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妙絕古今的極品對聯,文情並茂,太有才了

真遊泳的貓 2024-05-14 18:58:42

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對聯達人。喜歡對聯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哦。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3個妙絕古今的極品對聯,文情並茂,太有才了!喜歡對聯的朋友,不要錯過了。

第1副對聯:揆度衆情以宜吾民,保障繭絲,或者孱區成沃壤;被服儒術而君斯邑,刀筆筐箧,將毋俗吏勝經生。

這是清代陝西宜君縣官府衙門的對聯,乃是表達縣太爺治理百姓的宣言方針。

此聯用詞經濟,恰如其分表達了縣太爺牧養百姓的心願和理念,在現代依然有足資參考之處。

上聯說,縣太爺治理百姓,需要考慮各種情況綜合各方因素來讓大多數的百姓都感覺適宜適中,讓老百姓的生活和勞動得到保障,也許能夠讓不太肥沃的宜君縣成爲富裕繁華的縣城。

下聯化用了賈誼《治安策》的名句。賈誼在《治安策》中說:“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爲也。俗吏之所務,在于刀筆筐篋,而不知大體。”

這段話是說,俗吏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文書處理等瑣碎事務上,而缺乏對大局的把握和思考。

下聯說,縣太爺是儒士出身,是正經科舉而來的高明之士,可以知大體兼顧大局,既要講究律法,也要兼顧儒家人情,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父母官,比那些刀筆吏勝過許多。

另外,此聯嵌入了“宜君”的縣名,用得行雲流水,不見斧鑿痕迹,頗見水平。

當然,此聯最妙的是切合縣太爺身份,標榜自己而不過分,弘揚理念而不虛矜,令人刮目相看。

第2副對聯:君竟忘父母衰孱,忍割塵緣騎鶴去;我但覺友朋寥落,怕從天上認鴻歸。

有句話說“白發人送黑發人”,此聯即是此類。一個年輕人去世,他的朋友送上了這副挽聯。

上聯說,死者比其父母早死,讓父母白發人送黑發人,何其忍心,何其不孝!表面是怪責死者死得太早,其實是惋惜悲痛死者之死,讓人間有無限遺憾。

下聯說,死者去世,挽聯作者感覺人間已經沒啥朋友了,看到天上的鴻雁都以爲是死者回來看他了,何其悲傷,何其哀痛!

此聯之妙,在于虛寫死者,而主要從死者的父母以及朋友(即送挽聯者)兩方面出發,通過活在人間之人的感受來襯托人們哀悼死者去世的悲傷,痛心疾首,盡在不言中。

第3副對聯: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何如。

這是南昌滕王閣的對聯。說起南昌旅遊景點,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滕王閣。

畢竟,當年風華正茂的大唐才子王勃,一篇《滕王閣序》名流千古,“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更是驚豔千古,想讓人忘記都不行。

也因此,基本上所有寫滕王閣的對聯,都繞不開王勃這個名字,繞不開《滕王閣序》這篇千古奇文。

此聯同樣圍繞《滕王閣序》而寫,雖然沒有什麽新意,妙在聰明借力,相當省事而又不掉鏈子,足以撐住場面。

上聯直接用“落霞孤鹜,秋水長天”的成句,下聯直接用“閣中帝子”的成句,寫景抒懷皆是題中之義,而要點皆在于“物是人非事事休”與“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與生發。

尤其是“幸此地湖山無恙”與“比當年風景何如”,直接將眼前美景類比當年王勃所見美景,穿梭時空,大筆如椽,沒有在名作面前丟份而是坦然擡起胸膛,大膽彰顯眼前歡樂,在技法上相當有水平,足以令人佩服。

大家有沒有自己創作對聯呢?歡迎留言分享哦。

失業在家,寫文糊口,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請贊賞、收藏和轉發!2塊錢是情,5塊錢是愛,再次感謝大家!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