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後不得安甯,陵墓三次被打開,第二次入殓時身上已長白毛

溫讀pro 2024-04-01 09:37:36

中國古代,統治者不僅生前窮奢極欲,死後也要擁有一個豪華的葬身之所。爲此,他們常常不惜國力,耗費大量民脂民膏,營造豪華陵寢,隨葬寶物更是十分驚人。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垂簾聽政47年之久的慈禧太後。

可是曆史總是諷刺的。

人稱“無冕女皇”的慈禧,生前萬萬不會想到,自己耗費心力修建了大規模的陵寢,死後依舊不得安甯,光是遺體就被來回折騰了三次。

死後極盡哀榮

1908年,慈禧去世。

西太後生前呼風喚雨,風光無限,死後自然也極盡奢華。她的第一次喪葬規模,堪稱清朝帝王後妃之最。

東太後慈安死後,慈禧爲了要顯示自己的地位比她尊貴,下令重新修建了自己陵墓的三座大殿。

據《清史》記載,僅三大殿所用的葉子金就達4592兩以上。

因此,民間將慈禧陵墓稱爲“黃金陵”。

在清代,帝後棺木均用稀有的梓木或者楠木制作,故稱“梓宮”。慈禧寢宮就是用珍貴的楠木制成。木料采自雲南,造價非常昂貴,單單是運費就耗銀萬兩。

慈禧死後,遺體入棺時,身穿華貴壽衣,頭戴珍珠鳳冠,冠上最大的一顆珍珠大如雞卵,胸前佩戴兩挂朝珠和各種佩飾。

大太監李蓮英全程參加了入棺儀式。

據他的侄子所著的《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屍體置入棺中後,在頭前放置1個廣東進貢的翠荷葉,腳下放了1朵粉紅色的碧石大蓮花。

這來自于佛教裏的“頭頂荷花、腳踏蓮花”,寓意“步步生蓮”,確保亡靈能夠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遺體的腳邊,左右各置佛像27尊,全部是用紅寶石、玉雕制的,此外還有翡翠西瓜、翡翠白菜、玉石蓮花、玉雕紅珊瑚樹、祖母綠寶石、玲珑寶塔等數不清的珍寶。

可以說,慈禧太後的陪葬品,已經達到了天文數字,連價值連城都遠遠不足以形容了。

然而,正是這筆巨額的財富,讓她死後難逃厄運,不得安生。

清東陵盜墓案後

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腐朽的清王朝正式退出曆史舞台。

根據《清室優待條件》,清帝退位後,由中華民國政府出兵保護清朝皇陵,祭祀的事情由國家和清王室負責。

溥儀不甘心就此失去皇位,經常和一些遺老遺少以及外國人勾結,企圖複辟。正因如此,民國政府和他的關系逐漸惡化。

之後,民國政府逐漸撤走了一部分守衛清陵的保護部隊,守衛皇陵的責任落到清皇室自己頭上。由于連年戰亂,再加上缺少經費,原來的守陵人也慢慢懈怠了。

畢竟沒有錢和利益,誰也不願意給人幹看祖墳的活。

而這,就爲後面發生的皇陵被盜事件埋下了伏筆。

1928年,清東陵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盜陵案。

軍閥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爲名,炸開清東陵地宮,打通了進入地宮的通道。

貪婪的軍閥痞子見到陪葬的稀世珍寶,眼睛都放光了,如同餓狼撲食,將墓中財寶洗劫一空,搜刮得幹幹淨淨。

爲了方便,他們直接把慈禧遺體擡出棺外,草草扔在了棺蓋上。慈禧身上的龍袍和上衣被扒了下來,就連含在口中的夜明珠,都被撬開嘴拿了出來。

除了慈禧的陵寢之外,乾隆墓地也慘遭其毒手。

一夜之間,孫殿英先後連掘了清東陵慈禧和乾隆兩座陵墓,可謂是“滿載而歸”。

之後,他急著銷贓,便在國內外四處找人代銷珍寶。

一次偶然的機會,部分贓物被衛戍司令部意外截獲,孫殿英盜陵案東窗事發。

此事一出,輿論大嘩,各界人士紛紛致電蔣介石,要求嚴懲孫殿英爲首的土匪流氓。

而已經退位的清王室得到消息後,一開始甚至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滿清遺老寶熙在《于役東陵日記》寫道:“兩陵盜發之變,本年陰曆六月初即微有所聞,方冀其言不實也”。

據記載,末代皇帝溥儀得知祖墳被挖後,“哀痛迫切,淚隨聲下”。

爲了處理此事,溥儀派出了以載澤、耆齡、寶熙爲首的代表團,趕往清東陵收拾殘局。

前清遺老趕到東陵後,發現地宮內一片狼藉:昔日尊貴無比的慈禧太後,如今狼狽不堪——她的遺體被一塊椁板壓著,兩頰塌陷,眼成黑洞,花白頭發上紮著一根紅頭繩;身上的衣物破損不堪,因爲暴屍一個半月之久,半裸的上身長出了令人作嘔的白毛。

此情此景,讓耆齡、寶熙等人“傷心慘目、悲痛欲絕”。如果孫殿英盜墓案發生時他們就在現場,恐怕會立刻被氣死過去。

爲了讓慈禧重新入土爲安,載澤命八旗婦人找來一塊黃綢子,將遺體蓋上,再安置到黃緞褥上,重新放入棺內。

之前孫殿英開棺盜寶的時候,行動過于粗暴,導致慈禧生前剪下的指甲和掉的牙齒都散落在了地宮裏。載澤又重新將指甲和牙齒用黃稠子包好,放在了棺木中。

等到一切都處理好後,載澤把當年慈禧賞賜的一件黃緞袍、一件坎肩蓋在被上,蓋棺封口,重殓完畢。

這就是慈禧第二次入棺的全部過程。

和她第一次葬禮相比,這場儀式僅僅持續了幾個小時,顯得倉促簡陋又充滿無奈。

第二天,載澤命人關上地宮大門,封好金剛牆,了卻了這樁差事。但是針對孫殿英的討伐卻沒有結束。

靠送禮逃過一劫

清東陵被盜後,全國各地都在給蔣介石政府施壓,要求要求嚴懲凶首孫殿英,追回被盜的稀世珍寶。

孫殿英本身就是個沒多少文化的土匪頭子。他犯下驚天大案後,仍然恬不知恥,開脫稱“爲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國庫”。

但是這種謊言連小孩子都糊弄不了。

盜竊國寶、利己肥私、挖掘古墓、毀損文物,無論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家都是萬人唾罵的行爲。

孫殿英知道已經成爲千古罪人,就企圖用行賄的方式逃避懲罰。

據傳,他將一顆乾隆朝珠中最大的送給了戴笠,又托戴笠將一柄九龍寶劍送給蔣介石;慈禧嘴巴裏掏出來的那顆絕世夜明珠則送給了宋美齡。

其他國民黨高官也“收獲不菲”,翡翠西瓜送給宋子文;送給孔祥熙的是慈禧鞋子上的寶石,閻錫山、徐源泉等高級官員也都有饋贈。

孫殿英對這些暗地裏的交易並不忌諱,反而經常拿出來炫耀。

他承認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後的墓確用炸藥崩開的,還頗爲自得地說出了自己給四大家族送禮的事情。

正因如此,蔣介石一開始惺惺作態,宣稱要積極追究清東陵被盜案。可是到最後,此案還是不了了之。

孫殿英這種在古代要誅九族的法外狂徒,居然毫發無傷。而那些被他竊取的大批寶物,大部分不知所終,成了國家永久的損失。

在孫殿英之後,清王室在關內的陵墓雖然也有過小規模的盜掘事件,但是像清東陵被盜這樣喪心病狂、駭人聽聞的事情,就沒有再發生過了。

而慈禧太後的陵寢,也一直維持著1928年以後的重殓後樣貌。

建國後的保護與修繕

時光走到了新中國成立以後。

1952年,中央專門設立了清東陵文物保管所,負責保護東陵的安全。但是對于陵墓裏的文物,一直沒有動過。

建國後,我國對古墓的挖掘一直十分慎重,如果不是科研需要,一般是絕對不會主動挖掘古墓的,尤其是帝王陵寢。

古墓中的陪葬品埋藏地下多年,一旦隨意改變其保存環境,很容易造成陪葬品滅失。

在這一點上,我國考古界有過極爲慘痛的教訓。

上世紀50年代,國家發掘明萬曆定陵。結果地宮打開後,新鮮空氣瞬間湧入,大量絲織品等文物灰飛煙滅,損失無法挽回。後來萬曆皇帝的屍骨也在“文革”中被紅衛兵拖出展櫃,焚燒揚骨。

因此,盡管慈禧陵早在1928年已經被盜,隨葬品幾乎損失殆盡,但清東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禧又是家喻戶曉的曆史人物,所以在建國後三十年裏,都沒有人再動過慈禧陵。

直到1979年2月,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出于發展旅遊業的需要,再次産生了開啓慈禧地宮的想法,並向國家文物局提交了申請。

得到批准後,重啓慈禧地宮的項目啓動了。

文物保管所挑選精兵強將,組建了“慈禧地宮清理小組”。

1979年2月17日,清理小組正式開始了工作。他們打開地宮大門,找到了隧道內當年盜墓匪兵遺留下的盜洞口。

一直從事清朝皇陵研究的徐廣源,打著手電,帶頭從洞口爬了進去。

推開兩道石門後,他們進入到了整個慈禧陵裏最核心的地方——“金券”,也就是慈禧棺椁的安放之處。

借著手電筒微弱的燈光,可以看到棺木上用金漆寫滿了藏文佛經。

徐廣源在墓室內慢慢掃了一圈,發現棺木的外椁破碎在地,上面胡亂堆著絲織物,七零八落。

這就是孫殿英當年盜墓的“遺迹”。

在散落的絲織品中,工作人員發現了一件皺皺巴巴的織物,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經文。

後來經過專家鑒定,才發現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寶——由撚金織成的陀羅尼經被。

這條經被上的花紋複雜繁多,由極細的絲線和純金撚線織造而成,堪稱晚清織物中的精品。

估計是孫殿英手底下的軍痞不識貨,所以當時沒有帶走,如今成爲了考古人員的意外之喜。

除此之外,清理小組還發現了一件殘破的龍袍、香寶和香冊、慈禧的壽衣等文物。出于保護遺體的保護,慈禧的棺椁依舊沒打開。

慈禧地宮雖已毀壞不堪,但它的清理和修繕工作,卻帶來了額外的收獲。

最後一次入殓

1979年4月8日,慈禧陵地宮正式對外開放,很快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之後,鄧小平與彭真、楊尚昆、萬裏領導人,都來過清東陵參觀視察。

1984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再次對慈禧陵地宮展開了清理工作。

而這一次的主要目標,就是清理慈禧內棺。

工作人員進入地宮後,小心翼翼地撬起棺蓋,看到的正是當年溥儀派人重新裝殓後的樣子——黃色被褥蓋在屍身上,被褥正中央鋪著一件黃色長袍和一件黑色坎肩。

黃色長袍和黑色坎肩,就是1928年載澤親手放置的。

慈禧的遺體只剩皮骨相連,像一具幹屍,但是保存的還算完整。

清理小組小心翼翼地將慈禧擡出來,在棺內噴灑了防腐消毒液,再擡回棺內。之後,他們修複了被軍閥劈壞的外椁,套在內棺之外,蓋上椁蓋。

至此,慈禧死後第三次遺體安葬得以完成。

事實證明,修繕清東陵後發展旅遊業這個想法是很正確的。

慈禧內棺清理後的第二年,清東陵遊客量就增長到了70余萬人次。

畢竟慈禧太後死後多年“重見天日”,對很多遊客來說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2000年,清東陵因爲重要的曆史文化價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這意味著下葬了三次的慈禧本人,現在也成了人類文化遺産。

這位統治了中國半個世紀之久的老佛爺,泉下有知不知是何感想。

慈禧死後,遺體可謂幾經折騰。光光是三次下葬的曲折經曆,就足以載入史冊。

從第一次勞民傷財、極盡奢華的皇家葬禮,到盜墓案發生後草率倉促的入殓,再到新中國成立後考古性質的開發,背後是中國百年滄海桑田的縮影。

清王朝的功過自有後人評價,而留存在清東陵上的文化記憶,卻成爲了中華民族的永久的文化遺産。

參考資料

李寶才.慈禧太後棺椁第三次開啓真相.文物天地,2020,(12)

慈禧遺體三次入殓之謎:“超級豪華”壓倒紫禁城.千龍網.2015.3.19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