:八月壬子,淮南道行台左仆射輔公祏反。乙醜,趙郡王孝恭討之。

63.九月李世民挂帥、張大智造反:九月壬辰,秦王世民爲江州道行軍元帥。丙申,渝州人張大智反。

64.十月張大智歸降、杜士遠造反、突厥請和:十月……張大智降……壬戌,石虞侯率杜士遠殺高滿政,以朔州反。丁卯,突厥請和。

65.十一月張善安爲禍江南:十一月壬午,張善安襲殺黃州總管周法明。

66.十二月張善安歸降:十二月壬寅朔,日有食之。癸卯,張善安降。

武德六年江東農民起義軍領袖輔公祏:

67.武德七年(624年)正月一人造反:七年正月庚寅,鄒州人鄧同穎殺其刺史李士衡。

68.二月高開道被其部下所殺後其部歸降:二月丁巳,釋奠于國學。己未,漁陽部將張金樹殺高開道以降。

69.三月李孝恭俘輔公祐、殺阚棱:三月戊戌,趙郡王孝恭敗輔公祐,執之。己亥,孝恭殺趙州都督阚棱。

70.四月宣布大赦、頒布新律:四月庚子,大赦。班新律令。

71.五月建造仁智宮:五月丙戌,作仁智宮。

72.六月一人造反:六月……壬戌,慶州都督楊文幹反。

73.七月突厥入侵朔方、楊文幹被殺後其部歸降:七月己巳,突厥寇朔州,總管秦武通敗之。癸酉,慶州人殺楊文幹以降。

74.八月吐谷渾與突厥入侵、突厥兵敗後請和:八月己巳,吐谷渾寇鄯州,骠騎將軍彭武傑死之。戊寅,突厥寇綏州,刺史劉大俱敗之。壬辰,突厥請和。

75.十月駕幸慶善宮與老子祠、遊獵各地等:十月丁卯,如慶善宮。辛未,獵于鄠南。

76.十二月亦是駕幸離宮與遊獵各地:丁卯,如龍躍宮。戊辰,獵于高陵。

武德七年左右遊牧政權吐谷渾的疆域圖:

77.武德八年(625年)二月訊察記錄囚犯的罪狀:八年二月癸未,慮囚。

78.四月如幸與遊獵:四月甲申,如鄠,獵于甘谷。

79.六月駕幸離宮太和宮:六月甲子,如太和宮。

80.七月再次駕幸離宮太和宮:七月丙午,至自太和宮。

81.八月與突厥兩次交戰一敗一勝:八月壬申,並州行軍總管張瑾及突厥戰于太谷,敗績,郓州都督張德政死之,執行軍長史溫彥博。甲申,任城郡王道宗及突厥戰于靈州,敗之。丁亥,突厥請和。

82.十月如幸與遊獵:十月辛巳,如周氏陂,獵于北原。

83.十一月如幸與遊獵:十一月辛卯,如宜州,獵于西原。

84.十二月如幸與遊獵:十二月辛酉,至自華池。庚辰,獵于鳴犢泉。

武德八年左右唐朝疆域圖(紅線部分):

85.武德九年(626年)正月任命裴寂爲司空:九年正月甲寅,裴寂爲司空。

86.二月任命齊王李元吉爲司徒:二月庚申,齊王元吉爲司徒。

87.三月至昆明池觀演水戰:三月庚寅,幸昆明池,習水戰。

88.四月禁佛道教:四月辛巳,廢浮屠、老子法。

89.六月李世民殺李建成與李元吉、複佛道教、大赦天下、李世民立爲太子並聽政、廬江郡王李瑗造反:六月丁巳,太白經天。庚申,秦王世民殺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大赦。複浮屠、老子法。癸亥,立秦王世民爲皇太子,聽政。庚辰,幽州都督、廬江郡王瑗反,伏誅。

90.七月大規模撤換三省宰相:七月辛卯,楊恭仁罷。太子右庶子高士廉爲侍中,左庶子房玄齡爲中書令,蕭瑀爲尚書左仆射。癸巳,宇文士及爲中書令,封德彜爲尚書左仆射。

91.八月突厥與吐谷渾請和、李淵禅位李世民即位:八月丙辰,突厥請和。丁巳,太白晝見。壬戌,吐谷渾請和。甲子,皇太子即皇帝位。

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奪權圖:

(五)李淵退位後的結局。

“貞觀三年,太上皇徙居大安宮。九年五月,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谥曰大武,廟號高祖。”貞觀三年(629年)被安排到大安宮居住,實則相當于監控圈禁;貞觀九年(635年)駕崩于垂拱前殿,六年間退居內宮與世無爭,生育了十幾位皇子(唐高祖自第七子開始的15位皇子都是他退位後所生);李淵死後谥號大武、廟號高祖,被尊稱爲唐朝開國皇帝,實至名歸。

南宋垂拱殿複原圖,源自唐朝的垂拱殿:

0 阅读:21

生遠評軍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