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連撤3個IPO,國金證券的投行業務還好嗎?

野馬財經 2024-03-25 20:50:28

作者 | 姚悅

編輯| 付影

來源 | 獨角金融

“前任”國聯證券已“牽手”民生證券,國金證券會再覓“真愛”嗎?

4年前,證監會初提“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國金證券與國聯證券合體的“千億級券商”一度呼之欲出,但在市場的“重磕”中最後卻“戛然分手”;4年後,證監會再提“券商合並重組做優做強”,國聯證券豪擲91億元“牽手”的則是民生證券。

近日,國聯集團總裁顧偉接掌民生證券,釋放加速整合信號。與此同時,國金證券因“4天連撤3個IPO”,引發市場關注。

“批量”撤單背後,以2023年上半年來看,國金證券核心業務——投行業務、經紀業務都在承壓。而在自營投資業務營收一年增長1015倍的“大力拉升”下,國金證券2023年上半年的總營收得以保持近30%的增速。

但與此同時,國金證券的經營現金流在2023年上半年爲-10.76億元,同比減少122.56億元;當年前三季度,則爲-68.66億元,同比減少111.85億元。

當前,市場認爲證券業第四次並購浪潮已至,在全面注冊制下IPO發行成本驟降、“降傭降費”、再融資受限等挑戰下,國金證券是否考慮再尋求合並重組?

1“4天連撤3個IPO”是否巧合?

3月9日至12日,短短4天內,國金證券連續撤回3家企業的IPO申請,分別爲億聯無限、晶華電子、裏伍銅業。其中,億聯無限、晶華電子從創業板撤回,裏伍銅業從深主板撤回。

同一券商4天內密集撤回3家IPO的情況,尚爲少見。對此,國金證券回應稱,“公司4天內連續撤回3家企業的IPO申請,屬于偶然因素的疊加,3家企業之間撤回時點並沒有相關性。”

針對當前密集撤回IPO申請,一些分析則傾向于並非巧合。

針對撤回時間點,財經評論家皮海洲分析,證監會主席吳清上任以後,IPO方面明顯加以嚴審,且“申報即擔責”進一步強化。就在3月6日,吳清首次公開發聲也再次提到發審的問題,表示“嚴把入口”。所以,一方面,當前撤回IPO申請可能出于對這些信息的及時反應。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投行或企業提前獲知了一些監管的動向。

3月6日,證監會新任黨委書記、主席吳清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嚴把入口,企業IPO上市絕不能以‘圈錢’爲目的,更不允許造假、欺詐上市”。3月15日,證監會集中發布四項政策文件,再次釋放“強本強基”和“嚴監嚴管”的監管信號。

而針對“密集撤回”,有投行人士對“藍鯨財經”分析稱,密集撤回現象亦可能是因爲撤回項目處于同一上市板塊,一些板塊對IPO審核不斷趨嚴,許多撤回企業會在撤回後更換板塊再度沖刺上市。

圖源:罐頭圖庫

短期撤回多個IPO申請,國金證券的保薦執業質量也因此遭到外界質疑。

上述撤回的項目,也確實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例如,晶華電子在近8年來未取得新發明專利情況下,1.19億元募集資金計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而且還在流動性較爲緊張時堅持進行分紅;億聯無限則在賬面1.1億元貨幣資金的情況下,還通過募資補充流動資金1億元,且也因大額分紅等問題受到監管層的關注;裏伍銅業則一度在長達8個月內,對首輪問詢未答複。

除了上述撤回的3個項目,國金證券還在今年1月撤回南麟電子IPO申請,該項目的業績真實性和可持續性,也遭到監管質疑。

對此,國金證券則表示,“IPO項目撤回原因複雜多樣,不應將項目撤否簡單等同于保薦執業質量問題。”

據了解,今年以來,國金證券共保薦11家,共撤回4項IPO項目,撤否率達36.36%。2023年,國金證券11家IPO保薦項目以撤否結束,其中2家被否,9家主動撤回,撤否率達到17.46%。2023年,國金證券因保薦的羅普特連續三年財務造假,貫穿IPO全程,而陷入爭議。

獨角金融還注意到,據中證協發布的2023年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國金證券等8家券商的評級,從2022年的A類下降爲B類。

2投行、經紀業務承壓,自營“風景獨好”

事實上,國金證券當前密集撤回IPO並非個例。當前A股市場已經掀起一波IPO“撤單潮”—— 截至3月19日,今年以來滬深北交易所已經有73家擬上市企業主動“撤單”,有保薦人的首發項目主動撤回已達到9家。

這種現象折射的是,全面注冊制實施以來,整個IPO市場環境正在發生劇烈變化。而作爲國金證券核心業務之一的投行業務,也因此正面臨不小的挑戰。

投行業務可以稱得上是國金證券的“名片級”業務。其IPO承銷數量可以跻身券商投行前十,2023全年以12家排名第8。

2020年,正值再融資新規正式落地、創業板注冊制推出,IPO審核節奏和發行節奏提速,IPO的發行數量和募集資金規模大幅上升。當年國金證券的投行業務營收同比增長88.67%,自此都是國金證券的營收擔當。

2020-2022年,國金證券投行業務的營收分別爲17.02億元、18.1億元、16.66 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爲,29.69%、25.4%、27.48%;利潤分別爲5.86億元、4.66億元、4.09億元。

2023年,國金證券的“投行名片”遭遇變化。2023年上半年,其投行業務收入5.49億元,同比下降15.09%;利潤0.59億元,同比下降63.12億元;營收占比降到20%以下,爲16.5%。

而這很大程度是全面注冊制下IPO成本驟降所致。據《紅周刊》測算,2023年二季度之後,滬深交易所新上市的公司,IPO發行成本占募資規模的比例出現了明顯下降,發行費用占募資總額的平均比例下降到了8.7%附近。以季度均值爲基准,這一數值已經創下近幾年IPO發行費用占比新低。

圖源:罐頭圖庫

不僅是投行業務,國金證券營收占比最大的業務(2023年上半年占比33.42%)——經紀業務也受到市場影響而下降。2023年上半年,國金證券的經紀業務收入11.12億元,同比下降3.02%;利潤8.12億元,同比下降1.16%。

經紀業務是券商最“傳統”的收入來源,也是營收“主力軍”。據《中國基金報》報道,2023年上半年資本市場股基交易量同比下降,傭金等相關經紀業務受拖累,疊加券商金融産品代銷壓力增大,導致行業經紀業務整體下滑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2月8日,證監會公布了《關于加強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管理的規定(征求意見稿)》,旨在通過合理降低公募基金的證券交易傭金費率,優化投資成本結構。

雖然有分析認爲,隨著券商“降傭降費”,市場交投活躍度或將有所提升,行業經紀業務規模或得到提振。但如果市場規模提振,極有可能是向大券商集中,中小券商或將面臨規模不變或降低,來自公募基金的傭金收入減少。

國金證券兩項核心業務都同比下降的同時,2023年上半年的營收仍保持了29.39%的增速,歸母淨利潤更加引人關注,同比增加61.08%。這就不得不提到,當期財報中“格外搶眼”的一項數據——自營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015倍,達到7.83億元。

與此同時,國金證券顯現金流壓力。國金證券的經營現金流在2023年上半年爲-10.76億元,同比減少122.56億元;當年前三季度,則爲-68.66億元,同比減少111.85億元。

當前,面對投行業務下降,機構經紀業務傭金收入下滑,券商更直接的應對思路就是發力自營業務及信用業務等重資本業務。但監管層近年出台多項政策,對再融資提出更嚴格的監管要求,券商融資會變得更加不易。

例如,2023年8月,證監會發布的《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對于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此後,財達證券、中泰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相繼調整或終止增發。

3“湧金系”淡出,國金證券能否再覓“真愛”?

國金證券前身爲成都證券,上個世紀90年代成立。2005年股市低迷,資本大鳄魏東創立的“湧金系”通過旗下多家子公司控股成都證券,並將之更名國金證券,並在2007年借殼上市。彼時,“湧金系”也在金融領域不斷開疆擴土,國金證券則成爲“湧金系”金融版圖的核心。

2008年,魏東的突然離世成爲“湧金系”命運的轉折。魏東妻子陳金霞走到台前,“湧金系”開始收縮。而2012年國金證券完成30億元定增後,“湧金系”及其一致行動人對國金證券持股的比例由43.25%稀釋至33.27%,“湧金系”開始淡出。

隨著業務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券商行業馬太效應早已顯現。而且2019年,我國證券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完全取消後,外資控股的合資證券公司不斷增多,加劇行業競爭。2019年11月,證監會首次明確提出打造“支持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

2020年,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就宣布嘗試合並。當年9月,國聯證券公告稱,將受讓長沙湧金(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沙湧金)所持國金證券7.82%的股份,並將以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吸收合並國金證券。這也成爲A股首樁上市券商擬合並案例。

國聯證券背靠國資背景,第一大股東爲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聯集團)。當時,據《證券時報》報道,一家中小型券商合規負責人表示,陳金霞長年滯留海外,主要由職業經理人運營(管理)國金證券。民營金控“野蠻生長”及無人監管的時代已經過去,“湧金系”的國金證券投身國企或是最好結局。

截至2020年6月末,國金證券總資産爲653.58億元,國聯證券總資産爲369.32億元。彼時,備受關注的“又一個千億級券商即將誕生。”卻在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雙雙官宣合並意向不足一個月,重大資産重組事項突然告吹。

樹欲靜而風不止。

據“界面”報道,2021年3月,市場又有傳言京東將以15億美元收購國金證券。隨後,國金證券出面辟謠,否認了這一消息。

圖源:罐頭圖庫

證監會首提“打造航母級券商”四年後,2023年11月,證監會重提並購重組方式做大做強證券業。這相較于上一次鼓勵券商兼並重組的外部環境,當前券商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國金證券的“前任”國聯證券已經“牽手”民生證券。2023年3月,國聯證券大股東國聯集團以91.05億元拍得民生證券30.30%股權。當年12月,民生證券的主要股東變更申請已獲證監會核准。近日,國聯集團總裁就任民生證券董事長。民生證券與國聯證券的整合,也被認爲是拉開新一輪並購潮的序幕。

國金證券則在與國聯證券“分手後”,通過定增引入國資,同時也稀釋了“湧金系”股權。2022年,國金證券實施60億元定增計劃,最終成都市國資委控股的成都産業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參與定增,定增完成後,二者合計持有國金證券5.62億股,占比15.08%,成都市國資委將跻身第二大股東。

不過,據天眼查顯示,國金證券第一大股東仍是長沙湧金,持股比例14.69%,湧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則持股6.69%,實控人是“湧金系”創始人生前配偶陳金霞。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爲,國金證券作爲一家具有民營背景的證券公司,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其未來的發展路徑和股權結構仍存在不確定性。

柏文喜也表示,無論是被當作並購標的,還是被傳言收購,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國金證券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潛在價值。

2022年,券商分類評級結果不對外公開。當年,據“界面”等權威媒體報道,國金證券被評爲AA級,最高級AAA級處于空缺。

2023年前三季度,國金證券營收50.28億元,同比增長20.31%;歸母淨利潤12.36億元,同比增加50.27億元。同期,42家A股上市券商中,國金證券總資産1055.93億元,排名24位;總營收排名22。

你認爲國金證券會不會再次尋求合並,如果會,誰最有可能成爲合並對象呢?歡迎留言評論。

1 阅读:280
评论列表
  • 2024-03-26 08:55

    嚴格控制高市盈率、高價、造假、欺詐發行新股

  • 2024-03-26 16:52

    按現在標准已上市的公司有一半要退市

野馬財經

簡介:關注金融創新的財經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