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務機構揭秘:中統和軍統

講曆史的理工男 2024-04-29 19:05:13

中統的前身是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由陳立夫于1928年創立;軍統的前身是國民黨黨團組織中華複興社(藍衣社)下屬特務處,處長是戴笠。

1935年4月,爲了統一協調情報工作,成立了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陳立夫任局長,下設三個處:將原國民中央組織部調查科設爲第一處,徐恩曾任處長;將原中華複興社特務處編爲第二處,戴笠任處長;新設總務處爲第三處,丁默村任處長。

但是徐恩曾與戴笠兩人圖功心切,雙方互不相讓。特別是戴笠,仰仗蔣的信任,往往越過陳立夫直接向蔣介石請示,在蔣的縱容下,陳立夫對戴笠的節制形同虛設;這使得軍統與中統的競爭中更加強勢。

1938年8月,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撤銷,並對第一處和第二處進行了擴建改編:

將原來第一處擴充爲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國民黨執行委員會秘書長兼任局長,徐恩曾任副局長。中統自此以各地的國民黨黨部爲基礎,在此基礎上設置調查統計室,主要影響力集中于文教領域,如文化團體和大專院校等,在抗戰中日漸失勢。

第二處擴充爲國民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賀耀祖任第一任局長,戴笠任負責主要工作的副局長,後戴笠長期任局長直至1946年3月飛機失事喪生。軍統的職責除負責刺探情報、進行反諜工作外,軍統局亦以刺殺等手段執行情報任務。1942年,中美合作組織成立,3000名美國人被派往中國與軍統聯合作戰,中國建立了兩國針對日本的相互情報收集實體,同時也是兩國之間的聯合培訓項目。

第三處則遭撤銷解散。

改組後的中統和軍統並立,本應該將各自業務劃分清晰,各有所司,但雙方摩擦頻發,甚至發生糾紛。隨著抗戰的爆發,軍統的作用更加明顯,加上蔣的支持和戴笠自身的領導能力突出,使得軍統在各方面都強壓中統。

抗戰結束後,1946年7月1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正式宣告結束,改組爲國防部保密局,局長爲鄭介民,毛人鳳任副局長。

蔣介石政權敗退台灣後,部分保密局(前軍統)成員滯留大陸從事情報活動,但遭到大陸政府的嚴厲鎮壓。截止50年代末其殘余勢力基本上被清洗肅清。

在台灣,保密局于1950年恢複建制,總部設于台北士林芝山岩,繼續進行情報搜集工作。1955年保密局改組爲國防部情報局,主要負責情報收集和戰略分析,其他部分業務如偵查調查、情報對抗等工作轉交司法部調查局負責。1985年7月1日,情報局與國防部特種情報室合並,成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此部門隸屬于國防部,受總參謀長直接指揮。

而中統則于1947年4月更名爲中國國民黨黨員通訊局,除黨部和黨派調查室之外,其他部門轉至業務相關的其他政府部門,但仍舊受黨員通訊局的統一指揮。後幾經改組,現爲法務部調查局。

總結一下,對于中統和軍統的主要區別在于:

機構性質:

中統是隸屬于中國國民黨執行委員會下屬的情報機構,其主要職責是收集、分析和處理黨內外的情報,影響範圍主要在黨內。

軍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屬的情報機構,其主要職責是爲國民黨軍隊提供情報支持,活動範圍主要在軍事領域。

領導層:

中統背後的掌控者實際爲陳立夫、陳果夫兄弟。

軍統的領導層則由蔣介石的親信戴笠掌控,因此影響力更大,特別是在抗戰期間。

工作範圍:

中統的工作重心主要在黨務,並在文教領域發揮作用,包括打擊反對黨與社團、監控文化團隊、控制社會輿論等。

軍統的工作主要在軍隊和軍事領域,包括收集軍事情報、執行對日僞核心執行監視和暗殺等任務。

作用和影響力:

中統在國共內戰前期對國民黨內部的控制和影響較大,但隨著國共內戰的發展和戰局的變化,其地位逐漸下降。

軍統在國共內戰期間對國民黨軍隊的情報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敵人的暗殺和滲透也發揮了一定影響。

綜上所述,中統和軍統在組織性質、領導層、工作範圍和作用等方面存在著區別,但它們都是國民黨的情報機構,對國民黨的政治、軍事活動産生了一定影響。

0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