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播6集,收視率全國第1,不愧是我期待已久的戰爭大劇

阿東說影視 2024-04-07 17:37:54

國産劇中,哪一類題材能讓人百看不厭?

絕對是一部曆史戰爭劇。

戰爭劇一直深受觀衆喜愛,比如《亮劍》、《跨過鴨綠江》和《長沙保衛戰》等作品。

激動人心的戰爭場面,硬核熱血男兒。再加上滿屏的荷爾蒙,哪一部不讓人看完情緒高漲?

不過,這兩年這個類型的輝煌時刻是電影《長津湖》時期。總票房57.7億,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夠繼續趕上。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影視作品能讓觀衆鼓掌追隨到天亮。與以往的戰爭劇相比,有些劇要麽僞裝成軍旅劇,卻保留了偶像劇的核心,要麽節奏太慢,讓很多觀衆感到失望。

2024年,曆史戰爭劇能否逆風翻盤?

眼下曆史戰爭劇《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在央視八套開播,僅播出6集就位居全國收視率第一,看來央視真的抓住了“黑馬”劇了。

還原曆史,戲劇性與真實性兼備

戰爭劇的創作要尊重曆史,融入真情,讓更多人感受到先輩們的犧牲和奉獻,但又不能太誇張和煽情,想必也讓這部劇能夠讓觀衆愛看也不容易。

結局已知的情況下,如何將過程拍得精彩?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一開場,就從兩個角度牢牢抓住了觀衆的注意力。

一是戰術。

1946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停戰協定,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我們黨領導的軍隊在群衆的支持下,與當地展開了關乎國家命運的決戰。

晉察冀局勢不容樂觀,特別是抗戰勝利後,裁減十萬大軍,敵我軍力懸殊巨大。毛澤東(唐國強飾)了解軍區的具體情況後,立即制定了計劃。

毛澤東提出“三路四城”作戰方針,主動突破國軍包圍圈,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晉北重鎮大同。

另一邊,蔣介石(馬曉偉飾)認爲,在攻占張家口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集中優勢兵力,形成東西向推進的狀態,就有可能消滅主力部隊在晉察冀地區。

國軍參謀長和毛澤東的想法一樣,猜測我軍的重心一定在大同。

很快,解放軍向大同發起猛烈進攻。國民黨軍退入大同城內,但解放軍因經驗不足而沒有打開城牆。另一邊的傅作義(翟萬臣飾)潛伏部隊發起猛烈進攻。

解放軍四面受敵,被迫撤出陣地。至此,大同、濟甯之戰結束。

第二個是輿論。

傅作義攻克濟甯後,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並在衆人面前發表講話,但這些只是傅作義做的一個形式,來慶祝的人都是用錢雇來的。

與此同時,《奮鬥日報》社長閻又文(倪菘陽飾)受到傅作義的邀請。傅作義讓對方給他寫一封信《致毛澤東的公開信》,炫耀自己的勝利,勸毛澤東投降。

作爲地下黨員,閻又文陷入困境,向黨組織反映。周恩來(劉勁飾)鼓勵他不要有負擔,輕松地寫一封公開信。

很快,這篇文章不僅發表在各大報紙上,還在廣播中播出。蔣介石讀完這篇文章後非常得意,有一種自己能很快獲勝的錯覺。

傅作義也堅信,這篇文章會讓蔣介石看得起自己,讓毛澤東生氣,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毛澤東看到文章不但沒有生氣,而且還猜到了對方的目的,吸取了教訓,卷土重來。

短短的開場,武力對決、鬥智鬥勇同時展開。無形的遊戲劇情充滿張力。至此,觀衆已經完全投入到劇情中了。

觀衆有繼續看下去的欲望,意義也在那裏了。

人設高度匹配,演員陣容強大

戰爭劇最重要的就是真實性。

只有真實才能讓觀衆回到那段曆史,無愧于那些抛頭顱灑熱血的英雄。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不僅故事符合曆史,邀請的演員也都是觀衆熟悉的特約演員。

第一位,唐國強。

唐國強是觀衆最熟悉的特技演員之一。他長得和毛主席很像,演技也很出色,曾在影視作品中飾演毛主席50余次。

與之前嚴肅的形象相比,這次唐國強在诠釋偉人角色時多了幾分氣場。

他當場跳起來,敲打樹上的蟬。當他打不到蟬的時候,他的樣子就很可愛,很生活化。

第二位,劉勁。

劉勁飾演周總理,可以說是拿捏自如。在他的演藝生涯中,他飾演周總理70多次。

他的眉毛與總理神似,總讓觀衆有一種穿越曆史的錯覺。在新劇中,他只需一個眼神就能讓觀衆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變化,演技精湛。

雖然劉勁在前幾集中扮演的角色不多,但一出場就確立了自己的角色。

第三位,王伍福。

王伍福扮起朱德起來,簡直一模一樣。他扮演的朱德既有肉體特征,也有精神特征。就連他的肢體動作都非常相似,深入人心。

在《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中,王伍福再次扮演了這個角色。他的形象、妝容、神態、動作都沒有任何問題,仿佛曆史書中的人物走在觀衆面前。

此外,郭連文、馬曉偉等衆多演員也加盟該劇。隨著這群演員的精彩表演,《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的演技質量上了一個新台階。

結論:

看曆史劇,還得看央視。

與其他平台的曆史劇不同,央視的曆史劇無不具有穿越時空的魅力,情感和內核是吸引觀衆關注的焦點。

而這個《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符合央視一貫的基調,因爲在故事中觀衆可以看到屬于每個人的史詩般的命運。

當很多國産劇還很膚淺、虛假的時候,真理恰恰是最寶貴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最大的成就就是能夠以其正宗的風格,高水平的制作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觀看。看看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堅定信仰,成就現在開明盛世的。

這比任何高收視率都有意義。

這個題材其實很難拍,很容易陷入被自己感動的陷阱,分寸感很重要。

那時,老一輩只是摸著石頭過河,經曆了風風雨雨。他們不知道明天會是什麽樣子,但爲了子孫後代的幸福生活,他們只能勇敢前行,這種精神值得後人傳承。

你期待這部劇了麽?

0 阅读:2

阿東說影視

簡介:專注于影視領域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