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柴榮主張先解決契丹,而趙匡胤要後解決契丹,兩個人誰更正確?

心動趣曆史 2021-08-16 20:42:18

其實關于柴榮先北伐與趙匡胤後北伐的議論,本身就是一個悖論,其實柴榮和趙匡胤采取的戰略是相同的,都是“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策略。

柴榮繼位之後,命令親近大臣上《爲君難爲臣不易論》和《平邊策》兩個策論,柴榮親自一一閱覽,采納了王樸提出的“攻取之道,從易者始”的建議,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即:先攻下江南、嶺南,再取巴蜀,其後是遼國的燕雲之地,最後是河東。

趙匡胤稱帝後,與趙普一起制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全國的思想,但是在進攻的目標上,趙匡胤采取了調整,改爲“先取巴蜀”,“次及廣南、江南”,因此趙匡胤和柴榮在大的戰略上其實並無太大區別,而不同之處在于進攻的先後順序。

柴榮的戰略,從關鍵點入手,起步難度大,但獲益更高

很多人將周世宗柴榮對遼國發動的河北之戰,看作是柴榮優先打擊契丹,一舉收複燕雲的戰略,那高平之戰後,柴榮最先發起的對後蜀的戰爭,是不是預示著柴榮采取的是先巴蜀而後江南的戰略呢,其實完全不是的。

周世宗柴榮在位的時間比較短,僅僅六年時間,進行了四次征伐,分別是與北漢的高平之戰、攻後蜀之戰、三征南唐的淮南之戰、與遼國的河北之戰,這四次作戰都非常有特點,但無一例外,都不是統一之戰。

四戰中,高平之戰是後周被迫進行的一次反擊戰,郭威剛剛去世,北漢就趁後周國喪期間,率軍三萬南下潞州,柴榮得知消息後,果斷進行反擊,親率大軍在澤州高平南面與北漢大軍展開大戰。

高平之戰中,柴榮身先士卒、不避矢石,在初戰不利的情況下,冒死督戰,大敗北漢軍隊,將其擊退到高平,北漢皇帝劉崇丟棄大量辎重,匆忙逃回晉陽,戰後柴榮乘勝追擊,圍攻北漢都城太原,但由于糧饷不足,又遇上大雨,遼國大軍支援北漢,柴榮被迫下令撤軍。

除高平之戰爲反擊戰,對後蜀、南唐和遼國的戰爭,都是柴榮采取的主動進攻策略,但其目的都非常的明確,拿下戰略要地,取得統一戰爭的主動權,而不是單純的滅國爲目的的統一戰爭。

顯德二年,柴榮派遣向訓、王景率軍西征後蜀,其目的在于收複遼滅後晉戰爭中,被後蜀侵占的秦州、鳳州、成州、階州這四州之地,這四州對未來進攻巴蜀是非常重要的戰略支點。

這四州位于隴右,是當年曹魏和蜀漢爭奪多年的地區,也是鄧艾滅蜀漢的重要通道,所以這一戰並不是統一之戰,而是一次取得戰略優勢的布局之戰。

同年底,柴榮發起親征南唐之戰,此後三年間,柴榮先後發起三次淮南之戰,其實三征淮南的戰役,並非是滅亡南唐的戰爭,自古有“守江必守淮”的說法,作爲身經百戰的柴榮,自然知道攻克淮南,對南唐意味著什麽。

同樣地,因爲長江天險的存在,多次的渡江統一戰爭,都是從荊楚發起的,一般從淮南直接發起的渡江戰役因爲各方面的原因,失利的情況比較多。

所以淮南之戰,對柴榮來說,同樣只是一次統一前的布局之戰,其目的就是將南唐的勢力逐出淮河流域,解除南唐對中原地區的威脅,爲下一步的統一戰爭做好充分的准備。

而柴榮攻河北之戰,很多人認爲是收複燕雲之戰,但恐怕不是,此戰後周采取的策略是速戰速決,柴榮親率諸軍從滄州北上,一路攻取三關三州,拿下十七縣,兵臨幽州城下,僅僅用了四十二天。

後周軍隊能夠進展如此迅速,很重要的原因是遼國將兵力集中在幽州以北,計劃等周軍疲敝之後,再與之決戰,但此戰柴榮真正拿下的僅有瀛州、莫州、易州,柴榮計劃乘勢攻取幽州時,諸將都認爲不可,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柴榮再英明神武,能夠拿下幽州已經是極限了。

周軍能夠取得的最大戰果,我相信柴榮在親征之前,就已經有所預判了,因此河北之戰,柴榮的最大目標就是幽州城,而不是普遍認爲的收複燕雲,此戰柴榮的目的同樣是爲統一進行布局,收複幽州之後,後周就可以依托燕山的地理優勢,以較小的代價防守北方了。

看待柴榮的統一戰略,要從整體的大局上來看,而不能單純的從一場戰爭來看,其實相比于趙匡胤的宋朝,柴榮的後周,並非是沒有能力滅掉後蜀、南唐、荊南這些割據勢力。

只不過柴榮相比于趙匡胤,其布局更加的廣闊,他優先奪取戰略要點,這樣的話,就要更早的與強敵進行對抗,可能並不是決戰,但起步一定會很難,一旦完成布局,統一將順理成章。

趙匡胤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戰略,是建立在柴榮的經驗上

首先,相比與全須全尾的後周,趙匡胤“陳橋兵變”所建立的北宋,在統一之前,實力是比柴榮弱不少的,因爲趙匡胤僅僅是柴榮部下的大將之一,與他地位相當的還有李重進、張永德等人,而且能力也不比趙匡胤差,其實五代更替下來,從後唐到北宋,實力是越來越差的。

趙匡胤繼承了柴榮留下的一大攤子事業後,有點站在巨人肩上的感覺,柴榮忙活了半天,相當于是爲趙家打下了統一的基礎,趙匡胤隨柴榮南征北戰後,對天下的強弱形勢,有了更加清晰的判斷。

因此趙匡胤與趙普在商議統一戰略時,將“先易後難”的戰略調整爲,先取荊南、湖南,再取巴蜀,然後是廣南、江南的順序,本質上與柴榮的戰略並沒有太大的沖突,因爲有了與後蜀、後唐交戰的經驗,所以趙匡胤的戰略調整更加地有效。

另外,其實趙匡胤相比于柴榮,雖然僅僅過去了幾年,但是時勢的優勢也發生了非常重大的變化,在後蜀方面,國主孟昶已經開始由勤政之君,變得驕奢淫逸、親近奸佞了,其國力已經日漸衰落,一年不如一年了,後蜀已經變得不堪一擊了。

在南唐方面,在位期間將南唐國力推向鼎盛的元宗李璟,在宋朝建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李璟在位早期,銳意進取,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南楚國、閩國,但是後因其生活奢侈無度,百姓負擔加重,南唐國力逐漸衰退。

如果說李璟的時候,南唐已經不能與北宋抗衡了,那麽在他後面繼位的後主李煜,就基本上是給趙匡胤送江山了,李煜生活比其父更加奢靡,終日不理朝政,只知享樂,南唐江河日下,已經不堪一擊了。

雖然趙匡胤的戰略調整,在形勢上更加的科學,但是人性上注定無法完成統一

現代管理學上講,指定目標,要難度適當,既不能太難,無法達成,又不能太簡單,即目標不能放在伸手就能夠到的地方,要跳一跳,才能夠得到,以達到刺激團隊成長的目的。

這個理論運用到完全統一的戰略上,其實也適用,其實從古到今的統一戰略,基本上沒有“先易後難”的,不論是楚漢之爭,還是唐朝建立,乃至後面的朱元璋恢複中華,其實都在難易相當中,抓住關鍵問題,實現戰略突破,進而獲勝,甚至是迎難而上,專門找硬柿子幹,最後的小魚小蝦,順手就收拾了。

其實這中間有一個人性的問題,就比如趙匡胤在統一戰略中,還提出“先富後取,攻守並舉”的思想,但是打仗中,什麽人才會最賣命,就是那些一無所有的人,稍微有點家財,打仗的時候都會惜命,這樣的軍隊怎麽能打勝仗呢。

關于古代兵源的選擇,明朝名將戚繼光經過與倭寇血與淚的拼殺之後,總結出了一條血淋淋的經驗,富家子不要、城市人不要、腦子靈活的不要,這恐怕就是古代軍事理論上對人性的一種研究吧。

明顯的,趙匡胤的戰略如果從生意角度來考慮,一定是成本最小的,但是從軍事的角度看,恐怕就有點投機取巧,沒有實打實的硬碰硬,怎麽可能擊敗強大的敵人呢。

相比之下,柴榮的搶占戰略要地,然後再重點突破的戰略,恐怕才能夠實現統一的完美戰略,北伐之戰,如果能夠攻占幽州,那麽燕雲十六州將如同囊中之物了,就可以斷絕契丹對北漢的支援,那麽實現中原的統一,將更加的方便了。

19 阅读:10118
评论列表
  • 2022-06-29 19:57

    趙匡胤是趁著柴榮死,欺負孤兒寡母奪得皇位,攻取南方容易出政績,安撫人心

    KG 回覆:
    你說司馬代曹可以,說曹丕代漢就有點不要臉了,自己品
    用戶17xxx43 回覆:
    趙大是城市SUV,
  • 貢梨 23
    2022-09-17 22:06

    兩人得位不一樣啊,柴榮那是合法登基,法統穩固,趙匡胤那是政變登基,肯定要撿軟柿子捏幾個,建立軍功,穩固皇權,這才能對付強敵,大家基礎不一樣,肯定選擇不一樣,趙匡胤那是政變登基,如果一開始就面對強敵,如果沒有戰功,很容易就垮台的[得瑟]

    Wind.Q 回覆:
    說了等于沒說!從後漢後周,天下精銳基本集中在中央,這也是爲什麽趙匡胤上位後,只有兩個人有相反,地方根本沒能力反中央!!柴榮開始的策略就是先南後北,所以先打了南唐後蜀,占了南唐淮北和後蜀幾個州,後面才調整向北,可以查查王樸給柴榮獻的方案!!趙匡胤其實就是照著王樸的方案大方向走了,中間也去打了北漢
  • 2022-09-26 14:55

    趙匡胤奪位不正,欺負孤兒寡母所以老天也沒跟宋朝好臉色給了他對手自己弟弟讓他兒子孫子不得好。而且更是讓宋朝沒骨氣被打。

    魚女兒 回覆:
    你是沒有發生過自然不信。但你欺負別人時你也被欺負過這就是天。
    碧空飛鶴 回覆:
    憶昔當日陳橋驿,欺他孤兒與寡母。誰知三百多年後,孤兒寡母亦被欺。
  • 2022-10-12 18:06

    五代第一明君柴榮,不接受反駁!

    陽光正好 回覆:
    曆史上最完美的君主,他多活十年那會位列秦皇漢武
    雨夜帶刀不帶傘 回覆:
    李存勖?
  • KG 11
    2022-09-28 14:43

    大奸似忠,柴榮英年早逝看走了眼

  • 2022-10-24 17:17

    不知趙大爲什麽能與秦皇漢武唐宗齊名的

    北宸 回覆:
    你是瘋了?癡了?還是臉皮厚?
    謝海明 回覆:
    有沒可能是爲了押韻,而且這裏的宋祖有沒可能是劉裕[得瑟]
  • 2022-10-06 18:31

    結果兩個都沒解決[得瑟][得瑟]

    魃魑魈魁魅魍魉 回覆:
    拿什麽收複?那時的遼正是如日中天,以後周那點力量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還有那麽多的割據政權,誰都不能保證後院不起火,趙大的策略是對的,沒時間實施
    劉中徽 回覆: 魃魑魈魁魅魍魉
    當時後周碾壓遼的,可惜郭榮死了
  • 2022-10-22 23:28

    說白了,你打不過契丹,再牛逼也沒用。

    蘇格拉沒有底 回覆:
    宋太宗高粱河把禁軍敗完了,宋真宗雖然很瞎搞,檀淵之盟很恥辱但好歹是打退了敵人,宋仁宗無力改革但是也維持住了局面,宋神宗雖然變法失敗但好歹有顆幹事業的心,北宋再後來的皇帝感覺一個個直接擺爛,到了宋徽宗是真離譜,人家除了皇帝沒幹好琴棋書畫那是樣樣精通,尤其是書法溜的起飛,整個一投錯了胎的大藝術家
    用戶92xxx67 回覆:
    一窩不如一窩
  • 2022-10-13 13:05

    都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