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鬥魚賺到錢了

刺猬公社 2024-03-28 14:01:33

文|星晖

編|陳梅希

北京時間3月26日,鬥魚發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財報顯示,鬥魚第四季度總營收爲12.96億元,毛利潤爲1.26億元,毛利率爲9.7%,調整後淨虧損爲500萬元。其中,直播收入爲10.21億元,廣告及其他收入達2.75億元,同比大幅提升226.5%。

更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全年,鬥魚總營收達到55.3億元,毛利潤爲6.84億元,調整後淨利潤爲1.54億元,實現扭虧爲盈,再次沖破盈利關。

這無疑是一份可圈可點的答卷。經曆了優化成本結構的一年後,鬥魚一以貫之的“長期主義”發展戰略漸顯成效,亮眼的淨利潤數據成了最有力的證據。

令人倍感好奇的是,在宏觀環境挑戰不斷的大背景下,爲什麽鬥魚依然能做到穩中有進、扭虧爲盈?

圍繞遊戲主軸,打開商業化新空間

從財報數據來看, 2023年鬥魚的收入結構呈現出鮮明的優化趨勢,非直播收入占比的提升尤其引人注目。

單看第四季度,鬥魚的廣告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幅度高達226.5%,業務轉型明顯加速。放眼全年,廣告及其他收入的占比也已提升至13.2%,非直播業務的增長態勢爲鬥魚注入了可觀的盈利勢能。

那麽,在紙面數據無法概括的地方,究竟是什麽促成了這一局面?

複盤來看,我們會發現,鬥魚收入結構的改善其實主要得益于它與遊戲廠商的緊密合作。

2023年,依傍平台本身深入人心的遊戲屬性,鬥魚與騰訊、網易、米哈遊等衆多業內頭部廠商鞏固了良好的商業合作關系,並在此基礎上協力探索更有效的遊戲營銷手段。

一方面,鬥魚與遊戲廠商們攜手進行了許多新鮮嘗試,大膽開辟了一系列商業化新路徑。

比如,針對傳統的遊戲道具、皮膚、周邊售賣領域,鬥魚給出了行業罕見的新解法。去年,鬥魚聯合遊戲廠商、淘寶開啓“遊戲嗨購節”活動,邀請YYF、原神龍四爺、駱歆等8位頭部主播爲《原神》《英雄聯盟》《CFM》《DOTA2》等大熱遊戲産品直播帶貨。

根據官方數據,活動期間直播間觀看人數超過1200萬,累計銷售額近千萬,鬥魚官方直播間更是成功登頂淘寶直播實時榜單,“遊戲+電商”新模式可謂首戰告捷。

在諸如此類的探索進程中,鬥魚既是組局者,也是破局者。 它刷新了平台虛擬資源置換、遊戲道具售賣等商業化活動,用創新模式提升用戶對遊戲內容的付費意願和付費粘性。

另一方面,鬥魚也從不缺少正面宣發作戰的深厚功力。

過去一段時間裏,鬥魚加大了遊戲效果推廣的力度,將過往的主播商單推廣逐步調整爲以推廣效果爲導向的模式。同時,鬥魚還結合遊戲産品的發行規律,針對關鍵節點推出豐富的營銷活動,幫助廠商集中力量定點突破。

就拿2023年第四季度上線的重磅新遊《元夢之星》來說,鬥魚專門爲其開啓了百萬獎金開播激勵及“元夢開星季”主播試玩活動。從結果看,鬥魚在《元夢之星》公測期的遊戲開播人數及開播時長位居行業前列,有力推動了該産品及社區熱度步步攀高。

事實上,在熱門遊戲的“BIG DAY”裏,處處可見鬥魚托舉的身影。

比如去年《逆水寒手遊》上線時,鬥魚頭部主播團曾開啓“瓜分百萬紅包”的遊戲推廣活動,形成覆蓋直播間、魚吧、站外社媒等多渠道的推廣矩陣,助力武俠江湖快速壯大出圈。

再比如延續《蛋仔派對》周年慶熱度,鬥魚整合平台主播資源及PGC制作能力,推出了妙趣橫生的全民競藝直播綜藝《蛋仔向前沖》,給衆多玩家送去歡聲笑語,官方直播間觀看人數高達914萬。

可以說,從新遊上線到後續運營的各個階段,鬥魚都在調動平台資源的前提下開動腦筋,反複打磨營銷方法論。 也正是在持續賦能好遊戲的過程中,鬥魚爲自己開辟出了寬闊的商業化空間。

堅持內容爲王,占據核心用戶心智

從另一個角度看,鬥魚賦能遊戲廠商的前提,是對核心遊戲用戶的強大號召力。

是的,盡管外部環境複雜多變、伴有挑戰,但鬥魚仍然在2023年穩住了用戶大盤。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第四季度鬥魚移動端平均MAU爲5170萬,環比保持穩定,季度付費用戶爲370萬。

于是新的問題浮出水面:在注意力競爭趨向白熱化的當下,鬥魚憑什麽能留住廣大用戶的心?

要知道,早年間的直播賽道一度野蠻生長,“流量爲王”曾是行業競爭初期的公認法則。彼時人們都相信,誰能簽下知名主播,誰就能收獲用戶滿堂喝彩。

然而隨著行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內容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內容爲王”成爲業界共識,平台競爭迎來下半場。 因此,從“挖主播”時代一路突圍的鬥魚也順勢而爲,重新審視當下的用戶需求,求解那道永恒的留存命題。

如今,鬥魚給出的答卷,便是高度差異化的內容生態。

爲此,鬥魚進行了自上而下的架構調整,給“內容爲王”的運營思路提供團隊支撐。

2024年年初,鬥魚宣布簡化公司組織架構,將公司重要的內容生態事業部重組爲主播、賽事、廠商三大事業部,主動收縮部分低效業務,集中整合平台核心資源,最終梳理出內容生態的脈絡所在。

具體到實踐層面,鬥魚則積極行動起來,用完備的內容生態回應愈發多元的受衆群體。

聚焦2023年第四季度,我們會注意到,鬥魚實際上構建了一種如同“金字塔”般的賽事布局。向上看,鬥魚轉播了超過30場官方大型賽事活動,包括《英雄聯盟》S13全球總決賽、《Dota2》Ti12國際邀請賽、《王者榮耀》挑戰者杯和冠軍賽……

向下看,鬥魚又帶來了超過60檔自制賽事,包括基于KPL官方賽事舉辦的的KPL青訓賽,圍繞女主播舉辦的S10《雲頂之弈》女神邀請賽,以及連續舉辦的《原神》魚魚杯深淵BP賽等等。

這種高低有序的內容體系背後,是豐厚的官方賽事資源儲備以及強大的自制賽事制作能力。 二者共同滿足了各層級用戶的觀賽需求,也彰顯出鬥魚的電競資源優勢。

與此同時,耕耘行業多年的鬥魚已經掌握了許多稀缺的行業資源,不僅深谙直播造星、細分運營之道,也更明白如何基于主播IP輸出特色內容。

于是,圍繞著專業主播資源,鬥魚在2023年持續輸出了多檔主播IP賽事和PGC綜藝,包括《王者榮耀》首個主播IP職業賽事Gemini幸運杯、以YYF爲首的鬥魚刀可夢邀請賽以及《葛大爺的寶寶巴士》《有間農場》等主播、明星、戰隊齊聚的綜藝節目。

值得一提的是,鬥魚對主播IP內容的開發其實是雙向的——不但依靠主播的影響力吸引用戶,而且大力投入資源幫助主播提升影響力。在定制綜藝、多渠道曝光的加持下,人氣主播及相關優質內容進一步提高了平台用戶粘性,構建起一種鬥魚式的良性循環。

除此之外,鬥魚還在積極探索與其他平台的合作途徑,依托優質的平台資源進行聯合推廣和商業合作。

比如今年年初,鬥魚就曾與虎牙、視頻號等平台合作舉辦首屆電競全明星新春賽,覆蓋了《英雄聯盟》《王者榮耀》及《和平精英》等多款熱門遊戲産品,並集結了電競選手、遊戲主播乃至知名藝人。活動一經推出,就迅速引發了全網熱議,相關熱搜層出不窮。

就這樣,懷揣開放精神的鬥魚既給用戶帶去了夢幻聯動的驚喜,也大大延展了內容生態圈的邊界。

一言以蔽之,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鬥魚從未停止對內容生態的全心投入。

這也是爲什麽,它能在第三季度熱門暑期檔過後仍舊保持用戶規模環比穩定,真正做到以優質內容驅動用戶增長。

秉持長期主義,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鬥魚臨時管理委員會在年報中指出:“2023年,鬥魚堅持‘以遊戲爲核心的多元化內容生態平台’的發展策略,持續進行優質內容的投入和平台的高效運營,並適時采取靈活的運營策略應對充滿挑戰的宏觀環境,包括改善收入結構、調整獲客策略、加強合規建設等,致力于實現平台的長期增長和可持續性發展。”

事實 上,細讀鬥魚近年來的財報,我們總會在高層表述的宏觀願景中見到相似字眼: “深耕”“沉澱”“長期”“可持續”……

每個遙相呼應的關鍵詞,最終都指向了長期主義,這也正是鬥魚一直以來的發展主旋律。

當長期主義落實到産品層面時,它體現爲鬥魚對互動社區生態的持續重視。

就在2023年第四季度,鬥魚APP再度改版優化,進一步增強了主播和用戶的互動功能。具體來說,鬥魚APP新增了“動態”一級欄目,重點展示主播的開播狀態和直播間入口等信息。

這樣一來,主播的直播場景與非直播內容就被打通了。即使不在開播時段,用戶也能便捷地了解到主播動態,並輕松進行評論互動。

這樣洞察用戶心理的功能改進,是鬥魚強化社交屬性的又一次嘗試,也是産品層不斷叠代進化的縮影。事實證明,鬥魚並未在競爭中模糊焦點,而是選擇堅持打磨社區本體生態,爲長期的創新探索提供堅實的框架支撐。

另一方面,鬥魚的長期主義還體現在合規體系的建設上。

2023年第四季度以來,平台臨時管理委員會在原有合規體系基礎上,全力構建了“四位一體”(業務合規、內容合規、流程合規和數據合規)的全新合規體系,意在全面推行項目風險防控制度,建立産品回溯機制,完善互動防沉迷制度,重視糾紛投訴處理,定期排查平台的違規風險並整治違規行爲,加強公司相關人員的風險意識教育。

以“內容合規”的目標爲例,鬥魚特地爲此建立了一套專業的內容審查機制,並引入陽光信用評分體系。在龐大的審核團隊之外,鬥魚還主動擁抱前沿科技趨勢,使用自研AI技術作爲輔助,顯著提升平台的生態治理能力。

不難想見,對合規體系的大力投入,將有效幫助鬥魚應對和化解潛在風險,爲企業遠期發展打下穩固的基石。

總體而言,2023年之于鬥魚,是一段承上啓下的業務調整期。

在這一年裏,鬥魚秉持長期主義的理念,大力夯實了自身的業務基礎,用靈敏的戰略布局追逐機遇,也以踏實的整治行動規避風險。 最終,它找准節奏,在階段性的終點收獲了向好的收入結構與穩健的用戶規模,如願扭虧爲盈。

伴隨著財報釋放的良性信號,我們有理由相信,鬥魚還將在未來的長跑中迎來更多驚喜。

0 阅读:13

刺猬公社

簡介:內容産業垂直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