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清明節,老傳統:做3事,吃2樣,忌3事,去晦氣,平安順遂

市井覓食記 2024-04-03 00:36:34

春季裏的第五個節氣爲清明,此時世間萬物都恢複了生機,草木重新披上了綠衣,百花也都迎來了綻放期,景色美得令人窒息。不過清明節不單單只作爲節氣,它還有一個身份是中國的傳統祭祀節日,相比時節美景,它更多承載的還是人們對祖先、已逝親人的懷念之情。

如今清明節能成爲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可以說有一半的功勞來自于前一天的寒食節,許多原是寒食節的習俗都在曆史進程中慢慢融入進了清明節,人們對清明節的重視程度才逐漸加重。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按照老傳統記得:做3事,吃2樣,忌3事,祈福去晦氣,四季平安皆順遂。

做3事:

1、掃墓

掃墓是清明節裏最主要的習俗之一,它最初是源于古代的墓祭之禮,不過在早期只有皇帝和上層社會的達官貴人才有墓葬的說法,直到秦漢之後普通平民百姓才開始有墓地,並慢慢形成墓祭的風俗,主要就是體現了我國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優良思想及禮儀文化。

原本掃墓是屬于寒食節的習俗,但後來兩節相融合,大家就開始在清明節進行掃墓。而且距離上一年十月初一上墳燒紙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墓地周圍也會長出不少雜草,落有很多灰塵,趁著清明氣溫回升,剛好去墓地進行一下清掃。

再看看逝去的親人,送去一些吃的喝的作爲供品,燒一些紙元寶和衣物,表達自己對已逝祖先或親人的懷念之心,希望他們能夠在另一個世界也吃飽穿暖過得幸福,也能保佑在世的家人安康順遂。

2、踏青

“清明天氣醉遊郎,莺兒狂,燕兒狂。翠蓋紅纓,道上往來忙”,恰處仲春與暮春之間的清明,天氣最是宜人,氣溫不高不低,陽光正好,四處皆是生機勃勃,柳綠花明,特別適合出門踏青遊玩。

清明三天的小假期,千萬別可惜了這大好的時光躲在家裏不出門,帶著孩子和家人到戶外多走走、逛逛。領孩子在家附近的廣場、公園放風筝、蕩秋千、蹴鞠或是打羽毛球、打籃球都很不錯,呼吸新鮮空氣,曬曬太陽,心情好身體也好。或是帶著全家人找個春景漂亮的地方來個兩三天的短途春遊,悠然享受清明假期。

3、插柳

柳樹是衆多樹木中生命力較爲旺盛的,可能隨手往地裏一插就能成活,這也是爲什麽說“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原因。而且人們還認爲柳條可以“辟邪祛不祥”,所以古人就非常喜歡柳樹,便有了清明插柳的習俗。一是爲了紀念教民墾荒種糧的神農氏,二是爲了紀念忠臣介子推,三則是爲了驅晦避惡,能爲自己帶來好運,于是很多地方至今都保留著插柳的習俗。

每到清明這日,人們就會到路邊或河道邊的柳樹前,折一些柳條帶回家,把它插在門窗或是屋檐下,也有的地方是會把柳條插在田野邊。

吃2樣:

1、吃青團

在南方江南一帶過清明,基本家家戶戶都會買青團吃,而青團也有另一個名字就是“清明果”,用艾草或青汁,將糯米粉染綠,包上喜歡的餡料蒸好食用。

碧青油綠的青團看起來很應景,和宜人、充滿綠意的清明節正相配,吃起來也是清香軟糯很美味。據老一輩的人說,清明節吃青團也有紀念、懷念先人的含義,同時也寓意著接下來的日子能夠有健康、好運常伴在身邊。

推薦做法:【蛋黃肉松餡青團】

食材:艾草葉、糯米粉、澄粉、鹹蛋黃、肉松、沙拉醬、黃油、小蘇打

第一步:艾草摘下嫩葉,淘洗幹淨,煮鍋接水燒開,倒入艾草葉,加小蘇打焯水煮兩分鍾撈出。

第二步:把艾草過涼水,擠去多余的水分,放進料理機裏攪打成艾草泥。

第三步:取100克的澄粉加160克的開水,攪拌至半透明狀,揉成團蓋上保鮮膜備用。

第四步:面盆倒入300克糯米粉,加40克白糖和15克黃油,倒入270克艾草泥,攪拌成面絮,再揉成糯米粉團。

第五步:把糯米粉團和澄粉團揉至融合放一旁備用,鹹鴨蛋黃放進烤箱170度烤十分鍾取出壓成泥。

第六步:鹹鴨蛋黃和100克的肉松、60克的沙拉醬抓拌均勻,揉成30克的餡料球,糯米團則分成45克的小劑子揉成球,中間處按壓填入餡料。

第七步:把餡料包裹好,放進上汽的蒸鍋裏蒸10分鍾左右即可取出,再刷上一層油就可以食用了。

2、吃雞蛋

北方很多地方都有清明節吃雞蛋的食俗,因爲雞蛋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寓意著新生、生命和希望,而且圓潤的雞蛋,也象征著家庭美滿團圓,另外雞蛋的營養價值也很高,清明節吃了也代表著接下來這一年都能身體健康。

有的地方在吃雞蛋前還會先把雞蛋放在眼睛和臉上滾一滾再吃掉,也有的地方是會把雞蛋煮熟塗上顔色,再把五彩蛋投進河中順水沖走,讓下遊的人撈起後食用。

推薦食譜:【醬雞蛋】

食材:雞蛋、洋蔥、螺絲椒、小米椒、香菜、芝麻

第一步:雞蛋沖洗幹淨,鍋中接水燒開,放入雞蛋煮十分鍾撈出。

第二步:將雞蛋過涼水降溫,剝掉雞蛋殼備用。

第三步:煮鍋接適量清水,加一碗醬油和兩勺米醋、一勺白糖,煮至糖融化關火。

第四步:洋蔥切碎丁,螺絲椒和小米椒切圈,大蒜切末,香菜切碎。

第五步:把雞蛋放入大碗中,倒入切好的洋蔥碎、螺絲椒、小米椒和蒜末。

第六步:碗中澆入調好的醬料汁,放一勺白芝麻,蓋上保鮮膜腌一晚即可。

忌3事:

1、忌買新鞋

清明節期間放假,可能會有不少人會和家人、朋友相約逛街,在逛街的時候可以買衣服,飾品等物品,但最好是不要買新鞋。因爲按照家中老人的說法是,鞋與“邪”是同音,清明又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祭日之一,買鞋回家就寓意著“帶邪回家”是非常不吉利的,這可能沒有科學依據能證明,但最好還是別犯了傳統忌諱,觸了黴頭。

2、忌過未時上墳

清明掃墓的時間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說不用特意挑在清明節當日去,在清明節的前三天至後四天的這個範圍內都可以去掃墓,但確定了掃墓的日期後,一定要記得于這日的未時之前去上墳,也就是下午的三點前,過了三點後太陽逐漸下落,墓地的陰氣也會漸濃,就不適合掃墓了。最好是在早上七點至九點之前前往,這時候太陽正升起,陽氣較足更適合掃墓。

3、忌爭吵玩鬧

在清明節祭祖掃墓的時候,整個過程都是比較莊重嚴肅的,所以即使在抵達墓地之前,有與同行之人發生拌嘴、吵架的情況,那到了墓地後也要記得注意不要繼續爭吵了,不然會容易驚擾了祖先或過世親人的安甯,也會影響到其他前來掃墓的人。另外如果帶了年齡小的孩子一起掃墓,要記得提前和他們交代清楚,禁止在墓地前爭吵、嬉笑玩鬧。

——老井說——

有關清明節的習俗、食俗和忌諱也遠不止這些,比如蒸蒿餅、炸馓子、采食螺蛳、吃清明粿、幹粥等等一些食物。還有清明節掃墓忌穿顔色鮮豔的衣服,不能帶在世之人的照片、衣物去上墳燒掉,也不能讓孕婦、病人去掃墓,不吃太過辛辣刺激的食物,最好吃清淡一些的素食、冷食。如果大家還知道哪些關于清明節的習俗、忌諱,也可以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分享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2 阅读: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