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染發兩次,十年後竟被確診癌症……醫生提醒:這個小細節要注意!

閩南網 2024-03-12 09:20:42

浙江甯波的胡女士怎麽也沒想到

頭皮上一個小小的胎記

竟然變成了癌

而這竟和她長期染發有關

染發10多年,頭皮上的胎記癌變了

今年65歲的胡女士出生時,頭皮上便帶有一個胎記。10多年前,她長出了白頭發,于是開始染發,每年大概要染兩次。

10多年來一直都沒有出現不適,直到半年前她去染發時,感覺左側頭頂處有些刺痛。染發的工作人員一看,發現胡女士的頭皮上有一小塊突起的痣,上面有個極小的破損。以爲是一顆痣不小心撓破了皮,胡女士便沒放心上。

不幸的是,2個月過去了,這個芝麻大小的破口始終沒有愈合,而且有一種說不清楚的不適感。于是她去醫院做了檢查。

在甯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皮膚外科的王劍副主任醫師查看後,發現胡女士口中的“胎記”准確來說是先天性皮脂腺痣,而現在,在反複刺激下出現了癌變。最終王劍醫生給胡女士安排了惡性腫瘤的根治性切除手術。

大概率因爲長期染發刺激皮膚所致

王劍醫生介紹,基底細胞癌是來自皮膚基底細胞的一種癌變,往往好發于老年人,頭面部、頸部、手背部位較爲多見。胡女士頭皮先天性皮脂腺痣的局部癌變大概率是因爲長期染發刺激皮膚所致。

據了解,染發劑中含有對苯二胺、氨、過氧化氫、芳香烴、合成色素等可能致癌的物質。

可明明整個頭都長期染發,爲何腫瘤只長在痣上呢?王劍醫生表示,每一次染發後、淋雨後、洗頭後、出汗後,染發劑的微量成分都會或多或少通過皮膚吸收入體內。胡女士頭皮上結構不良的先天性皮脂腺痣正好是個天生的薄弱點,該部位吸收的相關成分就會更多,問題也會更早暴露出來。

這些位置的痣更容易癌變

王劍醫生提醒大家,痣的癌變並不少見,有時候單單他一個人每周都要做好幾個惡性腫瘤的切除手術,“外界的長期刺激會引起痣的癌變,比如經常摩擦、搔抓、擠壓、長時間紫外線照射等,位于腳底、皮帶區、手掌等經常摩擦部位的痣癌變風險相對高。”他建議不要用手去抓撓、擠壓痣,要注意周圍皮膚的清潔,外出注意防曬。

提醒,如果“痣”如果出現以下5種特征,需要高度警惕!

A-不對稱性(Asymmetry):痣的一半與另一半不對稱。

B-邊界(Border):痣的邊界不規則,邊緣模糊或有凹凸不平。

C-顔色(Color):痣的顔色不均勻,可能有多種顔色,如棕色、黑色、粉紅色、紅色或白色。

D-直徑(Diameter):痣的直徑大于6毫米(約爲鉛筆橡皮的大小)。

E-演變(Evolving):痣的大小、形狀或顔色隨時間變化,或出現新的症狀,如出血、瘙癢或結痂。

除了ABCDE規則,還應注意以下任何變化:

1、新出現的痣,特別是成年後。

2、痣的表面變得不平滑或開始增長。

3、痣變硬或變得有觸感。

4、痣周圍的皮膚顔色發生變化。

5、痣感覺疼痛、發癢或刺痛。

如果痣有上述任何變化

建議盡快咨詢皮膚科醫生進行檢查!

上海新聞廣播綜合自甯波晚報

0 阅读:429