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最強大腦-愛因斯坦,不爲人知的一面

朝宗驚鳴 2024-04-02 20:29:31

天才一詞常常被用來形容在某件事上有過卓越貢獻或者在同齡階段遠遠超過其他人的傑出人才。這樣的人在曆史長河中比比皆是,可是還有這麽一群。他們是天才中的天才,他們所從事的研究足以改變世界,他們給後世的影響百年不朽。這樣的人像星辰一樣,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不斷散發著智慧的光芒。而愛因斯坦無疑就是其中一顆最耀眼的星。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猶太裔物理學家,他爲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新技源。他一生都致力于物理研究,在物理學的許多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公認爲是繼加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爲世紀偉人。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甯先生就曾這樣評價愛因斯坦:20世紀物理學的三大貢獻中,兩個半都是愛因斯坦的。作爲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也確實配得上如此高的評價。

楊先生所說的20世紀物理學的三大貢獻指的是: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而當今物理學的前沿研究領域幾乎都是以此發展而來的,這足以證明,在過去100年裏,愛因斯坦對物理學領域産生了多麽大的影響。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愛因斯坦,整個物理學或許都將黯然失色。那究竟是怎樣的經曆才能鑄就如此曠世天才?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愛因斯坦不爲人知的另一面。

愛因斯坦出生于1879年德國的一個小城醫院裏,剛出生便引起了旁人的注意,因爲他的腦袋實在是太大了。他的後腦勺處不僅突出而且奇形怪狀,父母一度擔心他會成爲一個畸形兒。1884年五歲那年,生病在家的愛因斯坦收到了父親贈送的一個指南針。愛因斯坦爲無論怎樣轉動轉盤指針方向卻始終不變而感到好奇。這也是愛因斯坦對科學認知的啓蒙階段。此後,愛因斯坦表現出了對科學的極大熱愛,自學完成了高等數學、微積分等課程,並于1896年成功考入蘇黎市聯邦工業大學。

四年後,也就是1900年,剛滿20歲的愛因斯坦順利從大學畢業。剛畢業的愛因斯坦和同班同學一樣壯志滿滿,想要留校擔任物理學教授助理。不過可惜由于自己不善于交際,大學時又經常逃課,導致老師們都很不喜歡他。甯願去工程系雇了兩個學生也沒有找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留校的願望就這樣被他打破了,剛畢業就失業,這是愛因斯坦絕對想象不到的。最終爲了生活,他不得已只能到處投簡曆求職,找一些家教的零工兼職,以此來養活自己。他爸也厚著臉皮給得過諾貝爾化學獎的奧斯特瓦爾德寫信推薦自己兒子,結局當然是杳無音信。

那年秋天,短短34個月的時間,他就找了八份家教,靠給人補習功課維持生活,直至1902年6月16日。畢業後第二年,愛因斯坦在專利局的工作才得以審批下來。“我已經長大成人,可是仍然無所作爲,一點忙也幫不上。這真是人肝腸寸斷。我只能加重家庭的負擔確實。確實,如果當初根本沒有生我,情況可能會好一些吧。唯一使我堅持下來的,唯一使我免于絕望的,就是我自始至終一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竭盡全力。從來沒有荒廢任何時間,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除了讀書之樂外,我從不允許自己把一分一秒浪費在娛樂消遣上。”這是愛因斯坦在對落魄時候寫給妹妹瑪雅的信。她最無助的時候一度想放棄科學志向,改行去賣保險。

第一次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如此知名的天才竟然也有如此落魄的一面。這和我們現在很多985,211大學多年寒窗苦讀但畢業就失業的學生有什麽區別。不過唯一不同的是,在低谷時期愛因斯坦並沒有退縮,更沒有放棄。他反而更加的努力,經常利用業余的時間來思考物理問題。到了專利局一天花兩三個小時,全部處理完工作後,並將全部時間用來思考自己沉迷的物理問。

終于,三年後厚積薄發。愛因斯坦的積累終于迎來了爆發。在1905年3月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四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五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這一年因此被稱爲“愛因斯坦奇迹年”。可以說無論誰都有最低谷的時候,也有背到頭頂的時。更有對茫茫前途不知何處的時候。但厲害的是,他不僅一步一步地堅定走過來,更能夠反彈得這麽高這麽遠。除此之外,他還研究毛細現象,闡明布朗運動,以量子理論完滿地解釋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固體比熱,發展了量子統計等等。這些研究足以使他數次獲得諾貝爾獎。然而,愛因斯坦一生卻只有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或許在這樣的科學巨匠面前,諾貝爾獎也變得微不足道了。又或者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遠遠超前于那個時代的所有科學家。除了他,沒有人如此地接近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研究幾乎劃開了一個時代,廣義相對論更是給出了全新的時空觀。也正因爲他的理論太過深奧,完全顛覆了學術界以往的認知。就是在今天的科技水平下,有很多仍舊無法驗證的觀點。所以才使得他與諾貝爾獎一次次擦肩而過。例如,愛因斯坦在1916年預言了引力波。直到100年以後的今天,科學家才用激光發現了引力波,從此證實了引力波的真實存。

在這是多麽具有前瞻性的想法。與其說愛因斯坦在他那個時代預測出了100年後的科學,還不如說這100年來的科學發展一直在按照他的理論進行著。其實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多數科學家得諾貝爾獎是他們自身的榮耀,而愛因斯坦得諾貝爾獎是諾貝爾獎的榮耀。不過可惜的是,在偉大的天才終究也要回歸自然的懷抱。

在建立了相對論理論後,愛因斯坦就試圖將相對論進一步提升爲統一場論,也就是將物理學中的強力、弱力、萬有引力和電磁力四種自然力量統一起來。尋求用一種單一的數學語言描述這四種力,使物理學研究由多變少,由少歸一,變得更加簡單明晰。這一理論如果成功,對于宇宙的起源到物質結構和相互之間的影響都將是一次徹底的顛覆。所以由于這一研究太過艱難完全超出了當時科學界的理解能力,他逐漸脫離了物理界主流,變得孤立無援,通往科學巅峰的路,注定是一條荊棘叢生的路,曲高和寡,前路未蔔,可他依舊無所畏懼,向著自己的理想艱難而又無比堅定地前行,直到去世前的一天。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還躺在病床上,做著最後的演算。

或許科學只限于地球,神學才專注于宇宙。和愛因斯坦同一級別的科學巨人們,比如牛頓、達爾文等晚年也都投向神學的研究。或許知道的越多,越覺得自己一無所知。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曠世天才,他們所接觸到的研究領域完全是全人類最頂尖的高度。他們一輩子都在用科學揭示著這個世界的奧秘。但是到了晚年,仍有無數的未知困擾著他們,他們迫切地想要尋找,卻苦于無人理解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逃避也好,未戒也罷,返璞歸真成了這些偉人一致的選擇。

0 阅读:34

朝宗驚鳴

簡介:熱愛體育,探索未知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