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大授銜,孔慶德:能授校官就不錯了,最終軍銜下來熱淚盈眶

南齋孤風中 2024-05-11 21:08:40

1955年,這一年對于中國人民解放軍來說別具意義。

首次實行軍銜制度。

軍中上下,無不對此懷著期待。

爲了妥善安排此事,各大軍區都進行了摸底,了解官兵們對軍銜授予的態度和意見。

中南軍區,幹部們正忙著挨家挨戶地走訪詢問。

“咱這些老革命,能僥幸活下來已是萬幸。”

一位老軍官拄著拐杖,眼神哀戚,緩緩說道。

“同胞們那麽多犧牲了,我們何德何能啊?”另一位說。

輪到孔慶德時,他擺擺手,不以爲意地說:

“啊,給什麽算什麽吧,能授予校官就不錯了,大校、上校、中校,都行都行。”

語氣謙遜而平和,絲毫不見任何架子。

等授銜結果出來,孔慶德大感意外,竟給自己這麽高的軍銜。

孔子第73代直系後裔

1912年春天,一陣陣啼哭聲在保甯村裏響起。

曲阜的鄉親們都知道,老孔家又添了一個男丁。

這個男嬰便是孔慶德,孔子的第73代直系後裔。

保甯村地處曲阜郊野,是一個布滿黃土味道的小村。

村民們世代沿襲著祖先的生活作風,保守樸素,安分守己。

孔家作爲後裔,雖不富有卻頗有口碑。

盡管如此,隨著時代變遷,家境也一落千丈。

祖上那點積蓄,早已所剩無幾。

全家的生計,全靠父親一人在外打點。

轉眼間,孔慶德的叔叔和嬸嬸相繼離世。

一間瓦房和一小塊荒地,便全都轉到了他們家。

眨眼之間,這個曾經顯赫一時的名門之後,竟只剩下三間土坯瓦房和一畝荒蕪田地。

他第一次真切體會到,窮人的艱辛。

春天,村裏的野草和樹苗,也漸漸抽出了嫩綠的新芽。

這時候,孔家人就會背著竹籃子鑽進田野。

尋找那些可食用的野菜和嫩葉充饑。

將這些野菜洗淨,和一點鹽用開水焯一焯,就是全家人一頓中飯的全部菜肴了。

野菜略顯苦澀,卻意外地香。

夏天,田間的青草和樹木長得極其茂盛。

孔慶德便給主家割草,換取一些微薄的報酬。

兒時的他瘦小單薄,手裏的鐮刀幾乎比他個子還要高,而回報則往往只是幾個小小的銅板。

有時,實在沒有辦法獲取糧食時,孔家人只能煮樹葉果腹。

他朝思暮想著,將來能夠走出這赤貧的生活,過上好日子。

雖然窮,但一家人在一起,是苦難日子裏唯一的星光。

直到後來發生了一件事。

那一年,父親招待幾位遠方的好友。

誰知,不久後,父親突然被扣上“勾結土匪”的帽子,押進了曲阜城牢獄。

日日夜夜受盡折磨。

沒過多久,一個訊息如驚雷般傳來,父親已在獄中離世。

失去了全家唯一的頂梁柱。

孔家頓時雪上加霜,家徒四壁,連溫飽都成了奢求。

母親只得帶著幾個孩子上街叫賣,或在附近地主家幫傭。

然而這點收入,根本無法養活一家老小。

孔慶德也不得不四處打零工,做一些苦力活計。

就在這年,北伐戰爭進入到了第二階段,社會環境騷動不安。

國民黨的第46師占了曲阜,在當地大肆征兵。

孔慶德,毅然決然地前去參軍。

人生的第一個貴人

最絕望的時候,命運卻爲他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那一年,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貴人——魏孟賢。

魏孟賢是孔慶德的營長。

還是黃埔一期優秀學員,更是一名地下黨員。

魏孟賢對孔慶德十分器重,常常會在訓練之余,諄諄教導他一些先進思想和革命真理。

1931年2月的一個淩晨,寒風凜冽。

年僅19歲的孔慶德,正在營房裏熟睡,忽然被魏孟賢搖醒。

魏孟賢神情肅穆,壓低了嗓音對他說:

“孔慶德,我們要起義了,你跟我一起去吧。”

這就是後世有名的“六安兵變”了。

魏孟賢領命對守備在六安城的柴洪儒部,發出了起義通知,號召他們離開國民黨反動派,共同加入工農革命軍。

兩人帶領一小隊戰士。

在雪夜中爬上了六安古城的城牆,一路厮殺,終于突破了重圍。

一路行軍,不時傳來陣陣炮火的轟鳴。

有幾次,國民黨的機槍手朝他們狂掃,子彈就如同冰雹般落下。

孔慶德拼命護住魏孟賢,幾次躲過了死神。

次日,陽光重新灑在大地之時。

他們已經順利抵達了麻埠根據地,終于與工農革命軍的主力會合了!

把那門大炮搶過來

加入我軍後,孔慶德如魚得水。

1938年1月,甯晉縣大楊莊一帶陣雲密布,硝煙四起。

一支日軍精銳開進了這個小村,人數達到300余人。

擁有重武器和一門由天皇親自賞賜的大炮。

這門大炮品相極佳,威力驚人,可是日軍的寶貝。

就在不遠處,孔慶德正緊盯著日軍動向。

夜色籠罩下,孔慶德帶領幾名戰士潛伏在黑暗中,小心翼翼窺探敵情。

突然,一抹金光在月色下一閃而過。

正是那門大炮。

孔慶德幾乎是下意識地倒抽了一口涼氣,那可真是件稀世珍寶啊!

回到營地,孔慶德出了個驚人主意。

他將手下衆人召集到一起,神秘兮兮地嘀咕道:

“兄弟們,今晚我們去把那門大炮兒搶過來!”

話音剛落,營房裏一片嘩然。

那可是日軍的寶貝啊,防守之嚴可想而知。

但看著孔慶德堅毅的神情,衆人心中也燃起了一股莫名的豪氣。

個個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很快,一個小分隊很快組建。

大家都屏息凝神,小心翼翼穿過茂密的草叢。

就在所有人都以爲行動進展順利時,一個不小心發出聲響,驚動了日軍。

“快撤!”

孔慶德低聲下令,話音剛落,槍聲就在夜色中炸裂開來。

子彈在耳邊呼嘯而過。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孔慶德和戰士們的機警反應力也讓人歎爲觀止。

一場短暫的槍戰,待日軍主力趕到,那門大炮已被拖走了!

“扣”到了極致,卻心懷群衆

轉眼到了1952年。

孔慶德,出任了中南軍區炮兵部隊的代理司令。

這個職位對于他而言,責任重大且辛苦,但孔慶德仍是一如既往認真細致。

無論是戰鬥指揮還是軍隊建設,都不遺余力。

雖說位高權重,但孔慶德的生活,卻從未有半分改觀。

他依舊穿著那件陳舊的舊棉襖,在背後鑲了一塊塊破布補丁。

這身破衣服,已陪伴了他十幾個年頭,卻仍舊舍不得丟棄。

哪怕買件新上衣,他也會覺得幾十塊錢太貴了。

但2008年那場汶川大地震來臨,孔慶德卻義無反顧地拿出了5000元捐款。

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了。

自己“扣”到了極致,大災大難面前,卻心懷群衆。

醫藥代表的會議,孔慶德直截了當:

“軍隊的經濟不是很充裕,有困難,對你們的要求只有兩點:

一個是不要摻假,不要購買那些假藥;

二是不要把藥買貴了。”

55年大授銜

1955年的北京,金桂飄香,暮秋時節。

在中南海紅牆黃瓦,一場隆重的授銜儀式正在舉行。

孔慶德被授中將軍銜,並榮獲三個一級勳章!

一轉眼到了2010年9月的尾聲。

百歲的孔慶德,在武漢一家醫院與世長辭。

親朋好友們都哭成了淚人兒。

只有孔慶德安詳地閉著雙眼,過去的一幕幕,彷佛在腦海中重現:

破衣爛衫的窮苦兒、手持鋼槍的淬火戰士、肅立軍營的炮兵司令...最終成爲獨當一面的將軍。

是啊,他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從鄉間小子到英勇將軍,是他用一生的行走诠釋了一個傳奇。

1 阅读: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