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這幾種表現,表示孩子不夠勇敢,家長要盡早幹預了

IF枕邊育兒 2024-05-05 00:27:47

導讀: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強大、足夠勇敢,有強大的能力,應對這千瘡百孔的生活。可是有些孩子,終究還是沒有活成父母期待的樣子。謹小慎微,蜷縮在自己的安樂窩裏,或許這就是成長吧!

《殺死一只知更鳥》這部小說,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小說是從一個9歲小女孩斯庫特的角度來寫的,她是一個正義的白人律師的女兒。斯庫特有一個哥哥,媽媽在生她的時候去世了,就這樣,她隨著爸爸、哥哥以及一個黑人女傭在一起生活。

在美國南部,奴隸制度還沒有被廢除,在一個叫梅克姆的小鎮上,有一位叫做湯姆的黑人。他被兩名白人冤枉入獄,女孩的爸爸爲證明黑人的清白據理力爭,可是,最終黑人含冤被殺害。

小女孩一直作爲一個旁觀者,出席了庭審,在審判的過程中,女孩內心感覺到這名黑人是被冤枉的。可是經過陪審團的商量後依然判處湯姆有罪。

當時,小女孩很不解,爲什麽自己都能看出來的事情,而大人卻會做錯呢?可是經過多年之後她開始懂得了,有些事情,個人是無能爲力的。

後來,哥哥殺死了那個汙蔑黑人湯姆的人,父親本來想帶著兒子去法庭。可是,警察卻說哥哥無罪,那個人是自己撞到哥哥刀上的。女孩走過去,她對爸爸說,警察說的是對的。

成長是痛苦的,我們總是要褪去稚嫩,收獲一份堅強,放棄曾經不成熟的想法,進而選擇一種融入團體的生活方式。或許,終究我們丟掉了當年的勇而無畏,但是永遠不能丟掉那顆勇敢的心。

孩子有這幾種表現,表示不夠勇敢

當孩子有了不勇敢的表現時,家長應該要積極進行幹預,爲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在僅有的一生中,讓他勇敢做自己。

表現一:衆人面前,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百個讀者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有人反對自己是正常的。沒必要因爲擔心別人的反對,而壓抑自己內心的想法。

當孩子在衆人面前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就代表他不夠勇敢。家長可以尋找機會讓孩子多多練習,勇敢的表達自己。

表現二:被人欺負,不敢發聲

自己被人欺負了,不敢發聲,更不敢還擊,只能默默的做那個被欺負的對象。當孩子有了這種表現時,家長應該要積極幹預。

告訴孩子,當有人欺負你時,你應該擁有亮劍的精神,拿出自己的氣勢,讓對方知道你不好欺負,勇敢捍衛自己的權利。

表現三:過于聽從家長的意見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夠聽話,少給自己惹麻煩。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考慮問題的方式。

如果一個孩子丟掉了獨立的自我,過于聽從家長的意見,不敢挑戰權威,家長反而應該要引起警惕了。

其實,孩子不勇敢,大多是由下面的幾個原因造成的。

1、家庭教育方法不當

2、成長環境過于單一

3、家長對孩子過多限制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總是擔心會發生危險,往往會限制某些有危險行爲,提前幹預孩子的行動。這樣做,其實是扼殺了探索精神,導致孩子不敢面對問題。

三種方式讓孩子變得更勇敢

方式一:做孩子堅強的後盾

不管發生了什麽事情,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有些孩子在外面碰到了事情,擔心父母會批評自己,不敢把事情的真相告訴父母,更不敢面對問題,從而錯過彌補的機會。

家長多陪伴孩子,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懂得父母始終是愛他的,遇到了任何事情,父母必然會同他一起積極的解決。不需要逃避,勇敢的邁出第一步。

方式二:不溺愛,給孩子展現自己的機會

愛孩子也要有節制,不讓孩子做溫室的花朵,學會自己去處理問題,學會在挫折中成長,不斷的完善自己。

孩子經曆過一些事情後,才能逐漸成熟起來。在面對問題時,才會擁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處理方法。

父母的溺愛,有時候是孩子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所以,對孩子的愛適可而止,對必要時狠心一點,多給孩子展現自己的機會,讓他變得越來越勇敢。

方式三: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精神

從小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精神,學會多角度看待問題,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嚇倒。

人生總是喜憂參半,不要僅僅看到眼前點滴的措施,將目光放長遠,永遠心懷期待,永遠心懷溫暖,相信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好。

枕邊育兒寄語:

正如《殺死一只知更鳥》中所言,勇敢不是看到希望才行動,而是在明知會失敗,還會義無反顧地去做,不管遭遇什麽,都會堅持到底。每個孩子終將要脫離父母的懷抱,走向屬于自己的未來,父母如果真的愛孩子,請及時糾正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引導孩子,勇敢的面對問題,做一個勇敢忠于自己內心的人。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38

IF枕邊育兒

簡介:高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側重産後護理、餵養、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