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你了解嗎?遠離這7這習慣!早防早治是關鍵!

快樂的小大夫 2024-02-18 10:13:01

在現代社會,高血脂已經成爲一個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高血脂,即血液中脂質物質(如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過高,往往被稱爲“隱形的健康殺手”,因爲它在發病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但長期的高血脂水平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風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

高血脂如同血管中的“淤泥”,它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減緩,久而久之,會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引發動脈硬化,進一步可能發展爲冠心病、腦梗塞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同時,過高的血脂還可能對肝髒造成損害,引發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高血脂的原因有哪些?

1. 飲食習慣:攝入高脂肪、高膽固醇和高糖類食物會增加血液中脂質的含量。長期高脂肪飲食,特別是富含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可能導致高血脂。

2. 缺乏運動:缺乏體力活動會降低身體消耗脂肪的能力,使脂質在體內積聚,導致血脂升高。

3. 遺傳因素:某些人天生具有易患高血脂的基因突變,這種情況稱爲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H)。這種遺傳異常會導致膽固醇代謝異常,使得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升高。

4. 肥胖:過度肥胖會增加脂肪組織的數量,同時影響脂質代謝。這會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

5.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高血脂,尤其是高甘油三酯(高三酸甘油酯血症)。高血糖狀態下,胰島素功能受損,影響了脂質代謝。

6. 酗酒:過度飲酒會幹擾脂質代謝,增加脂質在體內的合成和減少脂質的分解,從而導致高血脂。

7. 某些疾病:某些疾病如腎病、甲亢、肝病等也可能導致血脂異常。

這些是導致高血脂的常見原因,然而每個人的情況可能不同。

高血脂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 視覺問題:高血脂可能導致黃斑變性和視網膜動脈阻塞,引起視力模糊、視野缺損或暫時性視力喪失。

2. 胸痛(心絞痛):高血脂可以導致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引發心絞痛。患者可能會感到胸部壓迫、疼痛或不適。

3. 心髒病和中風:長期存在高血脂是心髒病和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這些疾病可能表現爲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心肌梗死、心律不齊或中風症狀。

4. 肥胖與代謝綜合征:高血脂和肥胖、高血壓、高血糖等症狀常常相互關聯,構成代謝綜合征。

5. 胰腺炎:高血脂可能導致膽固醇結晶在胰腺內沉積,引發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會出現劇烈的上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6. 黃疸:高脂血症可以導致脂肪在肝髒中的沉積,進而影響膽紅素代謝,導致黃疸。

這些臨床表現並非特異性,也可能與其他疾病有關。高血脂往往被稱爲"寡症狀"的疾病,因此定期檢查血脂水平對于早期診斷和控制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存在風險因素或疑似高血脂,請咨詢醫生進行詳細評估和診斷。

如何診斷高血脂?

病史評估

1. 家族病史:詢問是否有家族成員患有高血脂或早發心血管疾病。

2. 個人病史:了解個人是否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壓等與高血脂相關的疾病。

3. 生活方式:詢問日常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吸煙和飲酒情況。

體格檢查

1. 體重指數(BMI):計算判斷是否存在超重或肥胖。

2. 腰圍測量:腰圍過大可能提示內髒脂肪堆積,與高血脂關系密切。

3. 皮膚和眼部檢查:觀察黃色瘤(黃色斑塊)、角化病或弓形沉積等可能與高血脂有關的皮膚表現。

4. 血壓測量:高血壓患者有更高的風險發展爲高血脂。

實驗室檢測

血脂譜分析是診斷高血脂的關鍵步驟:

1. 總膽固醇(TC):正常值一般小于200 mg/dL (5.18 mmol/L)。

2.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也稱爲“好膽固醇”,對心血管保護作用,男性正常值大于40 mg/dL (1.04 mmol/L),女性大于50 mg/dL (1.30 mmol/L)。

3.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稱“壞膽固醇”,過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正常值理想小于100 mg/dL (2.59 mmol/L)。

4. 甘油三酯(TGs):正常值應小于150 mg/dL (1.70 mmol/L)。

5. 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水平:評估糖代謝狀態,因爲糖尿病與血脂異常有關。

通常要求在進行血脂測試前至少禁食8-12小時,以獲取准確的血脂水平。根據臨床指南,將血脂異常定義爲上述某一個或多個指標超出正常範圍。

如果初次檢測血脂異常,醫生可能會建議複查,並綜合其他風險因素來確定治療策略。

如何正確治療高血脂

生活方式的調整

1. 飲食調整

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類。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控制酒精攝入。

限制高糖食物和飲料的攝入。

2. 體重管理

維持正常體重,BMI(身體質量指數)保持在18.5至24.9之間。

如果超重或肥胖,通過健康飲食與運動減重。

3. 增加身體活動

每周至少150分鍾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每周75分鍾的高強度有氧運動。

增加力量訓練,每周至少進行兩天。

4. 戒煙

吸煙會加劇血脂異常,戒煙對改善血脂水平非常重要。

藥物治療

如果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仍未能將血脂調整到目標範圍內,醫生可能會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1. 他汀類(抑制HMG-CoA還原酶):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用于降低LDL膽固醇。

2. 貝特類(結合膽酸):如考來烯胺,可以減少膽固醇的再吸收。

3. 煙酸:可以降低LDL膽固醇和提高HDL膽固醇。

4. 纖維酸類:如吉非貝齊,主要用于降低三酸甘油酯。

5. PCSK9抑制劑:如依洛尤單抗,用于進一步降低LDL膽固醇。

6. 歐米伽3脂肪酸:如魚油,用于降低高三酸甘油酯。

注意事項

在開始任何藥物治療前,應由醫生評估患者的個體情況,並根據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風險因素和已有的並發症制定治療方案。

定期監測血脂水平,評估治療效果和調整治療方案。

關注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並及時與醫生溝通。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治療方案應由專業醫生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定。

如何預防和控制高血脂?

1. 飲食調整:

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如動物油、黃油、奶酪等;

增加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如橄榄油、魚類、堅果和種子等;

控制總體能量攝入,避免過度攝入能量。

2. 健康的體重管理:維持適當的體重可以有助于控制高血脂;

如有需要,通過健康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來減輕體重。

3. 規律運動: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跑步、遊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鍾;

增加身體活動量,如爬樓梯、步行代替乘車等;

請咨詢醫生建議,確保體能適合進行哪種運動。

4. 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入:戒煙或避免二手煙暴露可以改善血脂水平;

限制酒精的攝入,男性每天不超過兩個單位,女性每天不超過一個單位。

5. 控制血糖和血壓:如有需要,請咨詢醫生以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狀況。

6. 減少應激和提高心理健康:學會管理壓力,通過放松技巧、休閑活動等來減輕壓力;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

7. 定期進行體檢:定期檢查血脂水平,並根據醫生建議調整生活方式或藥物治療。

這些建議只供參考,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具體的預防和控制高血脂的計劃。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可能需要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0 阅读:188

快樂的小大夫

簡介:傳播醫學知識,普及健康理念,分享醫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