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沒用的做法就是“講道理”,你敢不敢對孩子“閉嘴”一個星期?

百合讀書 2024-05-11 06:47:59

你無法改變他人,你只能改變自己。

這句話,請每天對自己說一遍。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很叛逆,很焦慮或缺乏動力,不要試著想勸孩子放下焦慮,好好努力,更不要講一通大道理。

這也是我之前在教育孩子時走的彎路,總是想千方百計來激發孩子的動力,想讓孩子好好學習,用各種大道理來讓孩子覺醒。

恕我直言,父母給孩子講所謂正確的道理,根本沒用,只是浪費時間,也只會加劇親子關系的矛盾。

不要試著用道理去叫醒孩子,而要調整自己的行爲模式,誘發孩子的改變。

這時,父母需要做的重要一件事,那就是“閉嘴”,停止講道理。

就像那句話所說:最強大的力量來自簡單地看著自己的腳下,而不是指揮孩子挪動腳步。

也就是說,與其父母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孩子身上,都放在督促或啓發孩子,不如放在自己身上,不斷優化自己。

或者說“我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孩子出問題,一定是父母先有問題。

孩子只不過父母的複印件。父母要是總想改變孩子,從一開始有這個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沒有人不想改變,但並不是每個人聽聽道理就能改變了。

大多數人對改變都有著恐懼的態度,就算明知道有問題,也很難做到克制欲望,專注于眼前,更別說約束自己了。

就拿我減肥來說,這些年無數次有過減肥的念頭,可是體重卻越來越上升,從最初的102飙升到142,非常痛苦和無奈。

並不是不想減,而是在數次的失敗中,有了挫敗感和心灰意冷。即便盡了很多努力,還是反反複複,最終又回到了原點。

這時,會忍不住想:我原本就是這個易胖體質,我做不到。

于是給了自己很多理由,如果連吃東西都要計較,人生活得還有什麽意義?

同理,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有這樣遇挫而退的想法,再加上父母在一旁唠叨:你總是這個懶散和不自律,學習什麽時候能上去呢?

我們可能不覺得自己這麽說有什麽問題,但仔細看“懶散“和”不自律“,”學習上不去“,這幾個頗具有評判的關鍵詞,已經無形中否認了孩子和結果。

既然孩子即便嘗試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那索性就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吧,于是就有了破罐子破摔和各種逃避。

沒有孩子不願意自己變好,他們也知道不努力造成的後果。可是他們更害怕自己得不到父母的認可,更怕別人的嘲笑。

所以,他們會感到焦慮,也害怕自己會做不到。這時如果再聽到父母的道理或唠叨時,孩子本能的排斥就很正常了。

任何事,都有兩面。對抗或排斥的東西,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也是極其重要的事情。

如果這時,父母僅僅想憑借著道理或苦口婆心來改變孩子或加快孩子覺醒節奏,只會起到反作用,把跟孩子的關系往惡化裏相處,甚至打亂“靜待花開“的節奏。

曾經我以爲自己是一個很會教育孩子的媽媽,把孩子從學渣培養到學霸,不斷給孩子設定目標,監督完成,讓孩子自驅力和自律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這些也只是“我以爲“,孩子的確有了不小的進步,但那也是在我”高壓“和嚴格的督促下才有的結果,一旦離開了我的”監控“,孩子又回到了從前的無所適從。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閉嘴,用以下三個步驟去跟孩子相處:

第一步:提出問題。對孩子要少說,多聽,鼓勵孩子自己去捋清問題。用提問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把問題從“爲什麽會這麽差“變成”如何才能更好“。比如:

你覺得應該怎麽樣?你希望自己能做哪些事情?你覺得自己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你的努力水平?

多用開放式問題去跟孩子溝通,而不是給孩子投射壓力,質疑孩子爲什麽沒做好。

第二步:傾聽和認可。不要總是急著去“救火“或解決問題,而是多聽聽孩子心裏怎麽想,去共情孩子,比如:

你很難過,我能理解,面對和接受,需要和很大勇氣,我知道你已經付出了很多努力,結果不好你很失望。

少去講道理,多去共情孩子的感受,多聽聽孩子怎麽說,然後閉嘴就好了。

第三步:學會停下遷就,處理對抗矛盾

洞察到孩子內心的想法後,需要一個引發,提供和引發的框架去幫助孩子捋清思路。

也就是先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先覺得被父母理解了,然後再順著他們的話來給出延展,接著給孩子提供一些方法。

這需要父母有一個冷靜的頭腦和不焦慮的狀態,要是父母過度焦慮,就無法做到傾聽孩子。我之前坑孩子的幾個階段,都是因爲我自己過于焦慮,而無法保持理智,就只剩下了唠叨和持續焦慮。

這幾年的跳坑經曆,告訴我一個真理:唯有孩子需要父母幫助時,父母的幫助才能真正起效,孩子不需要幫助時,父母閉嘴是最好的選擇。

0 阅读:13

百合讀書

簡介:愛讀書、愛思考、愛寫作的百合,讀完10000本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